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到十分寒满把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钱先广
  钱先广,1983年生,山东聊城人。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书法博士后、泰山学院书法研究院院长兼美术系主任。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草书展、简帛研究展、“书风”第四届当代中青年书家邀请展等。
  初次相逢先广,他还是一名师范院校的本科生,风华正茂的青春固然能盛开竞艳的花朵,也无疑会萌发许多轻狂的梦想。但这位来自东昌府的青年才俊卻内敛而低调,面对别人的高谈阔论,他更多是采用一种倾听的方式,许多年轻学子所惯有的骄躁气焰,在他身上正被一种笃实光辉替代。而这足以成为我和他订交的缘由,初次见面,我们便成了朋友。
  再次见面,则正值他在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学位,陪师友来邹鲁访碑。我们一起谒孔庙,品汉碑,又一起驱车访四山,瞻摩崖。折回曲阜后,又应三两好友之约,到兖州练地摊,喝扎啤,吟杜甫《登兖州城楼》之绝唱,只是秦碑不在,古意早无,诸君皆略感怅然。其间谈古论今,品书鉴画,先广话虽不多,而见地之高却迥异俗流。时书坛习王铎之风尤盛,先广一方面赞同吴昌老“文安健笔蟠蛟螭,有明书法称第一”的至高评价,同时又服膺沈尹默先生“最嫌烂熟能伤雅,不羡精能王觉斯”的惊世之论。再如对张瑞图,前人多以其用笔锐利相诟病,先广却赞其笔方而意圆。这些言论,让我赞叹的同时也使我越来越认识到,鹦鹉学舌的低劣模仿和随波逐流的混世哲学在先广那里并不存在。这是一个有着独立精神和价值体系的青年学者,眼光独到,见解高超,却又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一派谦谦君子的风范。这次见面,我越发被其内美感染,心里早已把他视为知己。于是便想起老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的句子:“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此后十余年,先广先后客海滨,入齐都,游京华,复渡海读博,直至定居于岱麓。岁月如歌,风霜渐染,艺术上的求索和生活中的磨砺共同见证着他的求真之旅。这段岁月,是他人生的蛰伏期,也是他艺术观念的转型期,是迈向更高境地的开始。刘熙载尝言:“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作为一个年轻的学者型书家,“书如其人”的理念在先广身上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体现,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审美意味和其生命的内在品质是完全吻合的。每一个看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被其清气和雅致感染。尤其是他那些略参于右任风格的碑体行书,这些作品温文尔雅的气息和挥洒时优游自如的风度,与“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山阴风骨,可谓一脉相传。
  但先广绝非一个复古主义者,他只是对经典怀有最大的敬意而已。就拿他对于右老的学习与借鉴来说,对于体书风的推崇和对于右老人格的尊重,无疑是其受于氏影响的两大原因,甚至后者尤甚。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亦步亦趋,将于氏书风复制于笔下,而是在若即若离中立定自我,是精神的相谐,而非笔墨之翻版。能做到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但先广并不因此而满足,他总是微笑着,将目光延伸到更高更远的空间。行文至此,想起了先广办书法个展时我写的一首诗,将其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并与钱君共勉!
