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拜访是否成功,我一直有一个标准:销售人员说的话比客户多,这次拜访基本就是失败的。
“我想掐死这帮家伙!”
几年前,我给一家集团公司做培训,学员都是相对有经验的销售。培训中有一个情景模拟的环节,拜访客户的高层一小时。
由于是训练,客户的高层就由这家集团公司的高层扮演。董事长扮演客户的董事长、财务总监扮演客户的财务总监,依次类推。
面对自己老板谈话,比真正的客户难多了,一不小心饭碗都丢了。于是这帮销售一宿没睡,认真准备。
拜访过程我就不说了,模拟完毕,我先询问销售人员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拜访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客户的沟通非常顺利,客户肯定对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又回头找到了董事长,请他对拜访的过程进行评价,董事长默默地想了一会,温柔地说了一句:“我想掐死这帮家伙!”
询问其原因,董事长说:“一共一小时的会谈,他们先是寒暄、瞎扯,大约用了5分钟;接着开始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英明神武,用了大约15分钟;然后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无所不能,又用了大约15分钟;最后又花了大约10分钟介绍自己的服务、样板客户等等,根本就没给我几分钟时间说话。我刚想说,他们结束拜访了。”
“我就纳闷了,这些东西宣传资料上不都有吗?我请他们来,难道就是要他们做移动的产品宣传手册?”
销售为何成话痨?
实际拜访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80%的时间都是销售在滔滔不绝地演说,剩下20%的时间里,销售在美美地回味自己的滔滔不绝。
一次拜访是否成功,我一直有一个标准:销售人员说的话比客户多,这次拜访基本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销售如此爱说话?
他们会告诉你很多理由,比如,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优势,控制住谈话的方向,客户愿意听等等。
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销售这样做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他们会认为,介绍公司总没错吧,介绍产品总没错吧,介绍服务总没错吧,所以我说话总没错吧?
你错了!
销售是一门提问的学问,不是一门陈述的艺术。好的销售总是从提问开始,没有客户希望你垄断整个谈话。
销售之所以不愿意提问,原因大致有四:
1.对客户的业务知识不了解,怕露怯。
2.不知道应该了解什么。
3.不知道怎样倾听。
4.不知道怎样提问。
对于第一个问题,没什么可投机取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重要的是剩下的那三个问题。
你应该了解什么
需求类问题
这里说的需求,不是简单的客户需要买什么。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了解每个采购影响者希望解决什么样的组织问题,如提高产能、提高准时交货率;
二是了解每个采购影响者需要满足什么个人利益,如得到领导赏识、在下属面前树立权威,或者干脆就是少加班;
三是了解客户的概念,也就是客户觉得他们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产品、方案)解决好。
决策类问题
包括谁参与这次采购(有些参与采购的人并不会出现在选型小组里),他们的决策顺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倾向性、相互关系、在这次采购中的作用以及对这次采购的看法,当然还要了解预算是多少。
竞争类问题
这里说的竞争对手是广义的。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对手外,还泛指一切造成本次采购完蛋的因素。比如,本来打算买台汽车的,最后变成了租车的方案,这也是竞争。
谁是你的对手,每个采购影响者对每个竞争对手的看法和支持度,本次采购中你在客户眼里的相对竞争对手的位置,客户为什么对竞争对手感兴趣,都是需要你去了解的。
当然这三类问题还都是基本内容,肯定还会有其他一些随机的事情出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和建立信任一样,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变化的,这不是哪一次拜访要了解的,而是每一次拜访都要了解的。
听出话外音
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部门的一个弟兄在南方一座城市打一个单子。竞争非常激烈,斗来斗去,项目有些僵持了。于是他把我拉过去,希望我帮他找到项目的突破点。
分析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让我去拜会客户的一位总监——这位总监是对手的铁杆支持者。
这是把领导往火坑里推。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
到了客户那里,先是假装真诚地感谢那位总监一番。总监也露出一副热情的模样,接下来两个虚伪的人,开始了一场毫无诚意的谈话。
前面虚伪的话就不赘述了,谈话当中,这哥们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项目一部分用你的产品,一部分用你们对手的产品,能做好接口吗?
