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belkin模式对中小学生危机干预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建议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感,合理表达倾听和积极关注;其次,建议教师纠正学生的不合理信念,培养积极心理;最后,对家庭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03-002
一、心理危机现状
在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学生的诸多恐慌心理和焦虑心理需要得到有效的疏导。但是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没有一支训练有素、能力过硬的专业心理危机团队。往往是咨询师们半路出家,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生活经历进行咨询和干预,很有可能会误人子弟。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完善的干预体系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在各个地方组织机构建立心理干预中心和机构,但是针对中小学生危机干预的体系尚未落实。
二、心理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首次提出了心理危机的概念,表明当一个人正在经历危机时,他先前的处理危机、应对困难的方式和先前的支持系统不足以支持应对目前的处境,这个人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是指向人员提供紧急心理照料,以帮助人员恢复他们原有的平衡水平,减轻心理创伤潜在的负面影响。
危机有如下特点:首先,危机是与机遇并存的。危机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后果,导致心理失衡、不良情绪,带来过激行为,但是危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导致个体寻求帮助、产生改变,使个体积极反思原有的应对方式,生成更具有弹性的应对方法。其次,危机是复杂多变的。一旦危机出现,就会有各方各面的问题暴露出来。危机干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处理危机状况。最后,危机是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在相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每个人感受到危机的程度却不同,每个人可利用的资源以及解决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帮其厘清他所面对的危机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危机干预。
2.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目前国际上有统一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目标:即减轻危机受害者的急性的心理癥状,恢复其主动性,防止或减轻心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Belkin等提出了3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本文将基于belkin提出的3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探寻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三、基于belkin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基于平衡模式
1.1与中小学生建立信任感
关系是位于干预首要位置的,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则是建立信任。教师首先需通过真诚、同理心和专业咨询技术取得中小学生的信任。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咨询的形式,心理咨询中的热情、共情、反馈技术在危机干预中同样十分重要。咨询师需要做到:积极注视表达肯定、身体呈开放姿态、语气中饱含鼓励和肯定、话语中体现积极关注和热情主动。
1.2对中小学生表达倾听和关注
关注和倾听是建立一段良好关系的必要技能。首先,对中小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要表现出积极关注。可从3个层次表达关注:微观层次、躯体语言层次和人际情感层次。微观层次是指肉眼可见的表达关注的方式,例如身体向学生倾斜,给予目光注视正面,让学生感到理解和接纳,同时给他一个被看见、被关注、被倾听的信号。躯体语言层次是指不自觉的躯体姿势所传递的语言信号,例如老师不自觉地抖腿、怀抱大臂会传递给学生一种焦虑的情绪。要求教师始终保持一个开放的身体姿态对待学生,尽量以恰当的躯体语言表示出友好可亲、舒适自在的会谈方式,让学生也能自如地谈论自己,感到放松,畅所欲言。人际情感层次是指最终要在情感层次深度的共鸣和理解学生。
其次,对中小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要表现出倾听。倾听在危机干预中必不可少,不仅是用耳朵去听,而且用心去感受,设身处地去理解。倾听不仅是听学生的言语信号,还需要理解学生的非言语信息,例如姿势、表情、动作、语调。咨询师可以通过澄清、释义、情感反映和归纳总结4项倾听技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1.3帮助中小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在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基础上,需要运用一些咨询技术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首先,咨询师需要讲解不良情绪的定义以及不良情绪的危害,让中小学生对不良情绪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知,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有不良情绪是一件正常而且普遍的事情。其次,需要讲解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谈话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咨询师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室、运动宣泄室等场合与中小学生会面,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加之冥想放松的方式,或者拳击或者其他竞技运动的方式,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
2.基于认知模式
2.1校正错误认知
常见的三种不合理信念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者不发生的信念。当某些事物发展和绝对化理想相悖时,个体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以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特征来片面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评价事物。例如,因没有认真听课,所以成绩退步,进而完全否定自己。合理情绪疗法强调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某一行为或者某一事件,并不能评价一个人。糟糕至极也是主观放大,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的观念。例如,疫情期间嗓子痛,导致焦虑和紧张,引发疑病心理的产生。咨询师应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并通过合理的信念替代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使危机消除。
2.2培养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放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在度过危机的同时达到较快的成长成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这是中小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帮助他们在日后面临重大危机时,能够发现自身和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从而较快达到心理平衡状态,顺利度过危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给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下几点启发:第一,着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第二,着重唤起学生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沉浸体验、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
