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一战期间”,民族工业,“黄金时代”
  [中图分类]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1—0019—03
  
  华东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中有一读图思考,要求学生看下图后,说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
  
  这幅图主要是培养学生依据图示,提取有效信息、读图思考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民族工业在20世纪前30年的发展趋势是,由上升、快速发展到发展减缓(或表述为进人“黄金时代”到走下坡路);图中新增工厂数和资产额的增减变化是判断的依据。该题没有用类似教科书上的发展变化的坐标图,那种图看不到数据;用柱状呈现数据,暗含着起伏的曲线,由此让学生来判断、说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这样就考查了思维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更主要的是,该图正确地反映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
  有些教师看到此图后很不理解,说将民族工业“ 黄金时代”的时间搞错了,教科书上不是说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吗?怎么图中1914--1918年的数据还不及一战后呢?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怎么图中将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向后延至20年代?
  出现这样的反应说明部分教师的教材观尚未转变。在过去集中管理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对教科书的表述是不容置疑的。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教科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以为教科书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教学在很多情况下沦为‘教教科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再把教科书作为“圣经”顶礼膜拜,而应该非常清醒地意识到教科书只是课程资源之一,教学需要对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筛选。”
  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的生产力,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端于洋务运动,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新式企业,从而产生了近代民族工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清末新政中,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近代工业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以往统一教科书和目前新课标的初中教科书,对“黄金时代”的表述比较简单,对“黄金时代”存在的时间段,要么明确“一战期间”,要么模糊不清,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对“黄金时代”的时间认定绝对化。比较几种版本表述的差异,再看看最新的学术研究,就此问题,可以反思教学如何进行创新。
  
  一、五种版本教科书对“黄金时代”的表述
  
  对近代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表述,以下五种版本如是说:
  人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北师大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爱国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
  华东师大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1923年前后。”
  岳麓版:“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川教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不难看出,除北师大版含混不清,其他四种版本都采用了“一战期间”说。岳麓版与华东师大版的表述相对完整,岳麓版把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分为辛亥革命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个不同发展程度的阶段,但没有指出“黄金时代”的结束时间。华东师大版虽然也采用“一战期间”说,但却明确指出“黄金时代”一直延续到1923年前后。那么,到底怎样表述才更接近历史史实呢?我们再来看学术界的看法。
  
  二、学术界对“黄金时代”的研究
  
  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和吴承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代表了改革开放前十年学术界的认识。该书说:“从1895年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这一时期统称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段,大战后的一个时期则是它进一步发展的阶段。”“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它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被称作‘黄金时代’。这个发展趋势,在战后还持续了一段时间”。这已很清楚地说明,即使是一战爆发后进人所谓“黄金时代”,也不是到大战一结束就不再持续了。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虞和平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化历程》,荣获了国家图书奖。该书在论及这一点时认为,辛亥革命后,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发展具有了某些有利的客观和主观条件,“在这些有利条件下,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曾一度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势头,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代’。”但从1922年起又转向衰退。所以说,“黄金时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无论是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北京政府(北洋军阀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法规和政策,鼓励创办工商业,从而掀起了以“创办实业”为口号的国家建设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期间,列强放松经济侵略促进了这一发展势头,属于次要原因。
  再有,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经济史学家杜恂诚统计,从1840年到1911年的72年中。中国历年所设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总共约953家,创办资本额总计20380.5万元,而从1912年到1927年的16年中,中国历年所设创办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总数约达1984家,创办资本额总计45895.5万元。无论就创办的企业数量或创办资本总额而言,后16年都超过了前72年的总和。他还统计,1914--1918年这5年中,新设企业539家,创设资本11934万元;而一次大战后的1919---1922年这4年中,新设企业673家,创设资本达21235.3万元,远远超过前5年的数字。由此可以证明:从1912年开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一战后发展势头仍未减退。
  杜恂诚教授还认为,在1923年之后,“黄金时代”仍未衰退。据他的统计,1923--1927这5年,新设企业共608家,创办资本额共约10322.7万元。这5年新设企业的数量超过了1914至1918年5年间的数字,资本额也接近那5年的水平。所以,他的结论是:“看来,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重新加强,中国的产业资本还是有所发展,正如一次大战前,列强在华经济势力没有减弱时,中国产业资本有所发展一样。”
  根据上述学术界的学术研究可知,本文试题图 表中所示“黄金时代”发展的年限到1927年是能够成立的,起码到20年代初是没有疑问的。对民族工业“黄金时代”的时间判断,仅仅局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显然属于过于保守,或是主观武断的说法。
  