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丝毫的难度,我肚子里放着好几个答案。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当时我脑子里有几种猜测:
1.他忽悠我,暗示会用我们一部分产品,别那么急着公关。
2.我如果回答不能,就揪住了我的小辫,揪死我拉倒。
3.他遇到了一个外部压力,让他直接干掉我们不可能了。
我没法确认到底是哪一种情况的,于是就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谈话结束,出了客户的公司,马上让随行的弟兄去找内线打听一下。
消息很快传来了。原来前两天,客户公司的一位常务副总,去北方一家同业公司参观,那家公司恰巧用的是我们的产品,就顺便表扬了一下我们。常务副总并不负责本次选型,回来只是跟这位总监说了两句,算是表扬了我们一下。但这位总监就彻底糊涂了,不知道领导到底有没有深意。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个问题。
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我们找到那位常务副总,做了些工作,算是找到了一个强援。不多久,单子就“听”下来了。
倾听的技巧
倾听看似容易,但是同样的话,高手和你听到的东西会可能完全不一样。
1.抑制住你说话的冲动。
这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老销售,他们知道得太多了,客户没说两句话,他们就认为自己知道客户的想法,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冲上去解释或者炫耀。 可是每个客户购买东西的理由都是那样的截然不同,你凭什么猜得准?
鸡为什么过马路,只有鸡知道,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听完客户所有的陈述再说吧。那种动不动就对客户说“你先听我说!”的销售都应该杀头。
2.善于回应。
倾听不是不说话,否则客户以为你睡着了,是需要不断回应的。
回应有三种方式:
初级的“哼、哈”就可以了,表明你还醒着。
中级方式是拍马屁,比如说,“你对这个问题认识太深刻了”“你太专业了”“你这都是为公司着想”。
高级方式是总结式,每当客户说完一段话,你马上说类似这样一句:我理解张处长的意思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2、3,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这样说话需要点功力,因为客户说话的条理性通常都比较乱,基本都是想起什么说什么。但是你一旦总结出来,客户立马对你刮目相看。
总结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客户补充。如果客户说:“还有一点我要补充一下。”记住,补充的这点最重要。
3.重复强调式。
当客户说出一个重要事实的时候,比如,客户说:“我们今年的业务增长了27%”,你马上重复强调27%这个数字,“27%啊,真不容易!”这时候,客户就知道你和他关心的事情是一致的。
4.一定要记录。
不管客户说什么,只要是正式的拜访,客户一张嘴,你立马就应该拿出一个本子来做记录状。
记住,本子越大越显尊重。千万不要拿个小学生作业本去充门面,那会让客户感觉你在应付他。
当然,至于你是不是真的记了,不重要,哪怕是在画小人,也没关系。有时客户也是瞎说,真的没必要记录。但是一定要让他感觉你是在认真听。
5.设身处地地听。
不但要听出客户的谈话内容,还要听出客户的感受。感受比内容重要。
比如,客户说:“小李真是个人才,可惜总是改不了臭脾气,又和老板杠上了。”这句话你听出什么?
如果你仅仅听出小李脾气不好,爱吵架,那就错了。客户真正的意思是:我很爱才!
你要理解你的客户的感受,而不是小李的感受,然后顺竿爬。
6.听话听音。
这个很难,需要点经验。“听音”的意思是听出客户话里的背景。一旦你了解背景,针对背景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听话听音。
简单易学的提问招数
这是最难的部分了。销售中讨论“问”这个字的书可谓车载斗量,可见其重要性和难度。当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PIN了。不过SPIN学起来太麻烦,咱们今天说几个简单易行的提问招数。保证一看就会,一学就懂。
事实与感受类提问法
如果我问你,海飞丝牌矿泉水是什么滋味?你十有八九会告诉我:洗发水味。
宝洁公司真出矿泉水,也绝不会往矿泉水里放洗发水。可我们仍然认为它就是那个味道。这就是销售中“认知大于事实”的理念。
简单解释就是:面对一个问题,客户认为重要才重要,而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这个理念应用到提问上,可以分为两个相关的提问模式:
首先问事实类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每个月的话费是多少?你的准时交货率是多少?等客户回答完毕,比如,客户说话费是25万,准时交货率是87%。
你接着问一句感受类问题:你对这个费用满意吗?你怎么看87%这个数字?客户认为费用太高,或者87%这个数字太低,问题才成立,也才需要解决。
如果客户说了25万,你马上说,太高了!用我们的肯定能降低,这就错了。因为你根本没照顾客户的感受。客户可能回答,“25万说明我的业务红火,这不算多,我们一个月招待费就250万”,你是不是就傻了?
