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儿童英语热是近年来家长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现象之一。本文以克拉申“习得—学得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基础,阐述了儿童外语学得过程中“情感过滤”程度对“语言输入”的影响,并探索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的语言教学方法。
关键词: 儿童英语教学 习得—学得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工具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深刻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英语,尤其以少儿为主。各种为适应此要求的幼儿英语也应运而生,例如:剑桥少儿英语、希望英语、灵通英语等。我有幸成为武汉某英语培训机构中剑桥少儿英语培训教师中的一员。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以及将某些教学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我发现在儿童外语学习过程中,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的核心理论“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语言习得—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对儿童学得英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以此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的语言教学路子。
二、儿童母语的习得与英语的学得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得(learning)。所谓“习得”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通常儿童都能在他出生后的几年里,在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就顺利地掌握了母语。一个人的母语能力是同他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是一个人的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系统,是在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也就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所以儿童能轻而易举地习得语言并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交际。
然而中国儿童学习英语不是“习得”,而是“学得”,即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中学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他们不可能像习得母语那样轻松地习得英语,毕竟他们缺乏目标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与习得相比,学得更难。
首先,语言环境的不同是“学得”比“习得”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幼儿习得母语有着理想的语言环境,周围的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孩子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母语的存在。然而学习英语就不一样了,它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的。传统的教学又是教师讲学生听,既没有外语环境,又没有使用机会。因此也难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交际。这也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能感受到目的语的语言环境。
其次,学得与否决定于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幼儿习得母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来自说话的需要,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能需要。我国儿童学英语大部分是遵从家长的要求,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很多小孩并非自愿地学习英语。现在许多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也只是为了适应长远的需要并不迫切。需要就是主动性、积极性。学得的主动性远不如习得,这是与需要的迫切性有关的。
了解了中国儿童学得英语复杂且困难的过程,针对学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少儿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有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能力,同时要能动地创造类似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获得语言经验。
三、儿童学得英语过程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假设”也是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的核心理论之一,它阐述了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将其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在潜意识上以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情感’的因素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情感变量对二语学得的成败起到直接的联系作用。根据这个假设,即使在语言输入相同的环境下,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的程度大小也不一样。如果学习者处于情感过滤高的变量状态(如焦虑、无兴趣等),那么即使他们能够理解一定的语言输入,也难以把他们内化为个人的言语能力;反之,低情感过滤就能极大地提高语言习得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情感变量与二语学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离的联系。孩子们的情感变动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或产生低情感过滤或产生高情感过滤。同时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还不善于从内部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富趣味、知识、能力于一体的轻松的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动机,防止紧张和过分忧虑的心态产生,这是使他们在“开放和吸收的心理状态中接受语言输入”,从而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键。要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如此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对策。
四、儿童英语的教学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的“习得—学得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儿童的语言输入必须在低情感过滤的条件下才能进入儿童的大脑语言习得机制,使他们获得语言能力。为此,积极创造低程度的情感过滤教学环境,达到“精神集中而气氛轻松”,这是儿童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为儿童学习外语创造与目的于相似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亲身与孩子们接触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对如何捕捉少儿心理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诱导教学,作了初步尝试。
儿童正处于二语习得“语言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理解“讲两种语言”这一概念的超语言意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教师、家长与同学的引导下很容易对新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因势利导进行英语教学使其感到新奇而自愿学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由之路。同时,儿童模仿力强,低心理屏障,少焦虑感,喜爱语言实践,受语言思维、行为模式束缚少。大量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儿童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根据儿童学习外语的三个阶段,我在教授剑桥少儿英语的过程中尝试采用一些利于儿童接受的教学方法。
