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性损害可以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1]。这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问题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临床医疗过程中,护士直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在第一线监督患者用药,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及避免药物性损害中起重大作用[2],因此,如何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并进一步减少医疗纠纷,一直都是护理工作者在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分析造成药物性损害的原因,并针对各项原因总结出
1 造成药物性损害的原因分析
1.1 对处方药监管不到位,尤其是滥用抗生素有较大隐患
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随处可以买到抗生素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同时很多患者认为不用抗生素就治不好病,不管疾病轻重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病也会用上抗生素,症状稍重一点就会联合使用甚至升级使用抗生素,这样滥用抗生素,使耐药性细菌不断产生甚至产生超级细菌。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医护人员及社会公众所面对的大众化问题。
1.2医嘱错误导致用药失误
医嘱错误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2],如在电脑录入错误、时间登记错误、字迹潦草不能认清、出现错别字、给药时间与医嘱时间不对应、下医嘱时医师与护士少于交流而造成遗漏等可以导致用药失误。特别是在非抢救情况下,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可以导致更大的危害。医嘱错误是可以杜绝的,因为医嘱错误而导致用药失误必须制止。
1.3未做到规范放置药品,特殊药品未能给以特殊标志标识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高危高浓度药品常与常规药品混在一起,未能分类放置及标志,这就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的机率高[3],特别是紧急取药时,由于时间紧迫及药品放置混乱,会导致取药差错。常规药品放置时未了解药品种类及存放条件也易发生错误,比如有些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猪肺磷脂、双歧三联活菌等药物存放是在2-8°空间,未规范放置可导致药物失效或效果降低。
1.4个人因素
遗漏、延迟给药,未能及时给予病人治疗,药物配制过早,无菌观念浅,未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违反操作规则,这些均是造成药物性危害的个体因素。蒋银芬等研究表明[4],发生给药错误类别前三位的分别为遗漏、剂量错误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遗漏包括没有做好患者的指导用药、交接班忘记等;剂量错误包括药物与配药用液体的错误,特别是液体量有要求如阿奇霉素配液时发生;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主要见于没有核对患者信息或者信息核对不规范。
2 预防药物性损害的防范措施
2.1 合理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标,加强处方药的管理
合理安全用药不仅是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师的问题,还需要职能部门及社会的共同管理、制定措施及完善相关机制才能得以实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静脉给药,是当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儿童患者的关键所在[5]。在国家范围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规范不到位,特别是标签的管理,非处方药在其标签上印有明显标志,即OTC样标识,而处方药却没有显著标识。这样护理治疗工作者摆药时应该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即做到分开摆放及标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2 严格医嘱查对及执行制度
由专人执行电脑医嘱,防止遗漏,双人进行核对,对于临时下达的医嘱必须立即执行,并禁止在非抢救时实施口头医嘱,在紧急抢救时应向医师复述一遍并由医师确认后再实施,使用后要及时登记在抢救用药记录本上,告知医生及时补写医嘱。核对医嘱发现错误时也要及时通知医师确认。
2.3规范药品管理措施
药物安全质量管理有不同的方法进行,现阶段常用的有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 个阶段的管理即PDCA方法以及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6 项管理即6S管理法,使用这些办法可以使药物安全质量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6-7],使药品规范使用、摆放、标志等完成,可以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减少用药差错。同时可以通过护士站系统在药物方面与药房及时沟通、明确病人信息及用药类型[8]。同时进一步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按种类专柜存放标识清晰及建立高危药品限制措施[9],如在药物超出最高安全剂量时,提醒医师确认药品使用剂量。
2.4 药品查对的管理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强化各级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尽量减少或杜绝用药隐患,将药品的名称[10]、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如患者有疑问应立即进行核查在发药,调配人员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11]。另外,毒麻药品及抢救用药使用时尤其要做好查对工作。
2.5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培训
护理工作者直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因而临床知识、使用药物培训及不同的药物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纳入护理质控管理,这样就可以不断完善和学习新药物的知识,更好地处理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问题[12]。同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剂量、浓度、使用途径及正确的给药病人和时间[13]。不定期的做好护理人员检查,使工作人员提高个人责任心、嚴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并告知家属在输液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方参与的用药安全文化,降低用药差错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临床安全用药在医院安全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需要医师、药师及护理工作者协同合作,“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工作中需要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杜绝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并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采用各种方式减少或杜绝用药隐患,以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及提高医院安全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参考文献:
[1]陈珲.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2010.
[2]李成荣,窦艳凤,方植.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0-61.
[3]张亚玲,吕波,朱本淑.加强病区药品贮存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44-46.
[4]蒋银芬,杨如美,佟伟军,等.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64.
[5]吴明钗,林洁,胡瑞颖.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36 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6):355-356.
