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职场社会,对于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普遍提高,对于大学辅导员而言,面临学生问题的不断变化、学校管理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其工作技能的需求也提出新挑战。本文从辅导员工作技能现状出发,针对工作中常用的专业技能展开探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而形成对辅导员职业化培养的浅析。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技能 职业标准 一专多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c)-0236-01
1 辅导员工作中技能的运用现状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职业技能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有助于解决学生问题的综合能力,处理学生事务的活动。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选拔都是面向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工作责任心强,精力充沛,认真负责,多数是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领导协调能力,能吃苦耐劳,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之初有着较好的工作技能基础,符合一名年轻辅导员的基本要求。然而,伴随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辅导员工作日渐复杂,诸多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方面,缺少后续培养,导致工作力不从心,问题频发。
1.1 辅导员工作能力层次不齐,缺乏系统能力发展规划
诸多辅导员在工作起初,充满热情,用亲历亲为弥补工作能力的不足,因此能力缺陷暴漏并不明显。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后,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差别就逐渐显现。比如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个人知识层面的深浅,都会影响管理学生的质量好坏。
当前,诸多高校面对新辅导员,并无培养机制,只是当做基层员工安排大量任务,除了日常班级学生管理以外,还负责诸多行政事务类工作。在繁琐的工作中,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稳定,绝大多数学校要求辅导员24小时开手机,坚持在校值班等等。大量的工作占据了诸多辅导员的主要时间,导致辅导员缺少学习、交流、反思的机会,出现职业发展盲从性,缺乏系统能力发展规划。
1.2 辅导员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仅限于自身专业发展
校内工作任务重,繁杂性多,明显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这也使得那些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没有信心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出现辅导员在职期间,主观上不愿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没有主动接受学生管理新经验的意识。
诸多学校的辅导员专业是法律类、思政类、或者文体类,他们在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本专业的特色都会较好的发挥出来。但对于自身专业的提升,以及专业群的拓展了解甚少。甚至很多辅导员工作后,就放弃了自身专业。其实,在本文中所探讨的专业不仅仅指辅导员本身的专业,而是指当好一个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辅导员对于管理学的运用,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对于心理学的掌握,对于教育学的贯彻,对于就业指导的见地能力都应该具备,并且能够融会贯通的运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1.3 学校领导缺乏培养意识,管理成本投入过少
在众多高校中,学校领导对于基层的教师的重视往往比辅导员高。领导深知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基于院校的特点、历史问题、发展规划、资金紧张等问题,学校领导往往没有有效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甚至在校领导的眼中,把辅导员当做学校廉价劳动力。
2 辅导员工作技能的发展需求
对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认真查找不足,有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能力和工作技能水平。
2.1 确定辅导员培养的规范从业标准
根据我我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职业标准包括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外、职业环境与条件、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鉴定比重表四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
辅导员工作虽然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内容,但是对于辅导员自身的要求可以有一定的准入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准入方面,各学校门槛都相对一致,除优秀本科、硕士学历毕业生外,还要求中共党员、学生会干部等;在工作标准方面,应该要求辅导员取得专门的教师资格证,获得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证书;另外,在社会工作、思想引导方面应当有定期培训,接受最先进的理论思想,并且积极树立诚信、正直的作风,参与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正面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
2.2 强化专业精深度,培养多种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之后,对于本职专业接触较少,因此学校应该给予辅导员一定的时间、机会,让辅导员充电,提高文化水平;在辅导员业务技能方面,学校应该有的放矢,有意识的培养一部分辅导员分门别类的掌握不同技能,比如选择几人专门研究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工作、职业规划、沟通技巧等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既可以由本班辅导员解决,也可以由专门辅导员解决。
2.3 辅导员权利的保障
由于辅导员不是专业教师,在部分学校不能享受一定的晋升机制,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会出现岗位调动等情况,在人员培养方面常常出现断层,本科院校已经开始改变各项政策,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立志做终身辅导员,由此可见,对于高校更应该完善人才发展方案,将辅导员的培养问题列入正轨,拿出一部分金费让辅导员获得培训的机会或者去考取思想政治类的研究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实现其价值目标。
3 对辅导员工作其他方面的多样化培养
各院校在辅导员职业过程中,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给予足够关注。比如演讲能力、思想提高、个人才艺、管理沟通等方面,都应有专项培养。各学校也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学情,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前瞻性,辅导员工作技能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培养学生需要的辅导员。
另外,辅导员在自身也不能放弃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一定的工作积累,逐渐实现自我价值,以身作则,积极进取,具有安全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用良好的人生品格鼓励、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2).
[2] 高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3] 秦秀清,江小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2).
