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元时期,金银制作业在民间已经很发达。每当是一家一户集中求购,通常是聘请银匠到家里来专门打造。作为金银首饰,及其需求的便是娶嫁。元代的金银首饰中的装饰题材常用到,瓜瓞、石榴、荔枝、桃实、牡丹、莲花、桃花、菊花、蜜蜂、蝴蝶、孔雀、鸳鸯等,都带着祝福喜庆的气氛,似乎也预示着它的用途。众所周知,成批打制的金银首饰是集中在嫁女时节。
在宋元首饰俗称“头面”,不过首饰包含的比头面更多一些。簪、钗,冠、梳,耳环、戒指、手镯、项饰、佩件,首饰的材质可以分为两大类,金银与珠翠,后项的制作者为“珠翠匠”,其手艺是结珠铺翠,也叫“装花”。前项的制作者为“银匠”或“金银匠”,他们的本领在于干团造和镂巧精细。金银首饰中,釵和簪自然是最主要的,考古中这两类也是重头戏。
宋元时代金银首饰的一种传统形式是实心的折股钗。
把一根粗的金丝或粗的银丝对折成两股,便是它的形式。钗粱时常再做些改变,有的成方圆式,有的成扁圆式,也有光素无纹的形式。其目的主要是挽发,称作“关头”。使用的时通常使它有一个弧度,一支在侧,一支在前,挽住头顶的高髻。
下面介绍螭虎钗。折股钗的变体便是它,现已被称为双螭牡丹钗或者双龙牡丹钗。用金银条或者金银片盘旋扭折后再对折为两股,扭折的部分装饰为扭转的双螭或双龙,钗梁装饰成牡丹花,又或者两面打造花朵,一面是牡丹,一面是菊花,整个钗首部分则是一个浅弧。元代创制的新式便是螭虎钗。在金银制品中,工艺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也有精粗差别,但基本构图出来的样式是一致的,即花朵在上端。
下面介绍一种花头钗。出现于宋代,有连二连三的。连二连三式,便是用一根粗银丝折成连续的双股花枝,花枝上端各顶一朵菊花。宋式的花头钗即元代的,只是被称为“花筒”。之后,《碎金》又举出另一个钗名叫“桥梁”。桥梁也就是多个花筒钗子的集合体,与连二连三式可以说是同一类型。
花头钗子的制作,将两枚银片上分别锤出花形,然后各卷作喇叭筒,将两个喇叭筒对接,接着再用一枚银片,四面略留边,中间锤一朵大花,留边的地方剪出均匀的缝隙,再把银片安在已经合拢的两个花筒上,最后将缝隙翻折,银片于是成为紧贴在两个花筒前端的花帽。
下面介绍簪的第一类别:云月簪、瓜头簪、荔枝簪、如意簪。这一类簪子的造型与纹样构图多有画意,瓜与荔枝原都是宋代院画花卉蔬果小品中的常见题材。
元代云月簪的造型很像是从当时瓷器、金银器的流行纹样月影梅花图中截取的一分月色,下边是一朵祥云,云端托起一弯新月,澧县珍珠村金银器窖藏中的一对银钗,即是这款。
瓜作为装饰纹样早就见于辽代铜镜,宋元金银器则多取它作为酒杯的造型。荔枝图案北宋时候即用于金带銙。瓜头簪与荔枝簪可以算作一类,虽然图案有别,但制作方法几乎完全相同。元代的荔枝通常是用一枚银片或金片锤成有若浮雕一般的图案,一对荔枝安排在中央,周围有花有叶,又或者用一枚叶子搭在两颗荔枝中间。
如意簪,是指簪首的顶端折出一个弯,宛如耳挖的长条形簪子。簪首顶端的弯,那那时就被认作耳挖,在簪首顶端作成一对。如意簪基本上都是成对的,纹样多取瓜果花卉。它的制作方法,是取一枚金片作低,约略中分,上半部剪成两歧,做成一对如意头,下半部则剪作尖叶形的扁平簪脚。然后另取两枚长条形金片作饰片,一片锤出一串花朵,一片锤为石榴、瓜、荔枝与花朵相同。最后把两枚饰片与衬底的一枚焊接为一。这种做法用材稍多。省材的一种,便不再另外制作饰片,而只把一枚金片分做两部,下半部为簪脚,上半部锤图案。
簪的第二类别:满池娇荷叶簪。
簪首的荷叶是由绿玉打造,荷叶上是一对以金片两相结合的鸳鸯,它们是用细金丝穿起来的。
