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伪的教育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he135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说“声讨”似乎激烈了点,那就改成“讨论”吧。这场讨论,激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可以说是义愤填膺的文章纷纷见诸报端,而且,据说这些文章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我是一个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的人。“文化大革命”时,因为家庭出身中农,也由于我敢于跟那些当了红卫兵头子的老师对抗,所以,小学还没毕业就被赶出了校门。后来到了部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后,才考进一所部队艺术院校学习。我没有进过一天中学课堂,对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基本上不了解。
  我有一个正在读中学的女儿,她经常来问我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她可能以为当了作家的父亲解答几个中学语文方面的问题不成问题,但面对着她的问题,我从来没给过她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总是含含糊糊地谈谈我的看法,然后要她去问老师并且一定要以老师的说法为准。我的不自信是因为我没按部就班地念中学,骨子里深藏着自卑。但读了那些受过完整教育、甚至正在教语文的人写的文章,才知道他们的境遇与我差不多,心里多多少少地得了一点安慰。
  认真地读了那些讨论文章,又粗粗地翻看了女儿的语文课本,我感到,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从教材的选定到教学的目的,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自满自足的体系,要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章,对我们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教材提出批评,其实,教材仅仅是教育目的的产物,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材。“文化大革命”前,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换了一些提法,但骨子里还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几个编审教材的书生能够决定的。我看到了那个编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发言,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正因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带有如此强烈的政治色彩,所以也就只能编出这样的教材。就是这样的教材,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还给彻底地否定了,因为它还不够“红”,还不够“无产阶级”,那就只学《毛主席语录》。我在小学学习五年,有两年就是把一本大开本的《毛主席语录 》当了语文教材。“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把“文化大革命”前的教材当成了好东西,几乎全盘恢复。其实,“文化大革命”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建国以来所犯错误长期积累后的必然爆发。“文革”前所犯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文革”后不断地纠正“文革”前的错误,但我们的语文教材却没有跟着变化。于是也就出现了被许多人猛烈抨击的现象:在不提阶级斗争多少年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还有那么多“革命”文章。文学界早就对统治了中国散文界几十年的那种类型化散文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这些虚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没人要读,但我们的教材还把它们当成光辉的范文,硬逼着老师升虚火,强抒“无产阶级”之情,硬逼着90年代的学生,去摹仿他们那种假大空的文体。也许,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写这些文章时,抒发的确是他们当时的真实感情,但这些人现在活着的也不写这样的文章了,他们自己也未必承认,那些被选进了教材,教育了几代中国人的文章,就是他们最好的文章。他们未必不对当年自己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的创作进行反思。他们现在的创作也是充满了“人情味”、充满了“不健康的情调”的呀!这些最“革命”的作家早已变成了美丽的蝴蝶满世界飞翔着传播爱心,但我们还在强逼着孩子们学习他们那些咬牙切齿的文章。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文,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更为可怕的是,长期的虚伪,形成了习惯,使我们把虚伪当成了诚实。我们明明满口谎言,却并不因为说谎而产生一点羞赧之心。这就来了,明明我的儿女公费留学后全都不回来了,我还是理直气壮地批评那些不回来的留学生;明明我的儿女在国外过着好日子,我却义正辞严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明明我们知道教材里许多文章是假话空话,连文章的作者自己也不相信,但我们还是逼着孩子们当成真理来学习。明明我们每个人都有那种“病态”的“资产阶级”感情,但我们却硬要消灭学生头脑中的这种感情。我们教材中的有些文章作者明明是表达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感情,我们却硬要给人家进行“无产阶级”的解释。
  问题还是回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上来吧,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能够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允许摹仿着教材上的光辉样板抒发“无产阶级”感情);我们要培养的是思想“健康”的接班人,并不需要感情细腻的“小资产阶级”;我们恨不得让后代都像一个模子里做出来的乖孩子,决不希望培养出在思想上敢于标新立异的“异类”。国家鼓励人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标新立异、发明创造,但似乎并不鼓励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标新立异,更不希望你发明创造。尽管国家有宗教政策,允许人们不相信马克思主义而相信基督教、伊斯兰教或是佛教,但在我们的学校里则决不允许有任何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存在。由此决定了我们的教材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由此决定了我们要通过语文教育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于是,语文就变成了政治的工具;于是,我们的孩子们的作文,也就必然地成为鹦鹉学舌,千篇一律,抒发着同样的“感情”,编造着同样的故事。