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主动性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p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小班化教育的兴起,教育越来越强调以生为本。一年级的新生,如同白纸一张,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去实践去操作,希望自己可以变得五彩斑斓,因为他们对学习有“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但很多时候,他们的兴趣只停留在对事物或规律的好奇和新鲜感上,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干扰,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三分钟热度;同时,随着学习内容、课业负担的逐步加深、加重,老师和家长越来越多的“善意的关注”,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慢慢减弱,甚至消失。这时,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作业拖拉、抄袭或不写作业等现象就会频繁地出现在学生身上。即使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大部分人也是因为头上的光环才不得不被动地“好好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有了“我想学”的兴趣,学生才会转变为“我要学”,“我乐学”,走进课堂,去品味学习的情趣,才会有欲望展示自我能力,从而感受到成功的自信。
  一、 情感交流,感召学生“我想学”的兴趣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都希望与老师成为最亲近的人。作为老师,应该多俯下身段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体贴的关怀、平等的交流、耐心的辅导,没有热闹与华丽,有的只是朴实的点点滴滴,但却可以真正让你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班上有位男同学,开学半个月后,依然无法适应课堂学习,其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明显表现出与一般的孩子有所不同。比如说,与人交流时,眼睛从不看着对方,眼神总在四处飘移;上课时,听说读写算等学习活动基本上无法独立完成,即便是老师手把手指导,也经常不明就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发现这孩子并不是完全不想学,而是极度缺乏自控意识与能力,学习力很弱。为此,课堂上我给予他更多的关注,无论是提问思考还是练习操作,我都经常一边说一边用手或眼神提示他,吸引他的注意,有时也与其共同完成学习内容,促使他能一步步跟着班级同学向前走。课堂外我给予他更多的辅导,一方面经常和他谈心、话家常,了解他的思想动态,揣摩他的思维特点。从一开始的不愿意说话,到后来的有问有答,甚至还主动来找我辅导功课,我们之间渐渐有了亲近感;另一方面经常手把手指导他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抓住他细小的每一个“闪光点”,不断鼓励他,赏识他,克服他的畏难情绪,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
  课内外与孩子们之间真诚的沟通,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彼此之间的真情流露是一直以来情感交流最好的体现,也是学生爱上数学课的必要前提。“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已由原先的懵懂转变为“我想学”。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环境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充分提供了积极思考与探索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亲身感受、亲自动手,自主学习,体验成功,逐步建构起自身的数学知识库。如教学一年级《得数是6、7的加法》,其中例题和“试一试”中只出现了得数是6、7的各一组算式,其他的算式全部都是通过练习进行学习的。因此,如何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保持着求知的温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创设了一个参加动物王国智慧节的情境,抓住孩子好奇、好玩的心理,设计让他们闯关,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下,既加深了对加法的认识与运用,同时也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从而引导他们从内心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由原先表层意识的“我想学”转变为自主的“我要学”。
  三、 开展活动,保持学生“我乐学”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活动。他们天性好奇好动,喜欢玩,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活动架起主客体之间的桥梁,是发展认知的直接源泉。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主动要学习数学,更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逐渐转变为“我乐学”。
  1. 动手实践,让学习充满着发现的神奇
  学习只有让孩子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才能让他们获得满足与快乐。同样以《得数是6、7的加法》为例,教学中我安排了一组动手操作题,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来学习另两组算式。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对一图二式的理解与算法的掌握,进一步发现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的规律的存在,边玩边体验到小小的成就感。
  2. 自主探索,在学习中释放着潜能
  每个人的学习潜能都是巨大的。当学生界定一个目标后,专注而坚持地付出自己的努力,整个人都会充满着激情与愉悦。如果老师能发掘出学生的潜能,并引导他们取得成绩,那学习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还是以《得数是6、7的加法》一课为例,教学中我设计了帮助青蛙进行跳伞比赛的练习,每只青蛙背上的算式都是得数是6、7的另一些算式,在学习中首次出现,需要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探索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由于之前告诉学生,青蛙们担心跳错位置会受伤,在爱心的驱使下,孩子们都努力地帮助它们,十分用心地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当得知青蛙们全部都安全着陆后,孩子们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
  3. 合作交流,为自己而学习
  学习是孩子们自己的工作,只有需要发自内心,没有强迫的,主动地学习,才能享受到学习乐趣。合作学习,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搭起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每一个人都有被别人尊重和接纳的机会。再以前面的课为例,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完成的习题,即有序地找出得数是6、7的算式,要求小组成员依次接着说出算式,且后一个要能按照前一个人的顺序去说。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在这里,他们体现自我的价值,又因为自己的努力会给小组带来荣誉,所以主动性极强,这时候的学习已不单纯的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更多地是自我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这发自内心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它持久地贯穿于整个生命学习的活动中。格林先生说,兴趣就像是人生中的“方向盘”,对每个人知识的增长、智能的提高、情感的调动、品格的形成、潜能的发挥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其他文献
品读就是品赏性朗读,这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方法。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读中感悟,并积极发挥教者的语言魅力,在推波助澜中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文本,和文本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进而促进理解,促进感悟,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 找准品读“切入点”,促进感悟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线”、“面”,如关键的文题、词语、过渡段、重点句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3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程。目前乡镇小学已经全面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英语教师普遍年轻,教龄短,经验少,经常遇到一些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怎样激发并且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等。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乡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些策略,供同行参考。  1. 兴趣启动策略  巧妙的开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教师
期刊
近几年来,我校始终把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与学校特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落实国家体育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天开展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工作发展之路。  一、 把阳光体育与少年军校结合起来  我校充分利用少年军校这个载体,注重军校文化教育建设。多年来,我们渲染威严刚强的军人偶像,吸引学生锻炼像军人一样强壮健康的体魄。学校每学期都聘请部队教官来校分别对教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接受,他们以“创设情境——建立模式——解释与应用”为基本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把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世界呈现给学生。情境教学被众多的数学课堂采用,成了数学课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数学教学需要怎样的情境?教学情境与学生生活关系如何?创设情境需遵循什么原则?需注意哪些问题?对此,谈谈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该以听说为主,尤其在课堂上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然而,现实的英语教学却存在着问题。例如英语学科检验、考查中笔头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比例,再加上课时数的限制,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就相对地减少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呢?对此,笔者向英语教师提出三条建议。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一般而言,拥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学生,英语的学习就会很轻松。他们会合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息。”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觉得作文没什么内容可写,写进作文的内容也是空空洞洞的,绝大多数都是编造出来的。要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我们应该带着学生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的魅力,让作文焕发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  水平。  一、 视导纪实:有粗略的阅读,无内在的气韵  
期刊
现代课程论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那么“关注生活,运用生活”对于当今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就更具有典型意义了。只有将科学课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才可以缩短学生与科学教材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只有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才能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就更具生命力和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认为生活在小学科学教学
期刊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但由于情感目标是一个隐性的、长期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些触摸不到的东西,在当前教育评价体制下无法量化;又由于“情感”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很难界定它的内涵,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情感的培养还是常常被忽
期刊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入厕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一项内容,属于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智力、情感,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来关心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呢?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实际,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抓好小孩子的这件“大事情”
期刊
【课题】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五语)  【教材简介】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寓理于事,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父子间的浓浓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父爱之心,也体现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这是理解作者意图的第一个层次。文章的后半部分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一封信,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给别人留下了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