他想解决的问题才是问题,否则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跷跷板式提问法
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问完后,客户承认了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掏出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然后大叫一声:俺的东西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这样做,比如手机套餐方案。但如果是复杂的产品或方案,比如一套控制系统,就不行了。
这时候还有一种提问方法,也是两个组合,叫跷跷板提问法。
客户承认了问题后,马上这样问:“李处长,你觉得这个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这样提问可以让客户先分析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提出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因为即使同样的问题,也往往可能是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准时交货率很低,可能是客户原因,可能是设备原因,可能是管理原因。贸然提出解决方案,很可能驴唇不对马嘴。
这是第一次跷,向问题一端倾斜。
客户回答完原因之后,马上再接上一句:“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呢?”
这个问句,威力巨大,很可能直接把客户拉成你的同盟。面对问题,客户十有八九想过怎样解决,他有满腹的想法想告诉你。如果你方案里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立马就会支持你。
人们都会誓死捍卫自己说出的话和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向另一边跷了。
反问提问法
新销售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当客户问他问题的时候,他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答案,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客户。
比如,客户问:最快多长时间可以送货?他马上答曰:七天。
答完了呢?客户可能默不作声地离开了。
客户问你问题,往往有一个背景。比如,刚才问多长时间,他可能是希望三天后用你的产品。这时候,如果你反问一句:王老师,很着急吗?这时候客户很容易说出原因,一旦说出原因,你就可以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比如说:王老师如果很着急,我们可以提供加快服务。
做销售要相信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后面都有一个背景。反问提问法就是要挖掘出这个背景是什么。当然了,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反问,关键点上反问几次就可以了,否则客户会认为你有毛病。
这是几个简单的提问技巧,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提问是一项复杂的学问,它涉及文化问题、语言环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好的销售都是好的提问者。
销售永远不是客户的答案,相反,客户是销售的答案。你想寻找答案,就需要拿起提问和倾听这两个武器。无论你知道什么,也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要记住,真正的销售都是从提问开始。
“我想掐死这帮家伙!”
几年前,我给一家集团公司做培训,学员都是相对有经验的销售。培训中有一个情景模拟的环节,拜访客户的高层一小时。
由于是训练,客户的高层就由这家集团公司的高层扮演。董事长扮演客户的董事长、财务总监扮演客户的财务总监,依次类推。
面对自己老板谈话,比真正的客户难多了,一不小心饭碗都丢了。于是这帮销售一宿没睡,认真准备。
拜访过程我就不说了,模拟完毕,我先询问销售人员的感受。大家纷纷表示,本次拜访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与客户的沟通非常顺利,客户肯定对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又回头找到了董事长,请他对拜访的过程进行评价,董事长默默地想了一会,温柔地说了一句:“我想掐死这帮家伙!”
询问其原因,董事长说:“一共一小时的会谈,他们先是寒暄、瞎扯,大约用了5分钟;接着开始介绍自己的公司如何英明神武,用了大约15分钟;然后宣传自己的产品如何无所不能,又用了大约15分钟;最后又花了大约10分钟介绍自己的服务、样板客户等等,根本就没给我几分钟时间说话。我刚想说,他们结束拜访了。”
“我就纳闷了,这些东西宣传资料上不都有吗?我请他们来,难道就是要他们做移动的产品宣传手册?”
销售为何成话痨?
实际拜访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80%的时间都是销售在滔滔不绝地演说,剩下20%的时间里,销售在美美地回味自己的滔滔不绝。
一次拜访是否成功,我一直有一个标准:销售人员说的话比客户多,这次拜访基本就是失败的。
为什么销售如此爱说话?
他们会告诉你很多理由,比如,让客户知道我们的优势,控制住谈话的方向,客户愿意听等等。
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大部分销售这样做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寻求自己内心的安全感。
他们会认为,介绍公司总没错吧,介绍产品总没错吧,介绍服务总没错吧,所以我说话总没错吧?