作者简介:张楠(1975-),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药物管理工作,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小儿科。
通讯作者:牟楠,青岛市市立医院乳腺病院区,乳腺科。
1 造成药物性损害的原因分析
1.1 对处方药监管不到位,尤其是滥用抗生素有较大隐患
药品分类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处方药的管理,随处可以买到抗生素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同时很多患者认为不用抗生素就治不好病,不管疾病轻重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幼儿急疹等病也会用上抗生素,症状稍重一点就会联合使用甚至升级使用抗生素,这样滥用抗生素,使耐药性细菌不断产生甚至产生超级细菌。这个问题也是一个医护人员及社会公众所面对的大众化问题。
1.2医嘱错误导致用药失误
医嘱错误可以发生在各种情况下[2],如在电脑录入错误、时间登记错误、字迹潦草不能认清、出现错别字、给药时间与医嘱时间不对应、下医嘱时医师与护士少于交流而造成遗漏等可以导致用药失误。特别是在非抢救情况下,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可以导致更大的危害。医嘱错误是可以杜绝的,因为医嘱错误而导致用药失误必须制止。
1.3未做到规范放置药品,特殊药品未能给以特殊标志标识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高危高浓度药品常与常规药品混在一起,未能分类放置及标志,这就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的机率高[3],特别是紧急取药时,由于时间紧迫及药品放置混乱,会导致取药差错。常规药品放置时未了解药品种类及存放条件也易发生错误,比如有些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猪肺磷脂、双歧三联活菌等药物存放是在2-8°空间,未规范放置可导致药物失效或效果降低。
1.4个人因素
遗漏、延迟给药,未能及时给予病人治疗,药物配制过早,无菌观念浅,未选择合适的输液器具,违反操作规则,这些均是造成药物性危害的个体因素。蒋银芬等研究表明[4],发生给药错误类别前三位的分别为遗漏、剂量错误与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遗漏包括没有做好患者的指导用药、交接班忘记等;剂量错误包括药物与配药用液体的错误,特别是液体量有要求如阿奇霉素配液时发生;患者身份识别错误主要见于没有核对患者信息或者信息核对不规范。
2 预防药物性损害的防范措施
2.1 合理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标,加强处方药的管理
合理安全用药不仅是医师、护理人员和药师的问题,还需要职能部门及社会的共同管理、制定措施及完善相关机制才能得以实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减少静脉给药,是当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儿童患者的关键所在[5]。在国家范围内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规范不到位,特别是标签的管理,非处方药在其标签上印有明显标志,即OTC样标识,而处方药却没有显著标识。这样护理治疗工作者摆药时应该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即做到分开摆放及标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2 严格医嘱查对及执行制度
由专人执行电脑医嘱,防止遗漏,双人进行核对,对于临时下达的医嘱必须立即执行,并禁止在非抢救时实施口头医嘱,在紧急抢救时应向医师复述一遍并由医师确认后再实施,使用后要及时登记在抢救用药记录本上,告知医生及时补写医嘱。核对医嘱发现错误时也要及时通知医师确认。
2.3规范药品管理措施
药物安全质量管理有不同的方法进行,现阶段常用的有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 个阶段的管理即PDCA方法以及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c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6 项管理即6S管理法,使用这些办法可以使药物安全质量管理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6-7],使药品规范使用、摆放、标志等完成,可以保证用药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减少用药差错。同时可以通过护士站系统在药物方面与药房及时沟通、明确病人信息及用药类型[8]。同时进一步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包括按种类专柜存放标识清晰及建立高危药品限制措施[9],如在药物超出最高安全剂量时,提醒医师确认药品使用剂量。
2.4 药品查对的管理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强化各级护理工作者的责任心,尽量减少或杜绝用药隐患,将药品的名称[10]、用量、用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清楚,如患者有疑问应立即进行核查在发药,调配人员应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配伍禁忌[11]。另外,毒麻药品及抢救用药使用时尤其要做好查对工作。
2.5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培训
护理工作者直接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因而临床知识、使用药物培训及不同的药物安全质量管理方法可以纳入护理质控管理,这样就可以不断完善和学习新药物的知识,更好地处理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问题[12]。同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剂量、浓度、使用途径及正确的给药病人和时间[13]。不定期的做好护理人员检查,使工作人员提高个人责任心、嚴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并告知家属在输液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及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形成多方参与的用药安全文化,降低用药差错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3 讨论
临床安全用药在医院安全工作中占有重要作用,需要医师、药师及护理工作者协同合作,“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工作中需要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杜绝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并不断加强各项管理制度,采用各种方式减少或杜绝用药隐患,以保障临床安全用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及提高医院安全水平和公众信任度。
参考文献:
[1]陈珲.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军医进修学院,2010.
[2]李成荣,窦艳凤,方植.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60-61.
[3]张亚玲,吕波,朱本淑.加强病区药品贮存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4):44-46.
[4]蒋银芬,杨如美,佟伟军,等.229起护士给药错误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2-64.
[5]吴明钗,林洁,胡瑞颖.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36 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31(6):355-356.
作者简介:张楠(1975-),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药物管理工作,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小儿科。
通讯作者:牟楠,青岛市市立医院乳腺病院区,乳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