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指导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会写作。
关键词:观察;感官;描写;表述
一、 引言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观察景物,然后再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学生往往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但依然无从下笔。一般两节作文课下来,能按时交作文的仅有一部分同学,其余的一部分同学无法按时上交作文。面对学生这种闭门造车的写作现状,我也感到困难。在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我在教学生描写景物时采用下面的方法:
二、 结合学过的课文学习景物描写
先背诵《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再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 文段中按什么顺序观察?
2.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3. 使用哪些修辞手法?
讨论结果:
1.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2. 景物特征:颜色、味道、声音、形状;
3.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三、 归纳写作方法
写景方法指导——观察,包括①定点观察。②变换角度观察。③时间变换观察。
我在指导学生描写景物的时候也尝试着先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观察景物,就像美术课的写生一样,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场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摸到的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特点描写下来。
把学生分组,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按照不同的观察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描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每到一处,先是进行热烈的讨论,然后专心地把自己感受的景物描写下来。
(一) 指导学生观察荔枝树,感受早春的美景
学生观看盛开的荔枝花,把花的颜色、形状、味道描写下来,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荔枝花是淡黄色的,远远看去蓬松的一片。风一吹来,就闻到一阵阵带着甜味清香。
荔枝花之间有蜜蜂飞来飞去,它们嗡嗡地叫声,正在忙着采蜜。
用手去轻轻抚摸荔枝花,手掌上有一层黏黏的花粉,用舌头偷偷地舔一下,花粉带着甜味,偷偷地摘一朵荔枝花放进嘴里,慢慢嚼了一下,味道却是苦的。
“吃过的荔枝果是甜的,一直以为荔枝花也是甜的,没想到刚开放的荔枝花的味道原来是苦的?”
“花蕾的顶部怎么没看见小小的荔枝果呢?原来荔枝花是分有雄花和雌花的?只有雌花才能长出荔枝果。”
“我用手指沾上荔枝花粉,感觉黏黏的,才发现原来蜜蜂采的就是这些花粉,用来酿造蜂蜜。我想到伯父家里养的蜜蜂,一排蜂箱安放在老房子的屋檐下,它们现在正忙碌着,每天飞来飞去,在蜂箱里酿蜜,周末回去就能尝到清甜的蜂蜜,黄色的,很黏的。
“看着满树的荔枝花,我想到家乡的荔枝树也是开满花的,于是我想到红红的荔枝果,甜甜的,肉厚细核的香荔。估计今年也是荔枝果的丰收年……”
(二) 指导学生观察竹林,体会生命力之顽强
学生在观察竹林。下面是他们的写作片段。
“春天的竹子正在抽芽,有些竹笋钻出地面,有手指头那么高,竹笋周围的泥土高出一堆,爆开裂缝,我用手抚摸着竹笋的尖头,很锋利,难怪能顶破厚厚的坚硬的土层。”
“竹子嫩叶是微黄色的,而且是卷着的,才知道那叫做竹芯,想起小时候奶奶经常用竹叶芯煮水来给我们喝,说一定能够清热解毒。”
“怎么竹子也有开花的?以前想都没想过,更没见过。”
“竹笋顶着坚硬的地面,不知要多久,才能钻出来。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三) 指导学生观察溪流,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面对溪流,他们讨论后开始描写。
“已经是春天来了,怎么水流这么小啊?”
“两岸的杂草长得很茂盛,看!白色的、黃色的,都在开花了!”
“河水很浅,能看见石头和泥沙。但不见小鱼,也没有小虾,河水很脏。上面有一些塑料袋,红色和黑色的,挂在靠近水面河岸边的花草上。远远看去,就像两条彩色的飘带。”
“这条河比周围的田地都深,河里的水都不能流进田地里去,它会流向哪里呢?”
“看啊!上头有一只死猪!上游的人们都把垃圾扔进河里,可恶!难道他们不知道要保护环境吗?”
(四) 指导学生观察养猪场,体会劳动之苦
他们写道:“我们经常吃到猪肉,但现在村里已经很少人养猪,也很少能看见猪。”
“怎么猪身上有花纹的?是不是文身?”
“一只猪怎么能压在另一只猪身上睡觉?这样也太霸道了!”
“我们今天帮助喂猪的阿姨推车,冲洗猪圈,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很高兴。现在才知道养猪是很辛苦的。”
“喂猪阿姨告诉我们,刚买回来的小猪像可乐瓶那样大,现在这些已经养了半年了。我们问她,养一只大猪来卖钱,要养多长时间?阿姨说,最少要一年。听完我们都惊呆了!原来养猪真是很辛苦啊!” (五)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下面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植物园里有花也有菜,我最喜欢的是紫薇花,还有海棠花。”
“怎么有那么多的话叫不出名字?以前没见过的花太多了。”
“植物园虽然小,但是有很多种类:花、菜、葱、蒜、韭菜,还有黄皮果树、柠檬树、各种蔬菜等。春天的植物园里色彩鲜艳,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粉色……”
(六) 观赏文化长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看着文化长廊上《绿芦烟雨》的歌词,不约而同地唱起来:“多少人在传颂,传颂你的故事,多少人在写诗,赞美你的美丽……”
他们接着写道:“绿芦山又名六炉山。传说古时候,天外飞来6只香炉,土著居民曾经在山顶挖出一只颜色如精金,且略带铜锈的香炉。还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某财主家拥有家财万贯,却总不得安生,便密遣家丁将财宝运至此山,分六个暗炉密藏之,于是‘六炉山’由此得名。”原来绿芦山是这样得名的?