[4] 江疆;基于核心角色定位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D].贵州大学,2009.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技能 职业标准 一专多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c)-0236-01
1 辅导员工作中技能的运用现状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职业技能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职业技能主要是指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有助于解决学生问题的综合能力,处理学生事务的活动。
目前,各高校辅导员的选拔都是面向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工作责任心强,精力充沛,认真负责,多数是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领导协调能力,能吃苦耐劳,这使得他们在工作之初有着较好的工作技能基础,符合一名年轻辅导员的基本要求。然而,伴随学生情况的不断变化,辅导员工作日渐复杂,诸多辅导员在教育引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方面,缺少后续培养,导致工作力不从心,问题频发。
1.1 辅导员工作能力层次不齐,缺乏系统能力发展规划
诸多辅导员在工作起初,充满热情,用亲历亲为弥补工作能力的不足,因此能力缺陷暴漏并不明显。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及学校环境的影响后,辅导员工作能力的差别就逐渐显现。比如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个人知识层面的深浅,都会影响管理学生的质量好坏。
当前,诸多高校面对新辅导员,并无培养机制,只是当做基层员工安排大量任务,除了日常班级学生管理以外,还负责诸多行政事务类工作。在繁琐的工作中,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稳定,绝大多数学校要求辅导员24小时开手机,坚持在校值班等等。大量的工作占据了诸多辅导员的主要时间,导致辅导员缺少学习、交流、反思的机会,出现职业发展盲从性,缺乏系统能力发展规划。
1.2 辅导员自身学习主动性不强,仅限于自身专业发展
校内工作任务重,繁杂性多,明显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这也使得那些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没有信心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出现辅导员在职期间,主观上不愿意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没有主动接受学生管理新经验的意识。
诸多学校的辅导员专业是法律类、思政类、或者文体类,他们在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中,本专业的特色都会较好的发挥出来。但对于自身专业的提升,以及专业群的拓展了解甚少。甚至很多辅导员工作后,就放弃了自身专业。其实,在本文中所探讨的专业不仅仅指辅导员本身的专业,而是指当好一个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辅导员对于管理学的运用,对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对于心理学的掌握,对于教育学的贯彻,对于就业指导的见地能力都应该具备,并且能够融会贯通的运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1.3 学校领导缺乏培养意识,管理成本投入过少
在众多高校中,学校领导对于基层的教师的重视往往比辅导员高。领导深知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基于院校的特点、历史问题、发展规划、资金紧张等问题,学校领导往往没有有效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甚至在校领导的眼中,把辅导员当做学校廉价劳动力。
2 辅导员工作技能的发展需求
对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认真查找不足,有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能力和工作技能水平。
2.1 确定辅导员培养的规范从业标准
根据我我职业标准的相关规定,职业标准包括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外、职业环境与条件、教育水平、职业道德等内容。国家职业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鉴定比重表四个部分,其中工作要求为国家职业标准的主体部分。
辅导员工作虽然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内容,但是对于辅导员自身的要求可以有一定的准入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准入方面,各学校门槛都相对一致,除优秀本科、硕士学历毕业生外,还要求中共党员、学生会干部等;在工作标准方面,应该要求辅导员取得专门的教师资格证,获得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等证书;另外,在社会工作、思想引导方面应当有定期培训,接受最先进的理论思想,并且积极树立诚信、正直的作风,参与管理工作,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正面人生态度,树立正确价值观。
2.2 强化专业精深度,培养多种能力
辅导员在工作之后,对于本职专业接触较少,因此学校应该给予辅导员一定的时间、机会,让辅导员充电,提高文化水平;在辅导员业务技能方面,学校应该有的放矢,有意识的培养一部分辅导员分门别类的掌握不同技能,比如选择几人专门研究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社会工作、职业规划、沟通技巧等等,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既可以由本班辅导员解决,也可以由专门辅导员解决。
2.3 辅导员权利的保障
由于辅导员不是专业教师,在部分学校不能享受一定的晋升机制,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会出现岗位调动等情况,在人员培养方面常常出现断层,本科院校已经开始改变各项政策,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立志做终身辅导员,由此可见,对于高校更应该完善人才发展方案,将辅导员的培养问题列入正轨,拿出一部分金费让辅导员获得培训的机会或者去考取思想政治类的研究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实现其价值目标。
3 对辅导员工作其他方面的多样化培养
各院校在辅导员职业过程中,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给予足够关注。比如演讲能力、思想提高、个人才艺、管理沟通等方面,都应有专项培养。各学校也应该针对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学情,要求辅导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前瞻性,辅导员工作技能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培养学生需要的辅导员。
另外,辅导员在自身也不能放弃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一定的工作积累,逐渐实现自我价值,以身作则,积极进取,具有安全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用良好的人生品格鼓励、引导学生,实现个人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和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32).
[2] 高宇.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
[3] 秦秀清,江小红;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2).
[4] 江疆;基于核心角色定位的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D].贵州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