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存在不少问题。如重语言传授,轻视吟咏诵读;重理性分析,忽视文化审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反思,为研讨科学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奠定基础。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文学文本的理解:一要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气质,熟悉诗词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词生长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词,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二要细读,理解诗词主旨、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三要反复诵读,感受到文化审美。通过诵读,能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寓教于乐”,就是要求通过“乐”的手段实现教化功能,保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行,使学生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寓教于乐的关键。“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那便是自我陶醉。“寓教于乐”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艺术化语言的运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思维的启发程度,兴趣的持久程度。因此,教学中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2、尽量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我们要尽量利用和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手势、直观教具、电影、幻灯、图画等。
3、强调“表演”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演员高超的表演手段,来增强自己所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寓教于乐教学理念,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也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它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谁能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谁就取得了教学的主动权,就能启发学生思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浩,教师,现居安徽怀远。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价值
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是指语文教育具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作用和功能。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人文教育:
1、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保证学生“童言无忌”,一定要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创造一种朋友与知己的情感氛围,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
2、提供自由和自主的学习机会。在教学中,要保证每堂课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和机会,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后,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有个人不同的感悟和个性化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感悟、思考、生成的问题必须是自由的。教师不对学生做任何引导和暗示,更不能有硬性的统一规定。
3、提供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学生自主学习后,总会有交流的需要,总要有机会和时间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共享或征求他人的认同,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得到丰富和完善,使个人在自由阅读中生成的疑问得到解决。
4、教师是引导者、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平等参与的一员,应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间,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平等融洽的对话氛围。
二.古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
在阅读和鉴赏诗词时,应当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诗人的生平和思想。诗词教学的文学本位立足于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则有利于我们从当时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深入体察诗人的心路历程、了解其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貌。诗词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每一个优秀诗人的诗作都是具有独特生命的,因此,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就不仅要了解介绍生平履历,而应该落实到具体文本的“细读”和“审美”上来。也就是说,从作品文本的语音、语言、语法、章法、乃至意象组合等具体细节上一一细致审读、潜心咀嚼,在此基础之上,进入诗歌的审美艺术境界,与诗人心神相应,从而把握诗歌的艺术特征,深刻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心灵世界。
古诗词教学时,应注重文学文本的理解:一要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了解诗人气质,熟悉诗词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要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词生长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气质来品味诗词,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二要细读,理解诗词主旨、写作思路、写作手法等方面。三要反复诵读,感受到文化审美。通过诵读,能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三.寓教于乐的课程理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寓教于乐”,就是要求通过“乐”的手段实现教化功能,保证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行,使学生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兴趣的培养是“寓教于乐”的核心内容。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寓教于乐的关键。“寓教于乐”是师生同“乐”,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那便是自我陶醉。“寓教于乐”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艺术化语言的运用。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关系到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掌握程度,思维的启发程度,兴趣的持久程度。因此,教学中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艺术化,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2、尽量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我们要尽量利用和创造更多的直观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如手势、直观教具、电影、幻灯、图画等。
3、强调“表演”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演员高超的表演手段,来增强自己所授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总之,寓教于乐教学理念,不仅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也应该成为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它更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谁能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谁就取得了教学的主动权,就能启发学生思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浩,教师,现居安徽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