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末,我国森林总面积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但是,随着森林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治理形势也日趋严峻,据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已知的森林病虫害种类超过8000种,较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200多种,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林业种植中防治病虫害的有效路径展开论述。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有效路径
防治森林病虫害应当追溯病虫害源头,从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针对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类型,遵循“因地制宜”的防治原则,选良木、细管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治水平,构建一个树种多样、成活率高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一)树种单一,抵抗力差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后,植树造林活动也蓬勃兴起,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种植的树种比较单一,在某一区域种植的树木品种,要么是单一的乔木品种,要么是单一的灌木品种,这就导致林业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单一树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树木的成活率也大打折扣。
(二)增速过快,盲目种植
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一些林业种植大户过度追求经济收益,而忽略了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大面积盲目的种植树木,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后期林间管理环节薄弱,以至于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几率显著上升,林业生态系统的防护能力也严重缺失,因此,林业资源也呈现出畸态发展局面[1]。
(三)过量使用农药制剂,违反自然守恒规律
自然界生态守恒规律打造了一个害虫与天敌并存的格局,当树木出现虫害时,对害虫形成巨大威胁的是害虫的天敌,比如常见的害虫天敌:捕食螨、寄生蜂、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等。如果在治理害虫过程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或者加大农药的浓度,不仅会杀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也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如果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喷撒的方法,来防治树木病虫害,部分害虫会逐步适应农药,而产生抗药性,这对彻底消杀害虫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目前,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时采取的技术类型大致包括树干涂抹药剂、注射药剂、药物雾化、药物喷雾以及灭虫弹等。以药物喷雾技术为例,该技术主要是对化学药物制剂进行雾化处理,然后利用自然风力的吹送传播将树药物输送至树木顶部,以达到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目的。但是如果技术人员在输送药物时,无法准确掌握风力等级信息,极易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对技术人员来说,应当不断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良。
尤其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林业生态监测自动系统已经在林业企业当中得到推广应用,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技术,能够24小时对林木的生长情况、健康情况进行监督,当树木出现病虫害瞄头时,系统终端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消除病虫害隐患。
此外,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严格遵守自然生态平衡规律,提高树木成活率,技术人员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保证消杀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农药的配比浓度,并遵循“错峰治理”的原则,在害虫天敌生长高峰期,尽量不要施撒化学农药。同时,在选择农药类型时,应当事先明确农药的消除范围,避免给害虫天敌造成致使性打击。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或者蚜虫时,不要使用菊酯类的广谱型杀虫剂,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尽量在树木局部用药,为害虫天敌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优选良木品种,掌握防治时机
对于林木种植户来说,在种植树木前,首先对林木销售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并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科学筹划”的原则,优先选择一些抗病虫能力强、存活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树种,比如柳杉、水杉、红豆杉、龙爪槐等。由于优质苗木品种不但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蚀,而且树木长势良好,后期管理流程简便,生长周期长,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广大种植户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时,应当合理选择治理时机,在树木发病初期或者虫害侵蚀初期,就應当有效的治理措施,将早期的树木病虫害根除。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后期的防治成本投入,种植户可以在树木种植后,采取喷涂保护剂的方法,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使树木能够健康茁壮生长[2]。
(三)打造混合树种体系,建立农林复合模式
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种植树木时,应当采取多树种混合种植的方式,因为不同类型的树木品种,对不同的病虫害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同时,混合树木具有极强的自身修复能力,对延长树木寿命将大有帮助。比如松毛虫是马尾松常见的一种虫害,对于马尾松林区来说,应当合理栽植一些常绿阔叶林,这样,能够阻止和遏制马尾松毛虫虫害的发生,同时,这些混合树木能够组成一条有益的食物链,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树木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此外,部分林木种植户在总结以往的种植经验的同时,建立一个较为成熟的农林复合模式,即将林业种植与农业种植、养殖融合到一起,这样,既能够有效预防树木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为种植户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在林业资源种植区域内引入经济家禽养殖项目,由于家禽能够捕捉各种昆虫,这就给林木害虫制造一个强大的天敌,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病虫害是影响树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应当提前制订出科学、有效、精准的综合防治方案,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优先选择良木品种、提高防治技术水准、做好林间精细管理,以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逐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索南求藏.对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3):80,82.
[2]宋坤,包旭.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0(10):184.