荷叶簪的图案设计在元代与绘画是密切相关的,到了北宋,艺术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除绘画之外还有一些陶瓷,它们经常以荷花水鸟为纹饰。池塘小景纹也体现在了其它的工艺品之上,比如刺绣,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满池娇”。在金银器的花纹中,满池娇给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明代依然经久流传,甚至在器皿上也随处可见。
簪的第三类别:凤簪。
金凤钗在当时可以说是人们口中簪钗的代指,宋元时期诗词戏曲中出现更多的便是“金凤钗”,凤凰作为主题纹样以前也是簪钗公用。元代的凤凰钗簪远远多于宋,材料以金质为常。造型即是祥云上舞出一只凤凰。它们是用两枚金片分别锤至成形,然后结合到一起。有时候翅膀也是分开的,之后再粘缀,插合。凤凰长颈上的短小羽毛通常是飞扬起来,显得很夸张,整个造型宛如一只欲飞的凤凰。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种类繁多,从饰品到酒具、盛器等日常器物,不胜枚举。与前朝相比,宋元时期金银首饰的制作更趋于大众化,即使偏向于民间,但又不失丰富的艺术感与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在图案设计方面,艺术表现力很强,布局要求工整,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2]金柏东等.浙江永嘉发现宋代窖藏银器.1984(5).
[3]刁文伟等.江苏江阴长径镇宋墓.文物,2004(8).
[4]彭佳.湖南津市窖藏元代金银器.东南文化,2000(4).
[5]时谷风.合肥西部南唐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3).
[6]扬之水.宋元金银首饰的样式与工艺.上、中、下集.
(作者简介:朱佳芳(1990.10-),女,湖南人,大学本科,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
在宋元首饰俗称“头面”,不过首饰包含的比头面更多一些。簪、钗,冠、梳,耳环、戒指、手镯、项饰、佩件,首饰的材质可以分为两大类,金银与珠翠,后项的制作者为“珠翠匠”,其手艺是结珠铺翠,也叫“装花”。前项的制作者为“银匠”或“金银匠”,他们的本领在于干团造和镂巧精细。金银首饰中,釵和簪自然是最主要的,考古中这两类也是重头戏。
宋元时代金银首饰的一种传统形式是实心的折股钗。
把一根粗的金丝或粗的银丝对折成两股,便是它的形式。钗粱时常再做些改变,有的成方圆式,有的成扁圆式,也有光素无纹的形式。其目的主要是挽发,称作“关头”。使用的时通常使它有一个弧度,一支在侧,一支在前,挽住头顶的高髻。
下面介绍螭虎钗。折股钗的变体便是它,现已被称为双螭牡丹钗或者双龙牡丹钗。用金银条或者金银片盘旋扭折后再对折为两股,扭折的部分装饰为扭转的双螭或双龙,钗梁装饰成牡丹花,又或者两面打造花朵,一面是牡丹,一面是菊花,整个钗首部分则是一个浅弧。元代创制的新式便是螭虎钗。在金银制品中,工艺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也有精粗差别,但基本构图出来的样式是一致的,即花朵在上端。
下面介绍一种花头钗。出现于宋代,有连二连三的。连二连三式,便是用一根粗银丝折成连续的双股花枝,花枝上端各顶一朵菊花。宋式的花头钗即元代的,只是被称为“花筒”。之后,《碎金》又举出另一个钗名叫“桥梁”。桥梁也就是多个花筒钗子的集合体,与连二连三式可以说是同一类型。
