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hu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化”的。思维活跃,观念新颖,能力出众,有创新意识和潜力,是当今社会上所需人才的标准。学校应向社会输送这样的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优化课堂,使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力培养、意识交流的摇篮,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中成长、发展。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
  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仅仅把学生当作是抽象意义上的客体,教育教学的目标千篇一律,教育教学的过程也高度程式化。掌握知识的量与质成了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厌烦、失败和高度的受挫感,而不是积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成就感。结果学生所感受到的只是沉重的学业负担,对学习越来越淡漠。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必须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尊重生命个体,也就是说把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个体并加以肯定。教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认知方面的深化与扩展,而且要深入到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等非理性成分。教学过程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两种生命体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动,教师更多关注的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总之,教师应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自己正确定位,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的摇篮。
  二、确立创新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教师怎么教,把重点放在教“懂”和教“会”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了“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等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能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全新的、自主的、创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真实实地、快快乐乐地学习。为了真正使课堂“活”起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活泼的心理环境。
  调查显示,学生最喜欢上的课是体育课。为什么?因为体育课活泼,无过重负担,形式多样,学生能亲身体验成功和失败,学生自发的情感贯穿着整个课堂。如果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这些特点,那学生也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也会喜欢学习数学。所以,我认为,情感是师生之间的纽带,是意识交流的核心,是迸发创新智慧的交织点。教师对情感的把握,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微笑带给学生,把鼓励送给学生,尊重、宽容、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出差错;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其中的合理成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取得进步时,给予热情的表扬。
  2.教师设身处地地问,学生自由自在地答。
  许多教师提了问题后总是想着让学生一语中的,把答案一下说到自己的心坎上。学生如能做到,教师心花怒放、点头称赞;如不能做到,教师就挖苦讽刺。这哪是在教学生,分明是在寻觅“知音”啊。这种提问忽略了学生体验的过程,把学生推进思维的绝境,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在教学中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创设了一个一个的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思考想象,或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换位思考,或大胆假设,让学生在否定中得到肯定。
  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中的比例问题时这样设计问题:一上课,我就端了两杯冒热气的牛奶,分给学生喝。我问:“什么味道?”学生说:“一杯牛奶太浓了,一杯牛奶太淡了。”“是哪里出了问题?”我问。学生说:“一杯牛奶放得多,水放得少;另一杯牛奶放得少,水放得多。”“怎样放得正好?”学生说:“按比例放。”我接着问:“应按怎样的比例配制呢?如果是1∶2,或者1∶10,会配制成什么口味的牛奶?”这时,我又拿出一桶奶粉晃了晃,有学生马上喊:“看说明书。”上面是按1∶8配制。很多学生都想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我抓住这一契机,马上就问:“一杯200克的开水,应加多少奶粉合适?”学生有的已报出答案,有的同桌讨论,有的独立思考,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数学。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求。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就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们能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这种需求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老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求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想出了十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给予肯定(当然,也指出了最优的方法),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以该生的姓名为此种算法命名为“某氏算法”,或是让“小老师”、“小小发明家”将自己的算法介绍给大家,等等,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呈现愉悦和谐的合作气氛,学生各抒已见,兴致勃勃,积极发言。每个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其乐融融。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乐学”的乐趣,也使学生的创新潜力得到了挖掘,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潜能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教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发展学生的潜能,精心设计好课堂练习。
  由此可见,教师要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创新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把教材转化为活泼的师生互动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好玩的事情,数学自然会得到他们的喜欢。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讲究教学效率的背景下,“怎样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成了数学老师们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学校总课题《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和教学经验,对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被当作了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
快速有效地提取和比较不同神经信号中所含信息的相同和区别之处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建模方法。该方法用少量的半椭球模型来表征神经信号在
针对一类滑差频率型矢量控制交流调速系统,提出一种含负载扰动变化率的滑模控制方案,并给出观测负载扰动变化率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使系统获得优良的动静态性能,特别是
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可是在日常教学中许多学生就是不问,也不会问。2006—2009年在武进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反思性学习,开展了常州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针对如何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作了一些深入探讨,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敢问”的策略研究  (一)调查研究学生不敢问的原因。  要使学生敢于提问,首先要了解他们
变压器所特有的绕组结构对局部放电脉冲传播过程有重要影响,对局放脉冲传播过程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正确理解得信号的信息。该文针对变压器单线圈这一简化情况建立了局放脉冲传播
该文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局部放电统计图谱模式参数的提取方法的研究中。通过大量的局部放电模式试验,获得了大量的局部放电样本;采用简单的分形算法,可以从大量的局部放电样本中提
摘 要: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尚不成熟,对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的接受显得比较困难,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正是如此,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趣味性 提升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小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数学理念的形成意义重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实现素质教育的理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和认识工具,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跨越时空的知识平台、平等多向的交互方式,它的引入促使我们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