我读过我女儿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作文,几乎看不出什么变化。倒是她遵照她的中学老师的嘱咐写的那些对她的考试毫无用处的随笔和日记,才多少显示出了一些文学的才华与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真实感情。可见孩子们也知道,写给党和国家看的文章,必须说假话,抒假情,否则你就别想上大学。如果我们的这种教育方法真能把我们的后代培养成除了相信马克思主义之外什么都不相信的“红色接班人”,那就这样搞下去吧!但事实恰恰相反,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就看出了教育的虚伪,就被训练出了不说“人话”的本领,更不必说离开学校进入复杂的社会之后。   仔细一想,我们的孩子用两种笔调写文章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是继承了传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那些学子们,用一种笔调写应试的八股文,用另一种笔调填词赋诗写小说。做八股文是正业,关系到个人前程;填词赋诗写小说是副业,是野狐禅。《儒林外史》中鲁编修家的小姐,发现自己的新婚夫婿只会写诗根本不会写八股文,气得当场昏厥,可见不会写八股文连漂亮的小姐也不爱。那时的文人,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屡试不第,绝了科举的望,于是就通过文学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愤懑,譬如蒲松龄。二是科场得意后,但官场上不得意,被贬到天涯海角,但饭还能吃饱,闲来无事,就写诗填词,发泄感情,打发岁月,如苏轼等人。当然流芳百世的是他们的诗词小说,而不是让他们金榜题了名的八股文章。当然,考中了举人进士的人成千上万,但大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名字,蒲松龄的名字却永垂不朽。我们的孩子,一旦考上大学之后,大概再也不会用那种笔调写那种应试文章,就像用一块砖头敲门,门敲开了,砖头肯定要扔掉。90年代的语文教育,实在不应该为了帮学生雕琢一块砖头费这样大的力气。这就让人想起了高考。
  即便有朝一日高考与中考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革,语文教材也编订得让人满意,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必然地提高了文学素养、并由此进而提高了人的素质了呢?我想也未必。这未必的原因就是虽然我们有了好的教材、有了好的考试方法,但我们未必有那么多好的、起码是合格的语文老师。好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好的老师哪里来?当然主要是通过师范学校的培养。城市的情况我不甚了解,仅就我所接触的农村而言,其实真正优秀的学生是不报师范的。即便是师范毕业的优秀学生,也并不一定去当老师。必须承认在我们的社会中,最上等的职业还是当官,当官的工资尽管不比教师高,但人们都知道,大多数当官的并不靠工资吃饭。他们合法地享受着最好的东西,他们即便不贪污不受贿也可以活得比老百姓好得多。无论什么人下了岗,当官的也不会下岗。常常听说某地拖欠教师的工资,可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地方拖欠了书记或是县长的工资。一个中学教师被任命为哪怕是穷乡的乡长,都要摆酒宴庆贺;但如果让一个乡长去当中学教师,他很可能要上吊。当然,真正优秀的人也未必当得上官。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就很难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有了好的教材,没有好的老师,恐怕也无济于事。所以,我想我们的语文教育改革,实际上牵扯到方方面面。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别说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这点问题,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在目前教育经费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让学校拿出大量的钱来购买图书很不现实,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文革”前那样,把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本教材呢?我幼时失学在家,反复阅读家兄用过的《文学》课本,感到受益很大。我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另外,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让中学生掌握那么多语法和逻辑之类的知识,这些知识完全可以放到大学中文系里学。我感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至于语法逻辑之类,八十岁也可以学得会,而且很可能因为有了多年的使用语言的实践,学起来会事半功倍。让孩子们像拌黄瓜菜一样去学那些枯燥的逻辑、语法,毫无疑问是一桩苦差事,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妙趣盎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用不到自己的母语的语法,一个基本上不懂语法的人,完全可以正确地使用母语说话和写作。既然我们提倡学以致用,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学那些对大多数人无用的东西呢?如果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能进行这样的改革,我们的大学中文系就多了一条存在的理由。大学中文系培养的就是精通汉语语法和逻辑的专门家,他们研究汉语的发展与历史,他们毕业后可以教中国人学汉语,也可以教外国人学汉语。那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一篇文章,小学生在学,中学生也学,大学生也在学。我想,如果把语文比喻成一台钢琴,那么,的确需要一些人学设计、学修理,而绝大多数的人,只要学会演奏就行了。肖邦未必能修理钢琴,沈从文未必能写出一本语法方面的书,而写了很多语法书的吕叔湘,好像也没能写出一部很好的小说。
  (选自莫言散文集《会唱歌的墙》,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悟读】
  莫言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对教育进行审视,其观点独到,剖析深刻,启示是多方面的。其重点谈的是语文教育的问题,认为教育目的影响甚至决定了语文教材,进而决定了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他以“虚伪的教育”为题对中国教育加以概括,振聋发聩。虽然写于上个世纪90年代,但时至今日,依然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
  青年学子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对于教育的虚伪性有着深切体验。对教育表达不满甚至批判不是难事,难就难在以建设者的姿态,既指出教育弊端,更努力寻找解决之道,就像莫言对语文教育、语文教师的建议那样。
  【沉思】
  1.请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2.作者认为,“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别说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这点问题,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对此,你怎样理解?
