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评价制度在不断的朝着科学化、人性化的方向改革。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能给教师提供进步的空间和动力,不合理的教师评价则会伤害教师的积极性。
那么,当前梅州市各中学实施的教师评价采用何种方式?哪种方式的教师评价是科学合理的?有无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评价体系是怎样的?这些疑问代表了一线教师对教师评价的思考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主体的关注,亟待解答。基于此背景,本问卷调查主要以梅州市各中学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立足现实,旨在掌握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
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情况、教师评价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评价制度的意见、期望和职业认同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有来自16间中学的部分教师参与调查,另外有部分教师通过网络参与了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数目为971份。虽然本调查的样本绝对数量并不很大,但是已经能够照顾到梅州市中学教师的各个层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应该可以客观反映梅州市中学教师评价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见表1(下页)。
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教师比较关注现有的教师评价活动,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普遍感觉工作强度繁重,工作有较大压力,职业认同感不高。
表2、表3(见下页)显示超过七成的教师觉得教学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有47.48%的教师感觉工作比较繁重,近二成的教师感觉工作非常繁重。对工作压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3%的教师觉得有压力,其中有约两成的教师觉得非常有压力,54.79%的教师觉得压力来源于工作量,近五成的教师觉得个人财务状况带来压力,二成多的教师觉得学校制度和身体状况带来压力。
(二)评价目的仍然以奖惩性为主,评价结果用于奖惩。
从表4、表5(见下页)发现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奖惩性评价,评价周期多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期或学年结束后作总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教师的奖惩。具体就是将教师分成不同等级,根据评价的结果分别进行奖励、降级等处理,并以此作为提干、评职评优的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量化。
从表6(见下页)数据可以看出,本地区现行的教师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打分制,即量化评价表。写书面总结说明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存在的。但是从很少人选择开座谈会和个别面谈来看,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不注重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不了解被评价者的感受,这样就无法反馈评价开展的情况。
从表7(见下页)数据看,本地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规定的评价量化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量化能够用数字说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简单明了。不可否认量化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教师的大量隐性工作。另外,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这样就会造成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重新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
(四)评价主体单一,不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
从表8、表9(见下页)调查情况看,目前,本地区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及学生,教师的自评结果不被重视,评价人员与被评教师很少会共同商讨评价结果,说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自身的认知并不重视。作为被调查对象的教师们,希望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够得到评价者足够的重视,通过交流评价结果,才能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更深的认识。如果在评价时能给教师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其实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民主管理的表现,同时也是对不公正的评价标准的挑战。教师们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切实的改正问题。
(五)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
从表10、表11、表12(见下页)统计的数据看,教师对当前教师评价的标准、方案和方法的认同度均不超过五成,说明现行教师评价的现状并不能使人满意。超过九成的教师赞同将教学进步加入到评价中去,说明教师们内心还是渴望教学进步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分别有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学教育能力,接近五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研能力,这说明本地区的教师是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
调查表明,教师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满足以下要求:能体现教师的个体、学科和地域差异;不以奖惩为唯一目的,能关注教学进步和专业发展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以学生成绩论英雄;能以人为本,被评者能参与评价过程。总之,教师评价不应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尤其是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 、实施教师评价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梅州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如何改进教师评价,提出以下思考和改进意见。
(一)正确处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标准是奖惩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就是通过对教师表现(效绩)进行评价,得出结果,然后依据这一结果作出加薪、增加津贴、解聘、晋级和降级等决定。这种评价方法的弊端在于其“终结性”和方式上的自上而下,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极容易挫伤部分教师的感情。教师们希望能够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是以促进未来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但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一定的经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本地区全面实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那么有没有一个折衷的办法呢?我们认为,在实施教师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奖惩性评价的优势进行长期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利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丹尼尔森给出的如下建议:第一,区分性的评价体系;第二,教学评价中创造专业学习的氛围;第三,精心设计评价活动。 (二)提高教师在教师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目前,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少数人执行,一线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往往流于形式。但是,教师是教师评价中的被评价者,他们的工作有很多是没法看到的隐性工作,只有教师本人才能更具体的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见,教师应该是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是提倡和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内化。即通过自我评价的实践,加深对教师职责、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有利于激励教师的内在动机。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教育机制,在个体和集体的动态发展中,在自我评价得出的差距和由此产生的思变力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三是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气氛。自我评价可以拓宽评价信息的搜集渠道,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三)选择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的评价内容