3.基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3.1家庭层面
依托学校建立家长班,向家长传输正确培育子女的思想,帮助家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情绪管理,减轻家长给予学生的压力。其一,父母在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类型的家长班可以有效增强父母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意识、教会家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方法。其二,家长班是一个互助式的团体,家长可以找到同伴,互相分享经验和误区,达到共同成长。家长应成为学生支持系统的有力因素。对孩子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给予支持,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后盾,以便形成安全的心理氛围。
3.2学校层面
其一,开展线上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通过授课、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心理,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学会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其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心理中心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全局把控,心理健康档案库是动态更新的,以便及时了解问题学生并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防止突发意外情况的发生。其三,多维度介入。学校可以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防御体系。班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兼心理辅导的角色,年级组长兼任管控年级心理健康状况的工作,校长兼任管控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网。其四,建立心理危机专线。心理教师轮流接听心理危机专线,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化解危机,以免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3.3社会层面
其一,加强社会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工作。呼吁国民关注自己心理健康水平,时刻监控自我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给国民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降低焦虑、提高心理韧性、保持心理健康的小方法,倡导国民积极健心。其二,加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近年来,社會各界对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需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化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综合分析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季建林,徐俊冕.(1994).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临床精神医学杂志(02),doi:
[2]杨宏飞.(2001).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4),289-290.doi:
[3]林崇德,李虹,冯瑞琴.(2003).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110-116,doi:
[4]樊富珉.(2003).SARS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9),600-602.doi:
[5]樊富珉.(2003).“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32-37.doi:
[6]史占彪,张建新.(2003).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04),393-399.doi: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03-002
一、心理危机现状
在重大突发事件之后,学生的诸多恐慌心理和焦虑心理需要得到有效的疏导。但是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没有一支训练有素、能力过硬的专业心理危机团队。往往是咨询师们半路出家,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和生活经历进行咨询和干预,很有可能会误人子弟。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完善的干预体系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在各个地方组织机构建立心理干预中心和机构,但是针对中小学生危机干预的体系尚未落实。
二、心理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心理危机干预的鼻祖G.Caplan首次提出了心理危机的概念,表明当一个人正在经历危机时,他先前的处理危机、应对困难的方式和先前的支持系统不足以支持应对目前的处境,这个人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危机干预是指向人员提供紧急心理照料,以帮助人员恢复他们原有的平衡水平,减轻心理创伤潜在的负面影响。
危机有如下特点:首先,危机是与机遇并存的。危机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后果,导致心理失衡、不良情绪,带来过激行为,但是危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导致个体寻求帮助、产生改变,使个体积极反思原有的应对方式,生成更具有弹性的应对方法。其次,危机是复杂多变的。一旦危机出现,就会有各方各面的问题暴露出来。危机干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处理危机状况。最后,危机是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在相同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每个人感受到危机的程度却不同,每个人可利用的资源以及解决方法也不同。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帮其厘清他所面对的危机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危机干预。
2.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目前国际上有统一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的目标:即减轻危机受害者的急性的心理癥状,恢复其主动性,防止或减轻心理创伤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Belkin等提出了3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和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本文将基于belkin提出的3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探寻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三、基于belkin的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1.基于平衡模式
1.1与中小学生建立信任感
关系是位于干预首要位置的,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则是建立信任。教师首先需通过真诚、同理心和专业咨询技术取得中小学生的信任。危机干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咨询的形式,心理咨询中的热情、共情、反馈技术在危机干预中同样十分重要。咨询师需要做到:积极注视表达肯定、身体呈开放姿态、语气中饱含鼓励和肯定、话语中体现积极关注和热情主动。
1.2对中小学生表达倾听和关注
