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唑来膦酸早期运用于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为我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粉针静脉滴注,每4周静脉滴注一次;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足量足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骨转移病灶、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骨痛,缩小病灶区域,并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唑来膦酸;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
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转移,恶性肿瘤病人的骨受累的发生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以上【1】。乳腺癌转移的多发部位也是骨转移,乳腺癌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均在自然病程过程中将会发生骨转移,绝大部分的骨转移患者均会受到疼痛的困扰,患者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疼痛、病理性骨折、功能性障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降低【2】。为了寻找一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进行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为我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2-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50.2岁,均经病理学和细胞学验证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研究对象的预计生存时间均大于3个月,并曾经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和三苯氧胺的治疗,经过骨扫描、MRI检查、CT检查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3】。研究对象自然绝经或人工停经时间均大于6个月,乳腺癌种类:浸润性导管癌24例,小叶乳腺癌4例,单纯乳腺癌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乳腺癌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粉针4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4周静脉滴注一次;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然后进行效果评价,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然后进行效果评价,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
1.3疗效评价
骨转移病灶评价标准:MRI检查或CT检查【4】。CR标准:患者原有的病变部位消失,并且持续1个月以上。PR标准:患者溶骨性病灶部分明显缩小,钙化的密度明显降低,且持续1个月以上。SD标准:患者病变区域无明显改变。PD标准:患者病变区域范围扩大或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病灶。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视觉模拟法进行评价【5】。无痛标准:无肢体反应和痛苦表情无疼痛。轻度疼痛标准:存在疼痛感,有皱眉肢体运动等,对睡眠无影响。中度疼痛标准:疼痛感不明显,患者可以忍受,伴有呻吟,影响睡眠,面色惨白出汗等。重度疼痛标准:严重影响睡眠,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患者评价结果梧桐或轻度疼痛为显效,中度疼痛为有效,疼痛感加重或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情况:观察组CR 2例,占13.0%,PR 6例,占40.0%,总有效8例,占55.0%;对照组CR 0例,占0%,PR 1例,占10.0%,总有效1例,占5%,详细数据见表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
表一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疗效情况
例数 CR PR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2 6 8(55.0)
对照组 15 0 1 1(10.0)
P <0.05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例,占13.0%,疼痛明显缓解7例,占46.7%,疼痛减轻4例,占26.0%,总有效13例,占90.0%;对照组疼痛完全消失1例,占10.0%,疼痛明显减缓4例,占26.0%,疼痛减轻5例,占33.3%,总有效10例,占70.0%,详细数据见表二。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
表二 两组患者骨转移镇痛效果情况
n 疼痛完全消失 疼痛明显缓解 疼痛减轻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2 7 4 90.0
对照组 15 1 4 5 70.0
P <0.05
研究对象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关节疼痛1例,恶心3例,头晕头疼1例,體重增加1例,症状均可在能忍受范围内,未经过特殊治疗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关节疼痛3例,胃镜特殊治疗,三天后症状自行消失,低钙血症2例,在给予钙制剂后血钙水平恢复正常。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转移,恶性肿瘤病人的骨受累的发生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以上。乳腺癌转移的多发部位也是骨转移,乳腺癌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均在自然病程过程中将会发生骨转移,绝大部分的骨转移患者均会受到疼痛的困扰,患者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疼痛、病理性骨折、功能性障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受到受体阳性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预后效果也大大改善,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骨转移的几率仍然很高【6】。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机理是恶性癌细胞释放导致疼痛的相关物质,刺激末梢神经和破骨细胞从而导致患者疼痛,造成溶骨性骨质的破坏。唑来膦酸是磷酸盐咪唑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一直骨吸收可有效保护骨质的骨密度,是目前为止抗骨吸收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可大大减轻患者骨痛,并可减少患者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之前的代磷酸盐药物比较,唑来膦酸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用药剂量小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骨痛,缩小病灶区域,并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帅.张国庆.欧江华.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技术.2011,14(128):4103-4105.
[2]黄曼.郭保凤.吴金娜.靶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84-187.
[3]孙晶波.任云会.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6-57.
[4]邓云奇.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4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02-303.
[5]张斌.刘博文.张伟然.双磷酸盐在乳腺癌临床应用研究中的新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7):1052-1054.
[6]解佳奇.董标.宋耕.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46-149.
