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既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我反复地学习新课改、解读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对于如何彰显欣赏课音乐的魅力只有从心(“欣”)出发,方能“赏”乐曲之内涵和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94-01
一、欣賞课音乐魅力之——聆听需静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聆听,需要一颗安静的心。音乐艺术最本质的性能,是给人以欣赏的。当前社会上,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唱歌、器乐演奏、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聆听的时候保持一份安静的心态,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人们常常劝慰:心静则凉。同样的道理,心静,则耳朵更加灵敏。静心、净心、敬心,对聆听乐曲所产生的各种感观则更加清晰明朗。
二、欣赏课音乐魅力之——感知应专心
触动,来源于感知。《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讨论的渴望。
感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在欣赏乐曲时老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专心讨论,当教师做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随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知音乐带来的震撼。
三、欣赏课音乐魅力之——体验要舒心
音乐是无形的艺术。体验无形——没有一个固定的表达方式;体验有型——总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体验方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舒心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的灵魂,离不开舒适的心境。情境参与表现方式对吸引学生的兴趣专注聆听音乐和听辩乐器的音色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心理满足。创设情境时,除老师们常采用的布置环境和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以外,更应重视语言在创设情境中的魔力,利用令人入境的深情话语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使音乐灵魂的真谛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获得真切的艺术与情感体验。
四、欣赏课音乐魅力之——审美得倾心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欣赏課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当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音乐审美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审美,贵于倾心。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194-01
一、欣賞课音乐魅力之——聆听需静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聆听,需要一颗安静的心。音乐艺术最本质的性能,是给人以欣赏的。当前社会上,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唱歌、器乐演奏、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聆听的时候保持一份安静的心态,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人们常常劝慰:心静则凉。同样的道理,心静,则耳朵更加灵敏。静心、净心、敬心,对聆听乐曲所产生的各种感观则更加清晰明朗。
二、欣赏课音乐魅力之——感知应专心
触动,来源于感知。《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讨论的渴望。
感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在欣赏乐曲时老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专心讨论,当教师做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随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知音乐带来的震撼。
三、欣赏课音乐魅力之——体验要舒心
音乐是无形的艺术。体验无形——没有一个固定的表达方式;体验有型——总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体验方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舒心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的灵魂,离不开舒适的心境。情境参与表现方式对吸引学生的兴趣专注聆听音乐和听辩乐器的音色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心理满足。创设情境时,除老师们常采用的布置环境和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以外,更应重视语言在创设情境中的魔力,利用令人入境的深情话语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使音乐灵魂的真谛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获得真切的艺术与情感体验。
四、欣赏课音乐魅力之——审美得倾心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欣赏課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当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音乐审美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审美,贵于倾心。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