“绿芦山山脉呈东西走向,与周边的梁冠山、仙女岭、镇武岭、城隍岭等山脉相连。”绿芦山跟很多山连在一起哦!
“天天看见绿芦山,怎么没想到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听爷爷说,以前那里藏过土匪?”
“绿芦山的西北有一山峰是南华山,俗称天顶山,山腰原有一张天然的大山塘,1958年扩建成天顶山水库。湖水清澈见底!”
有学生惊呼:看!我家就住在天顶山脚下!听爸爸他们说,以前他们小时候经常去天顶山水库游泳的……
学生对着长廊上的课文诵读《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对呀,冰是水结成的,但比水还冷。”“有好多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啊!”
“课文说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七) 指导学生参观福利院,激活感恩之心
学生参观福利院时,他们跟福利院的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给老人们清扫地板,整理床铺,倒开水,削苹果,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学生写道:“这个是有眼病的老妈妈,眼睛很久看不见了,她进入福利院已经两年多了,她平时的生活要有人照顾哦!”
“这个是一边手脚不方便的大伯,他的生活也是要人照顾的。据他讲,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他很好,每天早上都按时给他量血压,搽脸,送早餐。”
“如果这些老人没有进入福利院,他们有一些是残疾人。那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他们可都是没有亲人的。”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是很辛苦的,他们每天不停地打理老人,按时给老人们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检查身体……他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他们休息一天,那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怎么办呢?真不敢想象啊!”
四、 结语
从景物的观察和描述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总是提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中,我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观察景物中既掌握了觀察顺序和方法,又在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物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学生们终归要从校园走向社会,他们会放远目光,开阔视野,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得到的结论也就更客观,更全面,最终他们的思想也就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春[M]∥温儒敏.七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M]∥温儒敏.七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荀子.劝学[M]∥温儒敏.八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檀圩中学。
关键词:观察;感官;描写;表述
一、 引言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观察景物,然后再进行细致逼真的描写。学生往往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但依然无从下笔。一般两节作文课下来,能按时交作文的仅有一部分同学,其余的一部分同学无法按时上交作文。面对学生这种闭门造车的写作现状,我也感到困难。在学生学习了朱自清的《春》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我在教学生描写景物时采用下面的方法:
二、 结合学过的课文学习景物描写
先背诵《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再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 文段中按什么顺序观察?
2.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3. 使用哪些修辞手法?
讨论结果:
1.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2. 景物特征:颜色、味道、声音、形状;
3. 修辞手法:拟人、排比、比喻、对偶。
三、 归纳写作方法
写景方法指导——观察,包括①定点观察。②变换角度观察。③时间变换观察。
我在指导学生描写景物的时候也尝试着先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观察景物,就像美术课的写生一样,找一处自己喜欢的场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摸到的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味道等特点描写下来。
把学生分组,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按照不同的观察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描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每到一处,先是进行热烈的讨论,然后专心地把自己感受的景物描写下来。
(一) 指导学生观察荔枝树,感受早春的美景
学生观看盛开的荔枝花,把花的颜色、形状、味道描写下来,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荔枝花是淡黄色的,远远看去蓬松的一片。风一吹来,就闻到一阵阵带着甜味清香。
荔枝花之间有蜜蜂飞来飞去,它们嗡嗡地叫声,正在忙着采蜜。
用手去轻轻抚摸荔枝花,手掌上有一层黏黏的花粉,用舌头偷偷地舔一下,花粉带着甜味,偷偷地摘一朵荔枝花放进嘴里,慢慢嚼了一下,味道却是苦的。
“吃过的荔枝果是甜的,一直以为荔枝花也是甜的,没想到刚开放的荔枝花的味道原来是苦的?”
“花蕾的顶部怎么没看见小小的荔枝果呢?原来荔枝花是分有雄花和雌花的?只有雌花才能长出荔枝果。”
“我用手指沾上荔枝花粉,感觉黏黏的,才发现原来蜜蜂采的就是这些花粉,用来酿造蜂蜜。我想到伯父家里养的蜜蜂,一排蜂箱安放在老房子的屋檐下,它们现在正忙碌着,每天飞来飞去,在蜂箱里酿蜜,周末回去就能尝到清甜的蜂蜜,黄色的,很黏的。
“看着满树的荔枝花,我想到家乡的荔枝树也是开满花的,于是我想到红红的荔枝果,甜甜的,肉厚细核的香荔。估计今年也是荔枝果的丰收年……”
(二) 指导学生观察竹林,体会生命力之顽强
学生在观察竹林。下面是他们的写作片段。
“春天的竹子正在抽芽,有些竹笋钻出地面,有手指头那么高,竹笋周围的泥土高出一堆,爆开裂缝,我用手抚摸着竹笋的尖头,很锋利,难怪能顶破厚厚的坚硬的土层。”
“竹子嫩叶是微黄色的,而且是卷着的,才知道那叫做竹芯,想起小时候奶奶经常用竹叶芯煮水来给我们喝,说一定能够清热解毒。”
“怎么竹子也有开花的?以前想都没想过,更没见过。”
“竹笋顶着坚硬的地面,不知要多久,才能钻出来。它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
(三) 指导学生观察溪流,培养环保意识
学生面对溪流,他们讨论后开始描写。
“已经是春天来了,怎么水流这么小啊?”
