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情感的数学,也不会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在此,我以低年级的计算课为例,谈谈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也许有教师认为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讲的都是枯燥的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符号,要设计情境来调动情感不太容易,由此导致了计算教学气氛的沉闷、单调。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设计特定的情境,那不仅起到激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与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导学的作用。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中,一开始我便带领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中:老师有一位好朋友叫猩猩博士,它可有学问啦!它家呀,就住在森林王国里,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果树上长满了智慧果,等会儿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摘一个送给它。博士就住在森林深处的聪明屋里,你们想不想去它家作客呀?去它家可不容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和美丽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习数学的情感。随之带着学生集中到屏幕上复习了有关的知识,让情感急速地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激思,产生情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更要沿着学生思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使课堂提问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的导火线。为此,我让学生找出23-2和23-7的异同点,并随即把“3减7不够减怎么办”这一难点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试着去比较去思考,一种渴求解决知识的欲望流露在他们的脸上,就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学生很快地产生求知的情感。
三、动手参与,提高情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使学生亲身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情感。课上我让学生通过试探性操作,即让他们自己摆拿,把各种方法一一演示,共有13根小棍,从13根里拿走7根,还剩下6根;再把一捆(10根)和6根合并是16根,因此23根小棍取走7根,剩下16根。为使这种操作逐渐清晰,我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有意识地使其形成深刻表象。动手参与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自然的关注,重点、难点与情感得以连结。就这样学生通过在动手中思维,思维上动手,在此基础上动口说23-7的思维过程,从而抽象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有序、有层、有情地动,拉近了教师、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增强了情感交流。
四、运用知识,增添情感
教育家卡斯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被遗忘。”新旧知识形成,练习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使学生自觉参与反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激励道:“我们终于通过了难关,来到了猩猩博士家里,猩猩博士看到小朋友学到了新本领,非常高兴,它想考你们到底学得怎样,出了什么题目呢?”随之出现一道判别训练题,强化重点、突出难点,学生得到激励,信息情感更加高涨。接着我继续说道:“猩猩博士还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把这道题也做对了,你们将得到一份很漂亮的礼物,想不想看看是什么礼物?别着急,咱们先来做下面这道题。”学生心潮涌动,不甘落后,纷纷举手抢答,将这堂课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设计的争夺智慧星游戏,使教师的情、境中的情与学生的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增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
五、情中总结,培养情感
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而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教师充满故事情趣、亲切激励性的语言,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它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以情感这条“彩带”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直至最后总结。“猩猩博士的聪明屋里还藏着许多的新知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学习,它最想告诉小朋友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会变得……”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道出了的心声,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以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这无疑培养了学生不断进取、追求真理的情感。
總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感的力量是必要的、可行的,它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各方面素质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用煽情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也许有教师认为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讲的都是枯燥的数字和加、减、乘、除运算符号,要设计情境来调动情感不太容易,由此导致了计算教学气氛的沉闷、单调。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设计特定的情境,那不仅起到激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与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导学的作用。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内驱力”,他们就会乐意学习,积极探究,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中,一开始我便带领学生走进这样的情境中:老师有一位好朋友叫猩猩博士,它可有学问啦!它家呀,就住在森林王国里,森林里有一棵神奇的果树,果树上长满了智慧果,等会儿谁表现的好,老师就摘一个送给它。博士就住在森林深处的聪明屋里,你们想不想去它家作客呀?去它家可不容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和美丽画面的展示,使学生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了学习数学的情感。随之带着学生集中到屏幕上复习了有关的知识,让情感急速地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激思,产生情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特别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在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更要沿着学生思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使课堂提问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的导火线。为此,我让学生找出23-2和23-7的异同点,并随即把“3减7不够减怎么办”这一难点摆在学生面前,学生试着去比较去思考,一种渴求解决知识的欲望流露在他们的脸上,就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加以点拨指引,学生很快地产生求知的情感。
三、动手参与,提高情感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使学生亲身尝试到学习的乐趣,既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习情感。课上我让学生通过试探性操作,即让他们自己摆拿,把各种方法一一演示,共有13根小棍,从13根里拿走7根,还剩下6根;再把一捆(10根)和6根合并是16根,因此23根小棍取走7根,剩下16根。为使这种操作逐渐清晰,我让学生边操作边表达,有意识地使其形成深刻表象。动手参与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自然的关注,重点、难点与情感得以连结。就这样学生通过在动手中思维,思维上动手,在此基础上动口说23-7的思维过程,从而抽象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有序、有层、有情地动,拉近了教师、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增强了情感交流。
四、运用知识,增添情感
教育家卡斯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的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被遗忘。”新旧知识形成,练习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使学生自觉参与反馈,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我激励道:“我们终于通过了难关,来到了猩猩博士家里,猩猩博士看到小朋友学到了新本领,非常高兴,它想考你们到底学得怎样,出了什么题目呢?”随之出现一道判别训练题,强化重点、突出难点,学生得到激励,信息情感更加高涨。接着我继续说道:“猩猩博士还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把这道题也做对了,你们将得到一份很漂亮的礼物,想不想看看是什么礼物?别着急,咱们先来做下面这道题。”学生心潮涌动,不甘落后,纷纷举手抢答,将这堂课的情感推向高潮。最后设计的争夺智慧星游戏,使教师的情、境中的情与学生的情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增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
五、情中总结,培养情感
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而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教师充满故事情趣、亲切激励性的语言,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它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以情感这条“彩带”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直至最后总结。“猩猩博士的聪明屋里还藏着许多的新知识等着小朋友去发现、去学习,它最想告诉小朋友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肯动脑筋,你就会变得……”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道出了的心声,感到知识是无穷的,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感以后产生更强烈的不满足感。这无疑培养了学生不断进取、追求真理的情感。
總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感的力量是必要的、可行的,它将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各方面素质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用煽情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