(一)认识和了解。剑桥少儿英语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直接依赖于少儿的生活经验的,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动物、水果、家庭成员、自我介绍等。在教这些内容时,我们不能将这些知识毫无修饰地摆在他们面前,否则便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在向他们发出语言信号时,必然要采用一些直观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图片、物品、手势、情景等。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尽量让孩子们无须经过母语媒介将所学语言与其所表示的意义发生直接联系,让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所学的语言内容。如在教授“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实物,这样一来使他们获得真实、亲切的感性认识,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英文来描述各种水果,避免使用汉语,让他们直接将英语与水果联系起来。同时请他们将水果在黑板上画出来,将英语单词标注在旁边。这种活动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孩子们都乐意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各种直观教学资料,如图画、实物、模型、音像制品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作为语言活动的外部支柱,能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理解语言内容,形成低程度的情感过滤环境,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模仿与重复。剑桥少儿英语的宗旨重在培养少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关键在训练少儿的发音准确,力求使少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因此,教师除了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语言内容之外,还要教会他们发音。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教音标这样的语音知识小孩会难以吸收,只能通过教师领读来教他们发音,这对教师的语言功底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语音及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旦少儿习得了某些语言知识,形成了语言定势,要改变就不容易。例如:由于受汉语拼音的影响较大,很多儿童都会将cat发成[kat]。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模仿教师的发音或是语言,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重复来记住语言材料。通过听,他们可以感知语音表象;通过说,可以固定感知的语音表象,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听说能力。所以模仿与重复是掌握第二语言内容的关键阶段。
(三)活用与交际。从模仿到交际,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儿童根据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操练或表演,建立新的语言思维习惯,创造性地开展交际活动。课堂活动是以所学内容为基础,儿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说话练习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如:角色扮演、分组活动、唱歌、游戏等。教室的座位安排也可以灵活机动,如圆形、半圆形、面对面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优美的乐曲。听音乐说话是降低情感过滤,培养儿童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最佳手段。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从而产生说的兴趣,获得说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防止他们产生紧张和过分忧虑的心态,使他们能无意识地接受语言输入。
五、结语
儿童英语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语言教学的质量不仅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关,而且与其教学方法、个性特征有关。一个好的儿童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要有耐心、爱心和创新精神,要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坚持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的原则,想方设法地把他们吸引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创造低程度的情感过滤教学环境,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毫不紧张地吸收语言知识、获得语言经验,在不知不觉的心理状态中把语言输入内在化。
参考文献:
[1]韩炜.儿童外语学习情感分析及教学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4):110-113.
[2]王红.浅谈剑桥少儿英语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74-76.
[3]李晓岚.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2,(3):54-56.
[4]于书颖.小议儿童学英语[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55-57.
关键词: 儿童英语教学 习得—学得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英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英语作为国际交往工具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深刻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英语,尤其以少儿为主。各种为适应此要求的幼儿英语也应运而生,例如:剑桥少儿英语、希望英语、灵通英语等。我有幸成为武汉某英语培训机构中剑桥少儿英语培训教师中的一员。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以及将某些教学理论与方法付诸实践,我发现在儿童外语学习过程中,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的核心理论“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和“语言习得—学得假设”(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对儿童学得英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以此理论为基础积极探索了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的语言教学路子。
二、儿童母语的习得与英语的学得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得(learning)。所谓“习得”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通常儿童都能在他出生后的几年里,在身体和智力都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就顺利地掌握了母语。一个人的母语能力是同他的思维能力结合在一起发展起来的。母语是一个人的思维活动的第一语言系统,是在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语言系统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也就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所以儿童能轻而易举地习得语言并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交际。
然而中国儿童学习英语不是“习得”,而是“学得”,即人在习得母语后有意识通常是在教学环境中学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他们不可能像习得母语那样轻松地习得英语,毕竟他们缺乏目标语国家的语言环境。与习得相比,学得更难。
首先,语言环境的不同是“学得”比“习得”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幼儿习得母语有着理想的语言环境,周围的人都说着同样的语言,孩子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母语的存在。然而学习英语就不一样了,它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的。传统的教学又是教师讲学生听,既没有外语环境,又没有使用机会。因此也难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真正目的——交际。这也就给英语教师提出了要求,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至少能感受到目的语的语言环境。
其次,学得与否决定于学生的需要和动机。幼儿习得母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来自说话的需要,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能需要。我国儿童学英语大部分是遵从家长的要求,适应将来社会的发展。很多小孩并非自愿地学习英语。现在许多小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课也只是为了适应长远的需要并不迫切。需要就是主动性、积极性。学得的主动性远不如习得,这是与需要的迫切性有关的。
了解了中国儿童学得英语复杂且困难的过程,针对学得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少儿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之外,还要有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能力,同时要能动地创造类似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通过亲身体验让孩子们获得语言经验。