为避免教师评价出现片面性,可在听课、检查、考核、分析、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周期不应是简单的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评价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将数据信息、评价结果量化处理,便于对评价结论量化比较。但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在重视定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定性评价。教基[2002]26 号中强调,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的依据。因此,评价教师的内容要多从教师的发展性考虑,即考虑教师的素质、表现、成就、终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四)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
在教师评价中,对教师进行评价后的反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评价双方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和参与。评价反馈能为评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理想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与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如果评价者能以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出现 ,这样就能从心理上为评价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易于创设的和谐氛围。在这样相互尊重信任的建康的心理环境中,教师才可能改变原有的对评价意义的误解以及评价者的心理成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其次,教师评价的反馈有利于评价功能的真正实现。作为管理者,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评价的反馈,通过评价的反馈能够提高管理者的评价水平。管理者在每次评价后,及时与教师沟通,让他们了解自身在这一时期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改进。管理者还要认真听取教师们的建议,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背后的工作,要照顾好被评价者的情绪,和他们坦诚交流。总之,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理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斌华. 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2]王一喜,严桦. 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06.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YQJK239)《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调查研究》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潘孟良
那么,当前梅州市各中学实施的教师评价采用何种方式?哪种方式的教师评价是科学合理的?有无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教师心目中的理想评价体系是怎样的?这些疑问代表了一线教师对教师评价的思考和教育管理者对教师主体的关注,亟待解答。基于此背景,本问卷调查主要以梅州市各中学教师为调查研究对象,立足现实,旨在掌握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
问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从个人基本信息、学校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情况、教师评价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评价制度的意见、期望和职业认同度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有来自16间中学的部分教师参与调查,另外有部分教师通过网络参与了调查,最终获取有效问卷数目为971份。虽然本调查的样本绝对数量并不很大,但是已经能够照顾到梅州市中学教师的各个层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应该可以客观反映梅州市中学教师评价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见表1(下页)。
二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教师比较关注现有的教师评价活动,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较高,但普遍感觉工作强度繁重,工作有较大压力,职业认同感不高。
表2、表3(见下页)显示超过七成的教师觉得教学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有47.48%的教师感觉工作比较繁重,近二成的教师感觉工作非常繁重。对工作压力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3%的教师觉得有压力,其中有约两成的教师觉得非常有压力,54.79%的教师觉得压力来源于工作量,近五成的教师觉得个人财务状况带来压力,二成多的教师觉得学校制度和身体状况带来压力。
(二)评价目的仍然以奖惩性为主,评价结果用于奖惩。
从表4、表5(见下页)发现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奖惩性评价,评价周期多为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期或学年结束后作总结性评价,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教师的奖惩。具体就是将教师分成不同等级,根据评价的结果分别进行奖励、降级等处理,并以此作为提干、评职评优的依据。
(三)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量化。
从表6(见下页)数据可以看出,本地区现行的教师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打分制,即量化评价表。写书面总结说明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存在的。但是从很少人选择开座谈会和个别面谈来看,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不注重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不了解被评价者的感受,这样就无法反馈评价开展的情况。
从表7(见下页)数据看,本地区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规定的评价量化指标、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量化能够用数字说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简单明了。不可否认量化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忽视了教师的大量隐性工作。另外,过分重视学生成绩,这样就会造成教师片面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等方面的教育,重新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
(四)评价主体单一,不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