“两岸的杂草长得很茂盛,看!白色的、黃色的,都在开花了!”
“河水很浅,能看见石头和泥沙。但不见小鱼,也没有小虾,河水很脏。上面有一些塑料袋,红色和黑色的,挂在靠近水面河岸边的花草上。远远看去,就像两条彩色的飘带。”
“这条河比周围的田地都深,河里的水都不能流进田地里去,它会流向哪里呢?”
“看啊!上头有一只死猪!上游的人们都把垃圾扔进河里,可恶!难道他们不知道要保护环境吗?”
(四) 指导学生观察养猪场,体会劳动之苦
他们写道:“我们经常吃到猪肉,但现在村里已经很少人养猪,也很少能看见猪。”
“怎么猪身上有花纹的?是不是文身?”
“一只猪怎么能压在另一只猪身上睡觉?这样也太霸道了!”
“我们今天帮助喂猪的阿姨推车,冲洗猪圈,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很高兴。现在才知道养猪是很辛苦的。”
“喂猪阿姨告诉我们,刚买回来的小猪像可乐瓶那样大,现在这些已经养了半年了。我们问她,养一只大猪来卖钱,要养多长时间?阿姨说,最少要一年。听完我们都惊呆了!原来养猪真是很辛苦啊!” (五) 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园,感受自然之美
下面是学生的写作片段。
“植物园里有花也有菜,我最喜欢的是紫薇花,还有海棠花。”
“怎么有那么多的话叫不出名字?以前没见过的花太多了。”
“植物园虽然小,但是有很多种类:花、菜、葱、蒜、韭菜,还有黄皮果树、柠檬树、各种蔬菜等。春天的植物园里色彩鲜艳,绿色、红色、黄色、紫色、粉色……”
(六) 观赏文化长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看着文化长廊上《绿芦烟雨》的歌词,不约而同地唱起来:“多少人在传颂,传颂你的故事,多少人在写诗,赞美你的美丽……”
他们接着写道:“绿芦山又名六炉山。传说古时候,天外飞来6只香炉,土著居民曾经在山顶挖出一只颜色如精金,且略带铜锈的香炉。还有个民间故事说,从前有某财主家拥有家财万贯,却总不得安生,便密遣家丁将财宝运至此山,分六个暗炉密藏之,于是‘六炉山’由此得名。”原来绿芦山是这样得名的?
“绿芦山山脉呈东西走向,与周边的梁冠山、仙女岭、镇武岭、城隍岭等山脉相连。”绿芦山跟很多山连在一起哦!
“天天看见绿芦山,怎么没想到它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听爷爷说,以前那里藏过土匪?”
“绿芦山的西北有一山峰是南华山,俗称天顶山,山腰原有一张天然的大山塘,1958年扩建成天顶山水库。湖水清澈见底!”
有学生惊呼:看!我家就住在天顶山脚下!听爸爸他们说,以前他们小时候经常去天顶山水库游泳的……
学生对着长廊上的课文诵读《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对呀,冰是水结成的,但比水还冷。”“有好多句子的意思很难理解啊!”
“课文说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七) 指导学生参观福利院,激活感恩之心
学生参观福利院时,他们跟福利院的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给老人们清扫地板,整理床铺,倒开水,削苹果,把老人当做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
学生写道:“这个是有眼病的老妈妈,眼睛很久看不见了,她进入福利院已经两年多了,她平时的生活要有人照顾哦!”
“这个是一边手脚不方便的大伯,他的生活也是要人照顾的。据他讲,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对他很好,每天早上都按时给他量血压,搽脸,送早餐。”
“如果这些老人没有进入福利院,他们有一些是残疾人。那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他们可都是没有亲人的。”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是很辛苦的,他们每天不停地打理老人,按时给老人们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服、检查身体……他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如果他们休息一天,那这些老人们的生活怎么办呢?真不敢想象啊!”
四、 结语
从景物的观察和描述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总是提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教学资源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就是在这样的实践中,我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在作文教学中慢慢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使他们在观察景物中既掌握了觀察顺序和方法,又在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物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学生们终归要从校园走向社会,他们会放远目光,开阔视野,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得到的结论也就更客观,更全面,最终他们的思想也就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春[M]∥温儒敏.七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M]∥温儒敏.七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荀子.劝学[M]∥温儒敏.八年级语文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檀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