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0414010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就业的有序性。所以在高校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近几年来,高校连续扩招,每年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由2002年的141.82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559万人,2009年毕业生将突破600万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的安排。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生活,自觉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力。
  
  二、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辅导发展而来,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的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霍兰德提出的人—业互择理论,舒伯德生涯阶段理论和明尼苏达的职业适应论等。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从幼儿园抓起,广泛运用在高等学校,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而在我国,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关注和起步阶段,理论研究没有完整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接近空白,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主体瓶颈——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2009年3月,在对我市4所高校657名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有明确规划的只占19.7%,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得不多或比较模糊,甚至感到茫然。
  
  (二)人才瓶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实现其人生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般都是由学生工作处的人员或辅导员来担任,他们缺乏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严重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方法瓶颈——没有建立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当前,高校往往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同起来,没有专门的辅导机构和规划体系,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承担,在体系上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以零散的讲座等为主。学生的接受效果也比较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高校连续多年扩招,大学生群体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又有大学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之社会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催化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效措施之一。
  
  (一)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自我职业奋斗目标,并为之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不难看出,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前提就是认清自我,全方位地正确评估自我。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常常有一些不理智的和欠成熟的行为,如只是片面地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机关,盲目地向用人单位开高工资等现象,都生动地说明大学生在就业时对自我的价值认识得不全面、不清楚,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并形成良好的适应力。
  同时,职业奋斗目标的确立也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此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指当人们获得了生理、安全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以后便追求自我实现的满足,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当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可避免地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并确立奋斗目标和采取具体行动,而这些无疑都会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充满热情,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既包括职业的价值观、个人状况、择业偏好,又包括社会关系、机遇等社会因素、地区差异等,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有些因素是大学生可以控制的,比如工作能力的培养,个性与职业的调和等,有些因素是人为不可控制的,如机遇等。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设置的职业目标,就必须有意识地在人为可控制的因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锻造职业能力,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在人才竞争中抢占高地。
  
  (三)提高就业的有序性,实现职业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不能否认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地方,但大学生毕业后盲目签约,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后果之一为: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成本,使得用人单位更加不敢轻易聘用应届毕业生,这就更加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清晰,并为了实现自我目标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职业选择时能清晰地意识到什么职业是适合自己的,什么职业是自己需要的,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避免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现象,实现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促进就业的有序性。
  
  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形成社会关注合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立法,如制定《职业发展纲要》等,要求学校必须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从法律层面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相关法律,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其次,还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重大意义,形成社会关注合力,营造全社会都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就业机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多方面努力,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高效就业体制。当前主要需解决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体系建设这三个问题,建立与职业生涯相适应的高效就业机制,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功为导向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工作,而不是单纯地以就业率为指挥棒,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实践效果。
  
  (三)全程教育,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及辅导。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等同为大四的就业指导工作,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每个年级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结构和需求等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其次,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个别咨询及辅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问题,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生就业亦如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促进就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变了大学生的惯有思维,使大学生走出相对封闭的象牙塔,主动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前保持理性的头脑,并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亚静,谷世海.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2]白俊杰,梁军.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J].中医教育,2008,(1).
  [3]龙必尧.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
  [4]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高中文科班学生学习生物面临的任务主要是高中学业会考,一方面,由于会考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往往误认为只要到会考几个星期前,背背会考纲要就可以,所以学习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另一方面,学校也不很重视,很多学校都是把生物教师的业务骨干安排在理科班教学上,以应对高考。因此,高中生物文科班的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高中生物的文科班教学成为只是为了高中会考,到会考前狠抓一下的状况,也使高中生物文科班学习风气形成一种
摘要: 双语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发育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关键词: 双语教学发育生物学评价机制激励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双语教学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与国际接轨的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设计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问题意识有效提问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
摘要: 高校档案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党政、学生管理和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作为原始信息,它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诸领域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只有实现档案良好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档案利用率,增强档案的实效性,给高校带来长远效益。因此,提高档案文秘人员的素质,是管理利用好档案的关键。  关键词: 高校档案高校系(部)档案文秘人员五种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目的:对幼儿传染性软疣采用口服中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1例2.5岁传染性软疣患儿进行研究,给予中药方剂口服治疗,组方:麻黄1.5g,桑白皮3g,苍术6g,茯苓6g,桂枝3g,防己6
旨在进一步了解山东省猪流感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特征,笔者于2019年春季,在山东省泰安某屠宰场采集130份猪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特征
摘要: 合格的职前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教师基本功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本文基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程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结果表明:该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科研兴趣和能力,提出了该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职前英语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我国教育部在1998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师范类各本科专业
摘要: 本文对于近年来普遍存在的高校教授少有承担本科生基础课程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大学的基本功能是教学,上课是教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的观点。  关键词: 教授基础课系统工程    1. 引言    南京某报报道:记者接到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的特殊“投诉”:他所在的学院一年级十一门基础课,竟无一门是由教授“执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真正为大学生上课的教师90%以上是讲师或者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