从表8、表9(见下页)调查情况看,目前,本地区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主要是领导及学生,教师的自评结果不被重视,评价人员与被评教师很少会共同商讨评价结果,说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自身的认知并不重视。作为被调查对象的教师们,希望自己的自我评价能够得到评价者足够的重视,通过交流评价结果,才能对自身的优缺点有更深的认识。如果在评价时能给教师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其实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民主管理的表现,同时也是对不公正的评价标准的挑战。教师们只有在沟通交流中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切实的改正问题。
(五)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
从表10、表11、表12(见下页)统计的数据看,教师对当前教师评价的标准、方案和方法的认同度均不超过五成,说明现行教师评价的现状并不能使人满意。超过九成的教师赞同将教学进步加入到评价中去,说明教师们内心还是渴望教学进步和提高学科教学水平的。分别有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学教育能力,接近五成的教师认为优秀教师应该具有突出的教研能力,这说明本地区的教师是重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
调查表明,教师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师评价满足以下要求:能体现教师的个体、学科和地域差异;不以奖惩为唯一目的,能关注教学进步和专业发展以及专业素养的提高;不以学生成绩论英雄;能以人为本,被评者能参与评价过程。总之,教师评价不应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要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尤其是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三 、实施教师评价的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梅州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如何改进教师评价,提出以下思考和改进意见。
(一)正确处理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关系
本地区现行的评价标准是奖惩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就是通过对教师表现(效绩)进行评价,得出结果,然后依据这一结果作出加薪、增加津贴、解聘、晋级和降级等决定。这种评价方法的弊端在于其“终结性”和方式上的自上而下,很难调动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极容易挫伤部分教师的感情。教师们希望能够进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是以促进未来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形成性评价制度。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但发展性教师评价在具体实施时需要一定的经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本地区全面实施会有比较大的困难。那么有没有一个折衷的办法呢?我们认为,在实施教师评价过程中,我们可以扬长避短,一方面发挥奖惩性评价的优势进行长期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发挥发展性评价的优势,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利用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丹尼尔森给出的如下建议:第一,区分性的评价体系;第二,教学评价中创造专业学习的氛围;第三,精心设计评价活动。 (二)提高教师在教师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
目前,本地区的教师评价主要由领导和少数人执行,一线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往往流于形式。但是,教师是教师评价中的被评价者,他们的工作有很多是没法看到的隐性工作,只有教师本人才能更具体的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可见,教师应该是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人。突出教师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是提倡和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内化。即通过自我评价的实践,加深对教师职责、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并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二是有利于激励教师的内在动机。自我评价通过自我教育机制,在个体和集体的动态发展中,在自我评价得出的差距和由此产生的思变力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力量。三是有利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增强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气氛。自我评价可以拓宽评价信息的搜集渠道,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三)选择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的评价内容
为避免教师评价出现片面性,可在听课、检查、考核、分析、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同行相互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领导小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周期不应是简单的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让评价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进行评价时,往往需要将数据信息、评价结果量化处理,便于对评价结论量化比较。但教师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在重视定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定性评价。教基[2002]26 号中强调,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教学评比结果不得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的依据。因此,评价教师的内容要多从教师的发展性考虑,即考虑教师的素质、表现、成就、终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方面。
(四)重视评价的反馈作用
在教师评价中,对教师进行评价后的反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有助于评价双方的沟通,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和参与。评价反馈能为评价双方提供一个沟通与交流的理想平台,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对评价的理解与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评价的主动性。如果评价者能以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的身份出现 ,这样就能从心理上为评价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易于创设的和谐氛围。在这样相互尊重信任的建康的心理环境中,教师才可能改变原有的对评价意义的误解以及评价者的心理成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价中。其次,教师评价的反馈有利于评价功能的真正实现。作为管理者,首先在思想上要重视评价的反馈,通过评价的反馈能够提高管理者的评价水平。管理者在每次评价后,及时与教师沟通,让他们了解自身在这一时期存在的不足,及时作出改进。管理者还要认真听取教师们的建议,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教师们在教学背后的工作,要照顾好被评价者的情绪,和他们坦诚交流。总之,应该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理念,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空间与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斌华. 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2。
[2]王一喜,严桦. 试论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师教育研究,2006.4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2012YQJK239)《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评价现状调查研究》研究成果。
本栏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