三、儿童学得英语过程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假设”也是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监控模式的核心理论之一,它阐述了情感因素在语言习得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将其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在潜意识上以心理学家们称之为‘情感’的因素阻止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情感变量对二语学得的成败起到直接的联系作用。根据这个假设,即使在语言输入相同的环境下,学习者获得语言能力的程度大小也不一样。如果学习者处于情感过滤高的变量状态(如焦虑、无兴趣等),那么即使他们能够理解一定的语言输入,也难以把他们内化为个人的言语能力;反之,低情感过滤就能极大地提高语言习得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情感变量与二语学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不可分离的联系。孩子们的情感变动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或产生低情感过滤或产生高情感过滤。同时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还不善于从内部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如何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情感过滤程度,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富趣味、知识、能力于一体的轻松的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动机,防止紧张和过分忧虑的心态产生,这是使他们在“开放和吸收的心理状态中接受语言输入”,从而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键。要达到上述目的还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如此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对策。
四、儿童英语的教学对策
根据上文所述的“习得—学得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儿童的语言输入必须在低情感过滤的条件下才能进入儿童的大脑语言习得机制,使他们获得语言能力。为此,积极创造低程度的情感过滤教学环境,达到“精神集中而气氛轻松”,这是儿童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教师还要为儿童学习外语创造与目的于相似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身临其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亲身与孩子们接触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对如何捕捉少儿心理创造英语学习环境诱导教学,作了初步尝试。
儿童正处于二语习得“语言关键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理解“讲两种语言”这一概念的超语言意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在教师、家长与同学的引导下很容易对新事物发生兴趣,因此因势利导进行英语教学使其感到新奇而自愿学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由之路。同时,儿童模仿力强,低心理屏障,少焦虑感,喜爱语言实践,受语言思维、行为模式束缚少。大量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儿童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根据儿童学习外语的三个阶段,我在教授剑桥少儿英语的过程中尝试采用一些利于儿童接受的教学方法。
(一)认识和了解。剑桥少儿英语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是直接依赖于少儿的生活经验的,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例如:动物、水果、家庭成员、自我介绍等。在教这些内容时,我们不能将这些知识毫无修饰地摆在他们面前,否则便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在向他们发出语言信号时,必然要采用一些直观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图片、物品、手势、情景等。在教学时教师还要尽量让孩子们无须经过母语媒介将所学语言与其所表示的意义发生直接联系,让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所学的语言内容。如在教授“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一课时,我事先准备了实物,这样一来使他们获得真实、亲切的感性认识,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英文来描述各种水果,避免使用汉语,让他们直接将英语与水果联系起来。同时请他们将水果在黑板上画出来,将英语单词标注在旁边。这种活动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孩子们都乐意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各种直观教学资料,如图画、实物、模型、音像制品等。直观的教学手段作为语言活动的外部支柱,能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理解语言内容,形成低程度的情感过滤环境,这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模仿与重复。剑桥少儿英语的宗旨重在培养少儿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关键在训练少儿的发音准确,力求使少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因此,教师除了让孩子们认识和了解语言内容之外,还要教会他们发音。我认为在这个阶段教音标这样的语音知识小孩会难以吸收,只能通过教师领读来教他们发音,这对教师的语言功底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正确的语音及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一旦少儿习得了某些语言知识,形成了语言定势,要改变就不容易。例如:由于受汉语拼音的影响较大,很多儿童都会将cat发成[kat]。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模仿教师的发音或是语言,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重复来记住语言材料。通过听,他们可以感知语音表象;通过说,可以固定感知的语音表象,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听说能力。所以模仿与重复是掌握第二语言内容的关键阶段。
(三)活用与交际。从模仿到交际,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儿童根据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进行操练或表演,建立新的语言思维习惯,创造性地开展交际活动。课堂活动是以所学内容为基础,儿童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说话练习和情景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如:角色扮演、分组活动、唱歌、游戏等。教室的座位安排也可以灵活机动,如圆形、半圆形、面对面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优美的乐曲。听音乐说话是降低情感过滤,培养儿童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最佳手段。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从而产生说的兴趣,获得说的内容。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防止他们产生紧张和过分忧虑的心态,使他们能无意识地接受语言输入。
五、结语
儿童英语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复杂。语言教学的质量不仅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关,而且与其教学方法、个性特征有关。一个好的儿童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外,还要有耐心、爱心和创新精神,要能根据孩子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坚持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的原则,想方设法地把他们吸引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创造低程度的情感过滤教学环境,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毫不紧张地吸收语言知识、获得语言经验,在不知不觉的心理状态中把语言输入内在化。
参考文献:
[1]韩炜.儿童外语学习情感分析及教学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4):110-113.
[2]王红.浅谈剑桥少儿英语教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74-76.
[3]李晓岚.语言习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2,(3):54-56.
[4]于书颖.小议儿童学英语[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