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开幕式剪影
【机 构】
:
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
【出 处】
:
民族艺术
【发表日期】
:
2006年3期
其他文献
从文字的构成与演变看,“傩”为“难”加上“人”。而“难”为“又”与“隹”的组合。由于中国文字的象形特征,又由于甲骨文中“隹”与“又”与帝王的联系,我们不难看出,“隹”与“又”分别取像于原始的鸟图腾与蛇图腾,也就是后来演变而成的凤与龙。从宇宙观念看。“隹”代表“天”,“又”代表“地”,因而“难”是天地的合一。而“傩”为天、地、人的合一。傩仪实际上是仪式象征秩序之天地人、神鬼人合一的体现。
顾军、苑利教授撰写的《文化遗产报告》近日出版,全书分十一章四十二节,分别从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史发展史、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建设、文化遗产管理体制、文化遗产组织建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及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教训等多个角度,对意、法、英、美、日、韩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国、联合国教科文及相关国际组织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对中国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得与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信扫帚能清除凶邪恶鬼是自古以来最为流行的俗信,所以人们常把扫帚当作驱鬼辟邪的工具,不但丧礼上用,婚礼上也用。另一方面,扫帚还被视为灵魂的附体,这种俗信又使人们担心恶鬼依附于扫帚而加害于人,因而对扫帚抱有恐惧心理,认为扫帚会带来灾害,所以扫帚也跟不吉利联系在一起。这种俗信投射在“扫帚星”上,就有了“扫帚星”是灾星的观念。
钱树是东汉时期流行于西南地区独具地方特色的随葬冥器;其上盛行汉代的西王母、神兽、灵芝,以及表现吉兆和辟邪等题材,这些表现神仙思想的题材和钱树独特的垂直构图方式,表明它是人们飞升天国的天梯;钱树直观、形象地表现了通往天国的汉代观念,它的主题是追求不死和来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