关键词:唑来膦酸;乳腺癌;骨转移;临床效果
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转移,恶性肿瘤病人的骨受累的发生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以上【1】。乳腺癌转移的多发部位也是骨转移,乳腺癌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均在自然病程过程中将会发生骨转移,绝大部分的骨转移患者均会受到疼痛的困扰,患者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疼痛、病理性骨折、功能性障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降低【2】。为了寻找一种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进行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为我院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2-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50.2岁,均经病理学和细胞学验证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研究对象的预计生存时间均大于3个月,并曾经进行手术、放疗、化疗和三苯氧胺的治疗,经过骨扫描、MRI检查、CT检查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3】。研究对象自然绝经或人工停经时间均大于6个月,乳腺癌种类:浸润性导管癌24例,小叶乳腺癌4例,单纯乳腺癌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程度、乳腺癌类型等无统计学差异,具有组间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唑来膦酸粉针4mg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4周静脉滴注一次;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然后进行效果评价,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一次,两种药物使用时间为3个月,然后进行效果评价,在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钙剂口服。
1.3疗效评价
骨转移病灶评价标准:MRI检查或CT检查【4】。CR标准:患者原有的病变部位消失,并且持续1个月以上。PR标准:患者溶骨性病灶部分明显缩小,钙化的密度明显降低,且持续1个月以上。SD标准:患者病变区域无明显改变。PD标准:患者病变区域范围扩大或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的病灶。
止痛效果评价标准:进行视觉模拟法进行评价【5】。无痛标准:无肢体反应和痛苦表情无疼痛。轻度疼痛标准:存在疼痛感,有皱眉肢体运动等,对睡眠无影响。中度疼痛标准:疼痛感不明显,患者可以忍受,伴有呻吟,影响睡眠,面色惨白出汗等。重度疼痛标准:严重影响睡眠,需要服用止痛药物。患者评价结果梧桐或轻度疼痛为显效,中度疼痛为有效,疼痛感加重或无变化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情况:观察组CR 2例,占13.0%,PR 6例,占40.0%,总有效8例,占55.0%;对照组CR 0例,占0%,PR 1例,占10.0%,总有效1例,占5%,详细数据见表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
表一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疗效情况
例数 CR PR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2 6 8(55.0)
对照组 15 0 1 1(10.0)
P <0.05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观察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2例,占13.0%,疼痛明显缓解7例,占46.7%,疼痛减轻4例,占26.0%,总有效13例,占90.0%;对照组疼痛完全消失1例,占10.0%,疼痛明显减缓4例,占26.0%,疼痛减轻5例,占33.3%,总有效10例,占70.0%,详细数据见表二。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
表二 两组患者骨转移镇痛效果情况
n 疼痛完全消失 疼痛明显缓解 疼痛减轻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5 2 7 4 90.0
对照组 15 1 4 5 70.0
P <0.05
研究对象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关节疼痛1例,恶心3例,头晕头疼1例,體重增加1例,症状均可在能忍受范围内,未经过特殊治疗不良反应消失;对照组关节疼痛3例,胃镜特殊治疗,三天后症状自行消失,低钙血症2例,在给予钙制剂后血钙水平恢复正常。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转移,恶性肿瘤病人的骨受累的发生率大于百分之七十以上。乳腺癌转移的多发部位也是骨转移,乳腺癌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均在自然病程过程中将会发生骨转移,绝大部分的骨转移患者均会受到疼痛的困扰,患者临床表现为高钙血症、疼痛、病理性骨折、功能性障碍,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明显降低。乳腺癌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受到受体阳性的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预后效果也大大改善,在乳腺癌患者中发生骨转移的几率仍然很高【6】。乳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机理是恶性癌细胞释放导致疼痛的相关物质,刺激末梢神经和破骨细胞从而导致患者疼痛,造成溶骨性骨质的破坏。唑来膦酸是磷酸盐咪唑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一直骨吸收可有效保护骨质的骨密度,是目前为止抗骨吸收作用最强的药物。其可大大减轻患者骨痛,并可减少患者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之前的代磷酸盐药物比较,唑来膦酸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用药剂量小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0.05具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所述,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可明显减轻患者骨痛,缩小病灶区域,并且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帅.张国庆.欧江华.唑来磷酸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技术.2011,14(128):4103-4105.
[2]黄曼.郭保凤.吴金娜.靶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184-187.
[3]孙晶波.任云会.唑来磷酸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转移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56-57.
[4]邓云奇.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42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302-303.
[5]张斌.刘博文.张伟然.双磷酸盐在乳腺癌临床应用研究中的新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7):1052-1054.
[6]解佳奇.董标.宋耕.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