  三、厘清之后的思考
  
  为什么一些老师对“黄金时代”的认识只认教科书的表述呢?除了教材观问题和专业知识狭窄之外,还与他们的经济史常识有关。因此,对有关教学内容和教科书的编写,笔者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1 应该认识到经济现象是一个过程,有它的继承性和延续性。经济史和政治史是有区别的。由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长期以来是以政治史为主要线索,因此,我们习惯了以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始和终结来叙述历史、书写历史,并要求经济现象与历史事件完全吻合,首尾一致。如辛亥革命,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武昌起义到中华民国成立,结论可以说结束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经济现象的发生不是这样,它不是一个事件,不会突然发生,也不会骤然消失,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一个重要经济现象的变动,不管是土地、税收等制度的改革,或是新生产方式的建立,都不是靠一纸命令就可实现的,也不是靠搞一场群众运动或暴力革命就能成功的。同样,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惯性,不是像汽车刹车那样可以戛然而止。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经济现象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不能想当然地判断经济的发展和结束。
  
  2 应该加强经济史的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本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敏感性,目前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及其教科书,总是把政治史作为重点。初中的所谓“学习主题”绝大多数属于政治史范畴。高中的“学习专题”更是人为地将历史分割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而且把政治列在首位。有专家在谈到这种现象时说:“历史内容包罗万象,领域众多、相互联系和重叠,实在无法进行人为的割裂……即使认可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可以彼此割裂,政治文明史作为第一模块也是值得商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中国近代史,只有“半个”学习主题是涉及经济史的(即:经济和社会生活),只有一项内容标准(即: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是属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实在太少了。这样,有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就无法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近代社会以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为特征,因此,加强近代经济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3 教科书应该采用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就目前中学教师的基本水平和基础教育的现状来说,教科书在新课程推行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不仅要体现课改的理念,还应反映学术研究的新成果。教科书的编写要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尊重史实,把历史的真相告诉学生,解释要尽量客观。如对“黄金时代”的表述,不能为了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为了说明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控制,而无视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民国成立后各种内在因素起促进作用。
  在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大纲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内容比较完整,现在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仅就张謇的企业,要求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这就难免以偏概全。近代中国有成就的民族企业家不只张謇一人,张謇企业的衰落有其特殊原因,不能说明整个民族工业的状况。课标的要求导致教科书忽略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突如其来地就进入了“黄金时代”,有的甚至连“黄金时代”都不提。课程内容应该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初步发展、到进一步发展的基本线索,还要重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受到的摧残,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特点。
