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維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不仅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而且引出了教学中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如何通过合作交流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方式,以期通过群组交流达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然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设计,合理安排小组任务以及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那么合作学习可能达到的效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肯定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否会出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呢?著名心理学家萨哈金提出了群体助长作用和群体懈怠作用的两种理论。所谓群体助长作用,即指因他人在场而增强个体机动性的行为水平。群体懈怠作用指个人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时不如单独时出力多。群体成员与他人合作能否对个体活动起助长作用,又与活动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表现优势行为和有无竞赛动机的激励有关。首先,若活动的任务简单,他人在场时,能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而如果活动是作一系列复杂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其他成员的在场则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其次,若个人所要表现的是优势行为,则他人在场可以起助长作用;反之,则起降低作用。再次,若有竞赛动机的激励,个体往往会全力以赴。不难看出,只有通过三者结合,才能发挥群体助长作用,抑制群体懈怠作用。
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合作效率,如何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笔者在教学中形成了以下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教学内容,实施合理分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分组。简单的对话,那只要work in pairs就行了,例如每个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图片下面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桌两人讨论足矣。而较为深层的,涉及社会问题、热门话题、道德思想观念等内容时,适合多人以上的群体组合讨论。多人组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但必须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可以进行“强强联合”构组,讨论较难的题目,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弱弱相扶”则探讨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目,以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二者皆有群体助长作用。这两种组合,笔者通常用于进行阅读理解的解析教学,校对完答案后,优势学生组合讨论较难的文章,弱势组合讨论容易的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靠自己解决多数遇到的问题。这样要比问单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强助弱学”组合,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组合,前者帮助后者,这种组合用在解决单项选择和任务型阅读的问题上,步骤是先将重点难点挑出来解决,然后通过这一种组合去解决后进生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就近原则”组合,即几个坐在前后左右的学生为一组,这种组合比较方便,适合用在讨论一些日常的话题中。
二、开展积极竞争,激发主动学习
根据竞赛动机的个体助长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最常用的竞赛形式有抢答、辩论、测试等形式,基本的规则是回答正确则计分。组内成员为了达到使本组在全班获胜的目的,大家都会积极开动大脑,通过brainstorm来展现个人的观点。笔者常常设计根据英文解释或上下文情景来猜单词,回答最多的一组就获得胜利。对于一些热门话题的正反面辩论,根据提供的论据来加分。总之,竞争机制不仅能促使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更好地解决一些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评论作业时,群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思考彼此的差异、取长补短。
三、形成多元评价,防止极化效应
所谓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有些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接受不同观点。所以教师在鼓励各组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其他组成员听取不同意见,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总结时持公正态度,不将个人倾向带入其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的表现为依据,将激励个人达标向集体合作达标转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参与合作程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自我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的能力、小组的整体合作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包括了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手段,从而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这也为学生铺设了有效学习的轨道。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揭示问题,并就该问题寻求同龄人的解释,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使得英语教学实现“面向全体,突出个体”的理念。而小组合作能否真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将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优势行为、竞争的动机激励和最终的多元评价相结合,才能最终让这种组合学习发挥最大优势,使得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锤炼语言,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然而,如果没有充分的设计,合理安排小组任务以及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那么合作学习可能达到的效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这肯定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否会出现“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呢?著名心理学家萨哈金提出了群体助长作用和群体懈怠作用的两种理论。所谓群体助长作用,即指因他人在场而增强个体机动性的行为水平。群体懈怠作用指个人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时不如单独时出力多。群体成员与他人合作能否对个体活动起助长作用,又与活动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否表现优势行为和有无竞赛动机的激励有关。首先,若活动的任务简单,他人在场时,能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而如果活动是作一系列复杂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其他成员的在场则降低个人活动的效率。其次,若个人所要表现的是优势行为,则他人在场可以起助长作用;反之,则起降低作用。再次,若有竞赛动机的激励,个体往往会全力以赴。不难看出,只有通过三者结合,才能发挥群体助长作用,抑制群体懈怠作用。
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合作效率,如何对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笔者在教学中形成了以下的基本步骤。
一、分析教学内容,实施合理分组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不同的目标进行不同的分组。简单的对话,那只要work in pairs就行了,例如每个单元的Welcome to the unit中图片下面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桌两人讨论足矣。而较为深层的,涉及社会问题、热门话题、道德思想观念等内容时,适合多人以上的群体组合讨论。多人组合不一定是固定不变的,但必须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可以进行“强强联合”构组,讨论较难的题目,让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优势。“弱弱相扶”则探讨一些较为容易的题目,以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二者皆有群体助长作用。这两种组合,笔者通常用于进行阅读理解的解析教学,校对完答案后,优势学生组合讨论较难的文章,弱势组合讨论容易的文章,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靠自己解决多数遇到的问题。这样要比问单个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强助弱学”组合,让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组合,前者帮助后者,这种组合用在解决单项选择和任务型阅读的问题上,步骤是先将重点难点挑出来解决,然后通过这一种组合去解决后进生尚未解决的问题。而“就近原则”组合,即几个坐在前后左右的学生为一组,这种组合比较方便,适合用在讨论一些日常的话题中。
二、开展积极竞争,激发主动学习
根据竞赛动机的个体助长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最常用的竞赛形式有抢答、辩论、测试等形式,基本的规则是回答正确则计分。组内成员为了达到使本组在全班获胜的目的,大家都会积极开动大脑,通过brainstorm来展现个人的观点。笔者常常设计根据英文解释或上下文情景来猜单词,回答最多的一组就获得胜利。对于一些热门话题的正反面辩论,根据提供的论据来加分。总之,竞争机制不仅能促使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而且能更好地解决一些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评论作业时,群组讨论形成的意见能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思考彼此的差异、取长补短。
三、形成多元评价,防止极化效应
所谓极化效应,是指由于受群体气氛的影响,会出现支持极端化决策的心理倾向。有些学生会固执己见,不接受不同观点。所以教师在鼓励各组学生踊跃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其他组成员听取不同意见,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总结时持公正态度,不将个人倾向带入其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的表现为依据,将激励个人达标向集体合作达标转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从学生的参与合作程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形成自我观点的能力、关注社会的能力、小组的整体合作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类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总之,合作学习包括了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手段,从而建立起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这也为学生铺设了有效学习的轨道。学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揭示问题,并就该问题寻求同龄人的解释,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这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使得英语教学实现“面向全体,突出个体”的理念。而小组合作能否真正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毫无疑问,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将任务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优势行为、竞争的动机激励和最终的多元评价相结合,才能最终让这种组合学习发挥最大优势,使得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锤炼语言,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 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周晓虹. 现代社会心理学名著菁华[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