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逻辑思维性还不够成熟。而数学学科又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基于此,下文就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几种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方面做了简单分析,希望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49-02
1.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分析,明确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基础,研究相关的培养措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小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数学问题,进而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推理,解答数学问题,最终掌握数学知识,保证数学科目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因此,小学生在锻炼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这部分数学知识时,就可以想象图形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等,进而实现假设分析,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
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具体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定理等,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这部分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推导出面积公式,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几种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
3.1演绎与归纳法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并常用的方法就是演绎与归纳法,这种方法属于推理方法,教师通常情况下是利用演绎与归纳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类比和归纳,进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另外,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推导等内容时也经常用到演绎与归纳法。例如,教师在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演绎与归纳法对加数位置进行交换,然后得出自身的和不变的结论[1]。
3.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与比较法是一种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重點在于加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对所教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比较,带领学生找出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对于开发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且比较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分类与比较法几乎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4.1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计划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期,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都会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从小抓起,从一年级就开始重视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做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备工作,先从最基本的概念教学开始,然后再一步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助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保证教学效果。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且形象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也可以在教案中增加各种教具,制定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如,学生常见的粉笔盒、魔方等)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事物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制作微课小视频,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将视频下载下来反复观看,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
4.3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更加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虽然也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九九乘法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普遍的喜好,将乘法口诀编制成歌曲,利用学生喜欢的旋律,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背诵。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学会利用生活中现成的事物作为数学教学的题材,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转换,进而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避免小学生出现认为数学学科枯燥、难学和生活没有关系的想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4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上文也提到了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多,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且不利于保持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故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教師在讲解角的度量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进行自行度量,在度量之前,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身份进行课堂讨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最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对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特点等基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5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首先,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而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观察、推理和归纳、总结,让小学生在整个思考过程中增加思维的条理性,然后可以用数学语言对思考过程进行有逻辑的表述;最后,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表达,鼓励小学生用自身的语言能力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和解答,进而保证小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6注意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引导小学生自行找出答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教师要增加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实现有针对性教学。另外,数学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数学问题所用到的解题方式也各有不同,需要学生具备的数学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发展[3]。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注意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措施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
[2]王洪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412.
[3]冉德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6-17.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0-0049-02
1.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分析,明确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从而以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基础,研究相关的培养措施,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帮助小学生利用逻辑思维能力思考数学问题,进而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推理,解答数学问题,最终掌握数学知识,保证数学科目的学习效果。
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因此,小学生在锻炼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这部分数学知识时,就可以想象图形所处的位置和状态等,进而实现假设分析,最终完成问题的解答。
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利用具体的教学工具,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相关概念、定理等,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进行三角形面积这部分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推导出面积公式,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几种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
3.1演绎与归纳法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并常用的方法就是演绎与归纳法,这种方法属于推理方法,教师通常情况下是利用演绎与归纳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类比和归纳,进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另外,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公式推导等内容时也经常用到演绎与归纳法。例如,教师在进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演绎与归纳法对加数位置进行交换,然后得出自身的和不变的结论[1]。
3.2分类与比较法
分类与比较法是一种知识加工和整理的方法,重點在于加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对所教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比较,带领学生找出数学知识的差异性,对于开发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且比较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分类与比较法几乎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所体现。
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4.1有针对性的拟定教学计划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期,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和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都会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这个时期,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从小抓起,从一年级就开始重视启发小学生的思维;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需要做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备工作,先从最基本的概念教学开始,然后再一步一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要注意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学习的助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进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保证教学效果。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两种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且形象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小学生这个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也可以在教案中增加各种教具,制定多媒体课件,微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部分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将生活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如,学生常见的粉笔盒、魔方等)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的事物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制作微课小视频,带领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将视频下载下来反复观看,最终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
4.3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更加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虽然也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不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进行九九乘法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小学生普遍的喜好,将乘法口诀编制成歌曲,利用学生喜欢的旋律,吸引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背诵。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学会利用生活中现成的事物作为数学教学的题材,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转换,进而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避免小学生出现认为数学学科枯燥、难学和生活没有关系的想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4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上文也提到了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且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留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多,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且不利于保持小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故而,让小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教師在讲解角的度量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进行自行度量,在度量之前,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身份进行课堂讨论,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最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强对角的概念、角的大小、角的特点等基础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5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也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强化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首先,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进而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其次,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观察、推理和归纳、总结,让小学生在整个思考过程中增加思维的条理性,然后可以用数学语言对思考过程进行有逻辑的表述;最后,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表达,鼓励小学生用自身的语言能力对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和解答,进而保证小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6注意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引导小学生自行找出答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教师要增加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实现有针对性教学。另外,数学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数学问题所用到的解题方式也各有不同,需要学生具备的数学思维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一种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发展[3]。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视,并通过有针对性地拟定教学计划、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增加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注意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等措施来发散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晓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
[2]王洪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412.
[3]冉德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