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培养适应未来技能人才,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建设的重要意义,最后以建筑施工专业为例,提出了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建设策略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施工管理专业
近些年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成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在适应未来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产业教学不能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无法密切的培养人才的现象。因此,中职校需要合理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建设全方位的专业指导机构,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可以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信通过产业和教学共同培育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源于“产教结合”,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发展之路,大部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个专业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产教融合。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学生将来能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新型的应用人才,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新岗位,掌握新技术,使其尽快融入单位、适应工作岗位,这是校企合作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中职学校要从自己的实际、围绕本校专业的特色,深度与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以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为例,职业学校通过与本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含了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需求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通过这样的安排让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施工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学的更有针对性,并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建施工场所,对具体合作项目及教学等方面进行规范,促使学生直接感受施工现场的真实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训练中让学生担任项目工程中的各个角色,角色之间可以互换,施工员、技术员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参与施工现场的真实过程;提供施工现场、校外实习实训等场所基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职业技能存在的不足,来进行后期的弥补和技能的培训,才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映企业的需求。
(二)构建施工管理专業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应用性
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结合施工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技能需求培养及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把施工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和学习,从而构建企业所需的课程要求和体系。在确定课程体系之前,中职学校要叫施工管理专业教师开展大量的调研工作,最后进行归类汇总,按照产教融合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重新只等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定施工员管理、资料归类、计算机的操作、施工图绘制能力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整个项目的流程重新梳理,然后根据项目流程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科目的开发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特点,以职业核心课程能力为基础,对各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比如增加了计算机现场管控、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等课程,构成了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是为后续教学内容打下基础,专业课教师应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授课与指导。
(三)实施技能融合改革,培养岗位需求人才
订单人才培养是指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合同,由学校为企业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企业把需求和标准交给了学校,学生通过相关对口培养,技能考核,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目前发现企业对用人的标准不一样,对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要进行学科融合改革。所以企业的需要的技能和学校的核心课程要进行融合,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中“建筑识图”都在一年级的一个学期中进行学习,该课程是施工管理课程的基础课程,对后期学习专业课程和识读图纸都非常重要,因此,“建筑识图”课程需要与施工课程进行较好的联系。 “建筑识图”训练是让施工专业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感,能够熟练识读图纸等。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把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学习内容分别与后期课程结合起来,并进行项目的对接。并进行较新内容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岗位需求人才。
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人才技能的培养建非常重要,学校要以校企合作平台和资源为基础,深度挖掘企业和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融合的部分。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成为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宇,庞双龙.基于大数据及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95-100.
[2]邵际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01):95-100.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施工管理专业
近些年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成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其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很多职业学校在适应未来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产业教学不能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无法密切的培养人才的现象。因此,中职校需要合理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建设全方位的专业指导机构,形成合理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职业技能培养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可以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相信通过产业和教学共同培育出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目标。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源于“产教结合”,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的一种人才培育模式。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发展之路,大部分职业学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各个专业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产教融合。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学生将来能适应企业发展和需求,学校和企业双方要建立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培养新型的应用人才,助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产教融合的职业技能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新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为了能让学生快速适应新岗位,掌握新技术,使其尽快融入单位、适应工作岗位,这是校企合作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中职学校要从自己的实际、围绕本校专业的特色,深度与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以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为例,职业学校通过与本地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合作,合作内容主要包含了建筑施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需求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通过这样的安排让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施工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学的更有针对性,并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建施工场所,对具体合作项目及教学等方面进行规范,促使学生直接感受施工现场的真实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训练中让学生担任项目工程中的各个角色,角色之间可以互换,施工员、技术员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或者参与施工现场的真实过程;提供施工现场、校外实习实训等场所基地,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学生职业技能存在的不足,来进行后期的弥补和技能的培训,才能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才能适应映企业的需求。
(二)构建施工管理专業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应用性
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这就需要职业学校结合施工企业项目的实际情况、技能需求培养及教学的实际状况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把施工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和学习,从而构建企业所需的课程要求和体系。在确定课程体系之前,中职学校要叫施工管理专业教师开展大量的调研工作,最后进行归类汇总,按照产教融合所需要的技能人才重新只等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确定施工员管理、资料归类、计算机的操作、施工图绘制能力等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对整个项目的流程重新梳理,然后根据项目流程开发相关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科目的开发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根据建筑施工管理专业的特点,以职业核心课程能力为基础,对各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比如增加了计算机现场管控、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等课程,构成了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是为后续教学内容打下基础,专业课教师应按照课程要求进行授课与指导。
(三)实施技能融合改革,培养岗位需求人才
订单人才培养是指企业与学校签订订单合同,由学校为企业培养岗位需要的人才,企业把需求和标准交给了学校,学生通过相关对口培养,技能考核,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目前发现企业对用人的标准不一样,对人才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要进行学科融合改革。所以企业的需要的技能和学校的核心课程要进行融合,建筑施工管理专业中“建筑识图”都在一年级的一个学期中进行学习,该课程是施工管理课程的基础课程,对后期学习专业课程和识读图纸都非常重要,因此,“建筑识图”课程需要与施工课程进行较好的联系。 “建筑识图”训练是让施工专业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感,能够熟练识读图纸等。在教学方式上,需要把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等学习内容分别与后期课程结合起来,并进行项目的对接。并进行较新内容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培养岗位需求人才。
总之,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职业学校人才技能的培养建非常重要,学校要以校企合作平台和资源为基础,深度挖掘企业和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融合的部分。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成为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宇,庞双龙.基于大数据及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产教融合新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1):95-100.
[2]邵际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01):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