  诗清墨妙近于髯,北骨南风萃一篇。
  俗事纷纷风过耳,洗心未必向深山。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其他文献
“禅”作为一种源于人的本能、基于“静”的修行方法,早期名称虽未固定,但典籍多有记载。直到印度“dhyana”一词传入,音译为“禅那”,意译成“静虑”等。我国禅宗,大多数人以为源于菩提达摩这位来自天竺的僧人。他在南北朝时期来华,后来被禅宗门人奉为初祖。  禅宗虽与佛教有着血缘关系,但又有所不同。在我国,禅宗与法相、净土、天台宗等也迥异。“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禅宗的基本宗旨。它的
期刊
张宜  张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常务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研修班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外聘硕士研究生导师。  在审美的终极意义上,画家笔下的一方天地,应是心灵的万里长空。在欣赏张宜中国画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笔墨的气势和力量,
期刊
赵海明  赵海明,字子谦,祖籍黑龙江省呼兰县(今呼兰区)。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编审,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印社社员。其书法及篆刻作品曾入选第三、四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三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一、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荣获北京篆刻大奖赛一等奖、“复兴杯”和“长空杯”书
期刊
1964年,邓拓将个人珍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就有一件落款为“王珪”的《百牛图》。该作除有若干邓拓收藏印,还有清代金石藏家阮元的“随文选楼之印”、清末民初收藏家周湘云的“宝米斋藏书画金石印”和李鸿章庶子李经迈的“小画禅室”等收藏印。  王硅(款)《百牛图》纵30.2厘米,横1320厘米,共分为七段。前六段是画面主体部分,共绘有36人、98头牛,第七段为明代万历年
期刊
内容提要:在当代研究《荐季直表》的成果中,论其书法风格的多,而对其进行考据、辨伪的研究却很少,将《荐季直表》的自身文本结合正史、传世书法文献以及图像的比较研究则更为少见。因此,《荐季直表》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此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正史、传世书法文献、作品图像等多种资料入手,用综合的考察方法来求证《荐季直表》的真伪情况,以对当代既定的认知及结论给予有力的反驳。  关键词:《荐季
期刊
吴筱蘅,199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绘画系,获学士学位。现硕士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工笔画当代性创作研究,师从张见。作品曾参加“学院新方阵”第十二届年展、2020年第七届青春心印——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第三届宝龙艺术大奖“雅居”新工笔画征集展、与时偕行——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学术邀请展等。其人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
期刊
内容提要:纵观中国书法史,能开一代新风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书家屈指可数。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将忠义不屈的人格和雄浑刚劲的艺术品格完美地结合,确立了他在书史上足以与王羲之比肩的崇高地位。颜氏书风自形成后影响了大批书家,唐代晚期的柳公权,“宋四家”中的苏、黄、米,以及明代的董其昌都深受颜体书法陶染。清代学颜闻名者更有其人,道州何凌汉、何绍基父子就以颜体为根基,融古汇今,终成自家风貌。  关键词:颜真卿
期刊
内容提要:《端州石室记》是李邕存世唯一的楷书作品。此作取法北碑,融隶入楷,书风逐渐由清丽到劲健,变妍关为雄强,是其“中年变法”的开始,在初唐到中唐的书风转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其发端的雄强、健硕书风,得到了张旭、徐浩、颜真卿等书法家的遥相呼应,大唐盛世气象遂臻完善。董其昌“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评语,把李邕与王羲之相提并论,并得到多数人的赞同。其楷书对后世苏轼、赵孟頫等众多书法家产生了
期刊
内容提要:上博简《用曰》用笔速度较慢,笔画平匀,字形纵长,体势端正,与同时期《鄂君启节》铭文书风相似,与俗体《包山楚简》不同,是一篇水平较高的、端庄典雅的、近于正体书风的楚简典籍抄本。  关键词:用笔;篆引;平匀;结构;端正  上海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博”)藏战国楚竹书六之《用日》全篇存简20枚,简宽0.6厘米、厚0.12厘米。该篇书手书写水平较高,而且全篇字迹工整,书写谨慎,起收及行笔力度均匀,
期刊
内容提要:在元代初期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赵孟頫虽然出仕元朝,但从其传世的诗文来看,其内心依然充满了对故国与家乡的怀念,以及出仕新朝、受人排挤鄙视的无奈。仕宦生涯的颠簸与现实政治的黑暗,又增强了赵孟頫对故乡的思恋与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因此,从其心理状态与仕宦形迹考察,赵孟頫一直处于“遗民”状态,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对故乡的怀念、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一直是赵孟頫内心的主要倾向,也是其诗文创作的主旋律。虽然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