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回顾了学分制的历史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学分制改革的现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校情进一步分析了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现状;对策
高等教育是社会总体发展中的一部分,是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有机成分。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必须要有创新特色和灵活的机制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分制的推行,是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发展,面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观念的转变。
一、学分制改革背景及现状
1.研究背景。学分是课程内容难易、多少的一种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内外条件的不成熟,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开展学分制研究,理清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因素,制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2.改革现状。我国建国初实行的是学年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学年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我国开始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实行的学分制实质是学年学分制,兼有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特点,在学习年限等管理上仍采用学年制的做法,但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并且限定每学年允许完成的最高、最低学分数。目前我国学分制改革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资源短缺是各个高校在实施学分制中遇到最为普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数量不足。大多数高校现有的教师数量,基本上只够学年制教学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学分制的需求。另一方面,结构失调,主要是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失调,高校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片面与不完善。
(2)学分总量大,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大多数高校规定的毕业要求的学分总量过大,在各个学年中学分分配缺乏弹性,学生很难提前修满学分,弹性学制流于形式,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协调,必修课较多,这样,学生真正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很小。
(3)教学管理比较混乱,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备。由于每学期有几千名学生按自己的课表进行选课,有些学生会退选和改选,退选和改选课程的时间长,工作量很大,再加上选修科目多,学生上课的流动性大,学生的出勤没有完整记录,教学秩序较难控制。
二、发展学分制的对策分析
1.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高校要使广大师生、管理人员了解学分制的积极作用,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意义和学分制的操作方式与要求等。实行学分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就业需要和社会需要来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品德修养、治学素质、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自身修养和自律对学生的启迪无处不在。其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入钻研学术问题,不断更新充实教材内容。再次,培养复合型教师。高校应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师资培养制度,采取有效手段多渠道培养现有的教师为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选课制。首先,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学分制,要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原则制定弹性教学计划,而课程设置是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其次,要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必修课学分过多、选修课比例偏低的现状,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必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3)改革考试制度。一方面,要改革考试的方式方法,合理确定考试内容。另一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考试后实行流水阅卷,任课教师不参与试卷的批改,建立公平的考试环境。
(4)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对新生的入学教育非常重要,要贯穿于第一学期甚至第一学年,使学生基本上可以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的学习目的。其次,建设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创建优良学风对促进学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分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更多的优越性。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合理地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实际,注重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注重实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模式,积极稳步地推进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荣昆.关于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邓成超等.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4).
[3]孙鹤香.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现状;对策
高等教育是社会总体发展中的一部分,是社会运行机制中的有机成分。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必须要有创新特色和灵活的机制从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学分制的推行,是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的发展,面对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观念的转变。
一、学分制改革背景及现状
1.研究背景。学分是课程内容难易、多少的一种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时间的反映。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内外条件的不成熟,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分制改革的进程,因此,开展学分制研究,理清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因素,制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分制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2.改革现状。我国建国初实行的是学年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学年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我国开始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实行的学分制实质是学年学分制,兼有学年制和学分制的特点,在学习年限等管理上仍采用学年制的做法,但在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在规定学年中完成的学习量,并且限定每学年允许完成的最高、最低学分数。目前我国学分制改革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资源短缺是各个高校在实施学分制中遇到最为普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数量不足。大多数高校现有的教师数量,基本上只够学年制教学的需要,远远不能满足学分制的需求。另一方面,结构失调,主要是学科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失调,高校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片面与不完善。
(2)学分总量大,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大多数高校规定的毕业要求的学分总量过大,在各个学年中学分分配缺乏弹性,学生很难提前修满学分,弹性学制流于形式,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协调,必修课较多,这样,学生真正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很小。
(3)教学管理比较混乱,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备。由于每学期有几千名学生按自己的课表进行选课,有些学生会退选和改选,退选和改选课程的时间长,工作量很大,再加上选修科目多,学生上课的流动性大,学生的出勤没有完整记录,教学秩序较难控制。
二、发展学分制的对策分析
1.更新传统教育观念。高校要使广大师生、管理人员了解学分制的积极作用,明确推行学分制的目的、意义和学分制的操作方式与要求等。实行学分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就业需要和社会需要来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2.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的品德修养、治学素质、学术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自身修养和自律对学生的启迪无处不在。其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深入钻研学术问题,不断更新充实教材内容。再次,培养复合型教师。高校应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师资培养制度,采取有效手段多渠道培养现有的教师为复合型教师,鼓励教师多开课、开新课、开好课。
(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选课制。首先,合理设置课程。实施学分制,要按照“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分类培养、强化实践”原则制定弹性教学计划,而课程设置是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其次,要注意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必修课学分过多、选修课比例偏低的现状,在保证知识结构的系统、完整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必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
(3)改革考试制度。一方面,要改革考试的方式方法,合理确定考试内容。另一方面,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考试后实行流水阅卷,任课教师不参与试卷的批改,建立公平的考试环境。
(4)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首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对新生的入学教育非常重要,要贯穿于第一学期甚至第一学年,使学生基本上可以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的学习目的。其次,建设校园文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倡导创建优良学风对促进学校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管理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分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更多的优越性。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合理地借鉴国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典范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本校实际,注重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注重实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模式,积极稳步地推进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荣昆.关于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实践与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4(3).
[2]邓成超等.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4).
[3]孙鹤香.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