关注和倾听是建立一段良好关系的必要技能。首先,对中小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要表现出积极关注。可从3个层次表达关注:微观层次、躯体语言层次和人际情感层次。微观层次是指肉眼可见的表达关注的方式,例如身体向学生倾斜,给予目光注视正面,让学生感到理解和接纳,同时给他一个被看见、被关注、被倾听的信号。躯体语言层次是指不自觉的躯体姿势所传递的语言信号,例如老师不自觉地抖腿、怀抱大臂会传递给学生一种焦虑的情绪。要求教师始终保持一个开放的身体姿态对待学生,尽量以恰当的躯体语言表示出友好可亲、舒适自在的会谈方式,让学生也能自如地谈论自己,感到放松,畅所欲言。人际情感层次是指最终要在情感层次深度的共鸣和理解学生。
其次,对中小学生进行危机干预要表现出倾听。倾听在危机干预中必不可少,不仅是用耳朵去听,而且用心去感受,设身处地去理解。倾听不仅是听学生的言语信号,还需要理解学生的非言语信息,例如姿势、表情、动作、语调。咨询师可以通过澄清、释义、情感反映和归纳总结4项倾听技术,加深对学生的了解。
1.3帮助中小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在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基础上,需要运用一些咨询技术帮助中小学生有效、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首先,咨询师需要讲解不良情绪的定义以及不良情绪的危害,让中小学生对不良情绪有一个清晰的理性认知,并且帮助他们认识到有不良情绪是一件正常而且普遍的事情。其次,需要讲解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谈话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等。咨询师还可以在音乐治疗室、运动宣泄室等场合与中小学生会面,通过听舒缓的音乐加之冥想放松的方式,或者拳击或者其他竞技运动的方式,进行不良情绪的宣泄。
2.基于认知模式
2.1校正错误认知
常见的三种不合理信念为: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者不发生的信念。当某些事物发展和绝对化理想相悖时,个体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陷入情绪困扰之中。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以某一事件或者某一特征来片面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评价事物。例如,因没有认真听课,所以成绩退步,进而完全否定自己。合理情绪疗法强调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可以评价一个人的某一行为或者某一事件,并不能评价一个人。糟糕至极也是主观放大,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性的观念。例如,疫情期间嗓子痛,导致焦虑和紧张,引发疑病心理的产生。咨询师应帮助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并通过合理的信念替代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从而使危机消除。
2.2培养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放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一方面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在度过危机的同时达到较快的成长成熟;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这是中小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帮助他们在日后面临重大危机时,能够发现自身和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从而较快达到心理平衡状态,顺利度过危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给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下几点启发:第一,着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第二,着重唤起学生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体验。如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沉浸体验、自尊自信、乐观希望,等等。
3.基于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3.1家庭层面
依托学校建立家长班,向家长传输正确培育子女的思想,帮助家长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情绪管理,减轻家长给予学生的压力。其一,父母在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类型的家长班可以有效增强父母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意识、教会家长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方法。其二,家长班是一个互助式的团体,家长可以找到同伴,互相分享经验和误区,达到共同成长。家长应成为学生支持系统的有力因素。对孩子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帮助,给予支持,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后盾,以便形成安全的心理氛围。
3.2学校层面
其一,开展线上心理辅导和心理讲座。通过授课、个体咨询、团体咨询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心理,构建自己的支持系统,学会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其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库。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心理中心可以对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全局把控,心理健康档案库是动态更新的,以便及时了解问题学生并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防止突发意外情况的发生。其三,多维度介入。学校可以构建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防御体系。班里设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兼心理辅导的角色,年级组长兼任管控年级心理健康状况的工作,校长兼任管控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工作,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网。其四,建立心理危机专线。心理教师轮流接听心理危机专线,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化解危机,以免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3.3社会层面
其一,加强社会媒体和自媒体的宣传工作。呼吁国民关注自己心理健康水平,时刻监控自我的心理健康状态。提供给国民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的降低焦虑、提高心理韧性、保持心理健康的小方法,倡导国民积极健心。其二,加强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近年来,社會各界对公众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了《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提出了具体要求。国家需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化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综合分析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季建林,徐俊冕.(1994).危机干预的理论与实践,临床精神医学杂志(02),doi:
[2]杨宏飞.(2001).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4),289-290.doi:
[3]林崇德,李虹,冯瑞琴.(2003).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110-116,doi:
[4]樊富珉.(2003).SARS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09),600-602.doi:
[5]樊富珉.(2003).“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4),32-37.doi:
[6]史占彪,张建新.(2003).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心理科学进展(04),393-399.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