花头钗子的制作,将两枚银片上分别锤出花形,然后各卷作喇叭筒,将两个喇叭筒对接,接着再用一枚银片,四面略留边,中间锤一朵大花,留边的地方剪出均匀的缝隙,再把银片安在已经合拢的两个花筒上,最后将缝隙翻折,银片于是成为紧贴在两个花筒前端的花帽。
下面介绍簪的第一类别:云月簪、瓜头簪、荔枝簪、如意簪。这一类簪子的造型与纹样构图多有画意,瓜与荔枝原都是宋代院画花卉蔬果小品中的常见题材。
元代云月簪的造型很像是从当时瓷器、金银器的流行纹样月影梅花图中截取的一分月色,下边是一朵祥云,云端托起一弯新月,澧县珍珠村金银器窖藏中的一对银钗,即是这款。
瓜作为装饰纹样早就见于辽代铜镜,宋元金银器则多取它作为酒杯的造型。荔枝图案北宋时候即用于金带銙。瓜头簪与荔枝簪可以算作一类,虽然图案有别,但制作方法几乎完全相同。元代的荔枝通常是用一枚银片或金片锤成有若浮雕一般的图案,一对荔枝安排在中央,周围有花有叶,又或者用一枚叶子搭在两颗荔枝中间。
如意簪,是指簪首的顶端折出一个弯,宛如耳挖的长条形簪子。簪首顶端的弯,那那时就被认作耳挖,在簪首顶端作成一对。如意簪基本上都是成对的,纹样多取瓜果花卉。它的制作方法,是取一枚金片作低,约略中分,上半部剪成两歧,做成一对如意头,下半部则剪作尖叶形的扁平簪脚。然后另取两枚长条形金片作饰片,一片锤出一串花朵,一片锤为石榴、瓜、荔枝与花朵相同。最后把两枚饰片与衬底的一枚焊接为一。这种做法用材稍多。省材的一种,便不再另外制作饰片,而只把一枚金片分做两部,下半部为簪脚,上半部锤图案。
簪的第二类别:满池娇荷叶簪。
簪首的荷叶是由绿玉打造,荷叶上是一对以金片两相结合的鸳鸯,它们是用细金丝穿起来的。
荷叶簪的图案设计在元代与绘画是密切相关的,到了北宋,艺术可以说是蓬勃发展,除绘画之外还有一些陶瓷,它们经常以荷花水鸟为纹饰。池塘小景纹也体现在了其它的工艺品之上,比如刺绣,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满池娇”。在金银器的花纹中,满池娇给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明代依然经久流传,甚至在器皿上也随处可见。
簪的第三类别:凤簪。
金凤钗在当时可以说是人们口中簪钗的代指,宋元时期诗词戏曲中出现更多的便是“金凤钗”,凤凰作为主题纹样以前也是簪钗公用。元代的凤凰钗簪远远多于宋,材料以金质为常。造型即是祥云上舞出一只凤凰。它们是用两枚金片分别锤至成形,然后结合到一起。有时候翅膀也是分开的,之后再粘缀,插合。凤凰长颈上的短小羽毛通常是飞扬起来,显得很夸张,整个造型宛如一只欲飞的凤凰。
宋元时期的金银器种类繁多,从饰品到酒具、盛器等日常器物,不胜枚举。与前朝相比,宋元时期金银首饰的制作更趋于大众化,即使偏向于民间,但又不失丰富的艺术感与独具一格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在图案设计方面,艺术表现力很强,布局要求工整,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伯达主编.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河北美术出版社,2004.
[2]金柏东等.浙江永嘉发现宋代窖藏银器.1984(5).
[3]刁文伟等.江苏江阴长径镇宋墓.文物,2004(8).
[4]彭佳.湖南津市窖藏元代金银器.东南文化,2000(4).
[5]时谷风.合肥西部南唐墓清理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8(3).
[6]扬之水.宋元金银首饰的样式与工艺.上、中、下集.
(作者简介:朱佳芳(1990.10-),女,湖南人,大学本科,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