  3.读罢此文,你对中国教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
  《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1.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奶奶早就发现了“认母行为”的现象,几乎断送了洛伦兹的前程,但奶奶却无法将之上升到理论阶段,以致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与奶奶未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及知识的匮乏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的原因不在于此。我认为,奶奶与诺贝尔奖无缘有文化、教育、学识、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采用了对比手法,以时间为序,从发现“认母现象”、出生、生平经历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凸显作者感情,深化文章主旨。
  3.示例1:我认为洛伦兹笑得更幸福,因为他以自己的敏锐和智慧发现新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让人生更有价值。而奶奶找到的仅仅是一只走失的小鸡,二者价值自然无法相比,况且奶奶早在洛伦兹之前就发现了“认母现象”却无法提升为理论,这样的人生只能是平淡的,而无幸福可言。我的感悟是,人生应该努力奋斗,抓住机遇,创造人生的精彩,不留下遗憾。
  示例2:我认为他们笑得都幸福,虽然洛伦兹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奶奶只找到了走失的小鸡,二者价值自然无法相比,,但在他们各自的人生观念里,这都是最重要的。幸福在于让生活过得充实而快乐,而不在于所获得的东西价值大小。我的感悟是,人生的要义在于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准确定位,而不必好高骛远,盲目攀比。
  《两个上课打瞌睡的男孩》
  1.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预示着李开复将走出象牙塔,转入市场实战的硝烟炮火中。总领下文李开复的多次跳槽,追随我心。
  2.就读大学期间:根据个人兴趣、天赋,坚决转系,转变攻读方向,有主见,有胆识。工作期间:多次跳槽,敢于突破,勇攀高峰,实现人生目标和价值,不给人生留下遗憾。
  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李开复和奥巴马实现了不凡的人生,靠的是自身的正确选择和不懈追求,而不是靠美国老师宽容他们上课打瞌睡成就的。孔子与今天的美国教师的处理方式,与教育本质没有关联。李开复与奥巴马上课打瞌睡并非厌学,而是对专业不感兴趣。李开复在转系调整专业后,如鱼得水,取得非凡成绩,特别是永远“追随我心”,汲取生命中的精华,不留悔恨和懊恼,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能只看到是否打瞌睡的表面现象,而应深入到人生兴趣、天赋、追求的深层次本质。
  《虚伪的教育》
  1.文章从北京几家报刊牵头发起的对现行语文教育的讨论谈起,之后对语文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分析教育目的中的问题及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语文教师问题的根源,最后对语文教育提出建议。
  2.教师地位低、待遇差的现状,使得真正优秀的学生不报师范,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并一定当老师,影响到教师队伍的质量。如果国家能够重视教育,重视教师,并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教育,那么将会有更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当老师,这样,教育的问题及中国更重大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3.答案具有开放性,但仍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答案要点:教育目的要科学,要与时俱进,要符合人的规律;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自身的问题,与社会大的背景有密切的关系;教育的改进有路可循。
其他文献
重锤夯实与强夯,由于使用机具和操作简单,均为地基处理较经济、实用的常用方法。从表面看,两者似乎是同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是对地基进行夯实处理,只是锤重和落距不同而已,
读初二的女孩小雪是个安静、有点成熟的学生,就读于南京一所普通中学。她成绩毫不起眼,长相也很普通,这样的女孩,既不是班级里的亮点,但也不需要老师特别操心。 The girl wh
目前 ,邮政通信物流网的各级调度管理基本上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为了提高调度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们开发了“邮政运输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根据现
公元前三世纪欧几里得在他的巨著《几何原本》里描述了圆锥曲线的共性,并给出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只可惜他没有给出证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及其证明.
现在,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现代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无疑是时代的进步和家长的福音。但是,对这些现代教育理念的一知半解和传统教育观念的日渐式微又给 Nowadays, there are an en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以370亿美元的价格购并了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微波通信公司(MCI),成为美国历史上牵涉金额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兼并,这两家公司合二为一,优势互补,兼并而成的公司称为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王龙友(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州730046)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是河北省高中实施课标实验教材的第一次高考。试卷秉承考试大纲的要求,坚持贯彻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以主干知识为
1、通过提供免费的个性化互联网工具创建品牌 许多公司都纷纷提供各种具有自己品脾特色的免费电子邮件、即时信息交流以及网页浏览器等互联网工具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借此创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缩写为“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引起的疾病,从艾滋病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