关键词: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有效路径
防治森林病虫害应当追溯病虫害源头,从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两方面着手,针对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类型,遵循“因地制宜”的防治原则,选良木、细管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治水平,构建一个树种多样、成活率高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病虫害的产生原因
(一)树种单一,抵抗力差
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后,植树造林活动也蓬勃兴起,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的影响,种植的树种比较单一,在某一区域种植的树木品种,要么是单一的乔木品种,要么是单一的灌木品种,这就导致林业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单一树种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树木的成活率也大打折扣。
(二)增速过快,盲目种植
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一些林业种植大户过度追求经济收益,而忽略了树种抗病虫害能力,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大面积盲目的种植树木,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种植技术落后,后期林间管理环节薄弱,以至于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几率显著上升,林业生态系统的防护能力也严重缺失,因此,林业资源也呈现出畸态发展局面[1]。
(三)过量使用农药制剂,违反自然守恒规律
自然界生态守恒规律打造了一个害虫与天敌并存的格局,当树木出现虫害时,对害虫形成巨大威胁的是害虫的天敌,比如常见的害虫天敌:捕食螨、寄生蜂、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等。如果在治理害虫过程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或者加大农药的浓度,不仅会杀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也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如果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喷撒的方法,来防治树木病虫害,部分害虫会逐步适应农药,而产生抗药性,这对彻底消杀害虫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用量
目前,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时采取的技术类型大致包括树干涂抹药剂、注射药剂、药物雾化、药物喷雾以及灭虫弹等。以药物喷雾技术为例,该技术主要是对化学药物制剂进行雾化处理,然后利用自然风力的吹送传播将树药物输送至树木顶部,以达到防治树木病虫害的目的。但是如果技术人员在输送药物时,无法准确掌握风力等级信息,极易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对技术人员来说,应当不断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良。
尤其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林业生态监测自动系统已经在林业企业当中得到推广应用,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监测技术,能够24小时对林木的生长情况、健康情况进行监督,当树木出现病虫害瞄头时,系统终端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消除病虫害隐患。
此外,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严格遵守自然生态平衡规律,提高树木成活率,技术人员应当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在保证消杀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农药的配比浓度,并遵循“错峰治理”的原则,在害虫天敌生长高峰期,尽量不要施撒化学农药。同时,在选择农药类型时,应当事先明确农药的消除范围,避免给害虫天敌造成致使性打击。比如在防治红蜘蛛或者蚜虫时,不要使用菊酯类的广谱型杀虫剂,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尽量在树木局部用药,为害虫天敌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优选良木品种,掌握防治时机
对于林木种植户来说,在种植树木前,首先对林木销售市场进行调研、考察,并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科学筹划”的原则,优先选择一些抗病虫能力强、存活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树种,比如柳杉、水杉、红豆杉、龙爪槐等。由于优质苗木品种不但能够抵御病虫害的侵蚀,而且树木长势良好,后期管理流程简便,生长周期长,对林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广大种植户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时,应当合理选择治理时机,在树木发病初期或者虫害侵蚀初期,就應当有效的治理措施,将早期的树木病虫害根除。为了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降低后期的防治成本投入,种植户可以在树木种植后,采取喷涂保护剂的方法,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使树木能够健康茁壮生长[2]。
(三)打造混合树种体系,建立农林复合模式
为了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种植树木时,应当采取多树种混合种植的方式,因为不同类型的树木品种,对不同的病虫害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同时,混合树木具有极强的自身修复能力,对延长树木寿命将大有帮助。比如松毛虫是马尾松常见的一种虫害,对于马尾松林区来说,应当合理栽植一些常绿阔叶林,这样,能够阻止和遏制马尾松毛虫虫害的发生,同时,这些混合树木能够组成一条有益的食物链,增加害虫天敌的数量,树木发生病虫害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此外,部分林木种植户在总结以往的种植经验的同时,建立一个较为成熟的农林复合模式,即将林业种植与农业种植、养殖融合到一起,这样,既能够有效预防树木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为种植户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比如在林业资源种植区域内引入经济家禽养殖项目,由于家禽能够捕捉各种昆虫,这就给林木害虫制造一个强大的天敌,这种方法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结束语:
病虫害是影响树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原因,因此,针对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应当提前制订出科学、有效、精准的综合防治方案,在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优先选择良木品种、提高防治技术水准、做好林间精细管理,以有效遏制病虫害蔓延,逐步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索南求藏.对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3):80,82.
[2]宋坤,包旭.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0(1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