  采用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也是为了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学风。教科书是一线师生教与学的主要依据,科学严谨是其生命,求真求实是其根本。一个时间段的模糊,一句话表达的不准确,都有可能造成师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历史教科书应该最大限度地追求真实、完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尤其是可视化资源创设的情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有效促进技能的掌握。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既要有情境的连贯性,又要有针对性。创设情境要充满新意,想象空间大,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使学生身临其境,便于技术的掌握以及重难点的突破。本文就小学低年级的立定跳远单元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发展的有效促进。  
对史诗级直男癌傅雷来说,妻子朱梅馥是他终生的避难所。  朱梅馥比傅雷小五岁,是傅雷的远方表妹。因生在蜡梅盛开之时,父亲希望她一生绽放如梅,有着凌寒独自开的傲气,也有着忽然一夜清香发的福气,于是为她取名朱梅福。嫁给傅雷后,婆母居高临下地训话:“你生来就是伺候我儿子的女人!”傅雷也嫌弃她的名字太俗,便将那喜气洋洋的“福”,改成了芬芳袅袅的“馥”。音未变,意却大不同——福气于她,从此不再重要,用一生的芬
一千多年前的七月初七夜,金陵城中,少女们一早穿上新衣,在月下焚香祝祷,祈盼与良人早遇。  月出不久,就下起小雨,缠缠绵绵,下了一夜。  民间把七夕这天下的雨称为“相思雨”,因为那是牛郎织女相遇时流的泪,有人说,它预示着人间将有情种诞生。  这一年的七夕节注定不寻常。早在年初,镇守金陵的武将李昪自立为帝,建立南唐。而备受器重的吴王李璟也在这一夜,喜获第六子。这孩子天生两个瞳孔,宽额头,高鼻子,风姿俊
当代英国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同理,若想成为一名幸福的体育教师,要怀揣着梦想,带着希望行走在逐梦的路上;想做事,会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爱体育教育事业,更要具有爱的能力。  一、希望,收获着满满幸福  看着自己所写的再熟悉不过的教育专著《教师“天大”的事儿》,一遍又一遍地品读,像欣赏自己
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懂得某些香精能起到消毒作用,也可治疗疾病,并广泛用于庆典和祭祀活动。埃及文化的扩张,使芳香艺术传到地中海彼岸。古希腊人认为香水是众神的发明,代表神的降临和祝福,狂热地从国外进口大量香精油,再混合香料粉末,制成了香水。古羅马时代,人们对香水的痴迷更甚,把整个房屋弄得香气四溢,甚至马匹、战旗上都要喷上香水。  但中世纪欧洲人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弄得香香的?其真实原因令人瞠目结舌
摘 要 清末民初我國政治体制之所以得以平稳转型,原因之一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武装斗争未在清王朝灭亡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这可以从颇有拔高之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发动的十次起义的人员、经费、区域及影响四个方面看出。原因之二是袁世凯势力集团对革命派议和,对清廷逼宫,这直接导致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转型规避了军事战争,而呈现出平稳过渡的特征。至于袁世凯选择和平方策的原因,在于他有强烈的去清之心。   关键词
[关键词]詹天佑,立德树人,育人本位  本课围绕主题“人字是如何打造的”展开探讨,从接地气的甲骨文的“人”字引入,以“人字形线路是如何打造的”开篇,再上升为“伟人詹天佑是如何打造的”,最后落脚点在“我们(师生)该如何打造人字”。全课以“人”字贯穿,把伟人放在时代中来讲述、评说,让学生从伟人身上感悟如何立人是教学灵魂。材料选取力求精简、多元,尽力给学生展示丰满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自己去感悟,避免说教。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历史资料,口述史料  [中国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4—0019—02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附有“教学活动建议”。这些建议,大部分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密切相关。笔者试以收集资料和调查访问两种教学活动为例,以初中课标中的建议为典型,谈谈对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制定与表述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例一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
1931年7月,宋庆龄的母亲去世,宋家的治丧过程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颜福庆。在表示过哀悼后,颜福庆提出一个请求,将各界赠送的巨额丧仪捐赠出来建造医院。  原来,身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前身)首任校长的颜福庆,为了医学院的发展,决心创办医学院的实习医院——既可为教学所用,又能培养医务工作者。在他的倡议下,上海各界名流召开会议,宣布发起中山医院筹备会,并联名签署《筹建中山医院缘起》。 
刘伯温在历史上有两种形象:在官方记载里,他是朱元璋的机密辅佐,为明朝开国做出重要贡献,虽然很牛,但还是“人”的形象;在民间传说里,他通晓天文历数,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还常显灵,制造了很多神迹,简直就是“神人”。  鲁迅说,诸葛亮到《三国演义》里“多智而近妖”,不是人了;相比之下,刘伯温比诸葛亮“走”得更远,不是妖或人,而是神。  其实,刘伯温在世时,已有人主动联系他,给钱给资源,要捧红他,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