你错了!
销售是一门提问的学问,不是一门陈述的艺术。好的销售总是从提问开始,没有客户希望你垄断整个谈话。
销售之所以不愿意提问,原因大致有四:
1.对客户的业务知识不了解,怕露怯。
2.不知道应该了解什么。
3.不知道怎样倾听。
4.不知道怎样提问。
对于第一个问题,没什么可投机取巧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重要的是剩下的那三个问题。
你应该了解什么
需求类问题
这里说的需求,不是简单的客户需要买什么。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了解每个采购影响者希望解决什么样的组织问题,如提高产能、提高准时交货率;
二是了解每个采购影响者需要满足什么个人利益,如得到领导赏识、在下属面前树立权威,或者干脆就是少加班;
三是了解客户的概念,也就是客户觉得他们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产品、方案)解决好。
决策类问题
包括谁参与这次采购(有些参与采购的人并不会出现在选型小组里),他们的决策顺序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倾向性、相互关系、在这次采购中的作用以及对这次采购的看法,当然还要了解预算是多少。
竞争类问题
这里说的竞争对手是广义的。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对手外,还泛指一切造成本次采购完蛋的因素。比如,本来打算买台汽车的,最后变成了租车的方案,这也是竞争。
谁是你的对手,每个采购影响者对每个竞争对手的看法和支持度,本次采购中你在客户眼里的相对竞争对手的位置,客户为什么对竞争对手感兴趣,都是需要你去了解的。
当然这三类问题还都是基本内容,肯定还会有其他一些随机的事情出现,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和建立信任一样,以上所有的内容都是变化的,这不是哪一次拜访要了解的,而是每一次拜访都要了解的。
听出话外音
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有一次,我部门的一个弟兄在南方一座城市打一个单子。竞争非常激烈,斗来斗去,项目有些僵持了。于是他把我拉过去,希望我帮他找到项目的突破点。
分析的方法也很简单,他让我去拜会客户的一位总监——这位总监是对手的铁杆支持者。
这是把领导往火坑里推。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上。
到了客户那里,先是假装真诚地感谢那位总监一番。总监也露出一副热情的模样,接下来两个虚伪的人,开始了一场毫无诚意的谈话。
前面虚伪的话就不赘述了,谈话当中,这哥们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项目一部分用你的产品,一部分用你们对手的产品,能做好接口吗?
回答这个问题没有丝毫的难度,我肚子里放着好几个答案。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当时我脑子里有几种猜测:
1.他忽悠我,暗示会用我们一部分产品,别那么急着公关。
2.我如果回答不能,就揪住了我的小辫,揪死我拉倒。
3.他遇到了一个外部压力,让他直接干掉我们不可能了。
我没法确认到底是哪一种情况的,于是就给了他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谈话结束,出了客户的公司,马上让随行的弟兄去找内线打听一下。
消息很快传来了。原来前两天,客户公司的一位常务副总,去北方一家同业公司参观,那家公司恰巧用的是我们的产品,就顺便表扬了一下我们。常务副总并不负责本次选型,回来只是跟这位总监说了两句,算是表扬了我们一下。但这位总监就彻底糊涂了,不知道领导到底有没有深意。于是才有了上面那个问题。
接下来就好办多了,我们找到那位常务副总,做了些工作,算是找到了一个强援。不多久,单子就“听”下来了。
倾听的技巧
倾听看似容易,但是同样的话,高手和你听到的东西会可能完全不一样。
1.抑制住你说话的冲动。
这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尤其对于老销售,他们知道得太多了,客户没说两句话,他们就认为自己知道客户的想法,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冲上去解释或者炫耀。 可是每个客户购买东西的理由都是那样的截然不同,你凭什么猜得准?
鸡为什么过马路,只有鸡知道,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听完客户所有的陈述再说吧。那种动不动就对客户说“你先听我说!”的销售都应该杀头。
2.善于回应。
倾听不是不说话,否则客户以为你睡着了,是需要不断回应的。
回应有三种方式:
初级的“哼、哈”就可以了,表明你还醒着。
中级方式是拍马屁,比如说,“你对这个问题认识太深刻了”“你太专业了”“你这都是为公司着想”。
高级方式是总结式,每当客户说完一段话,你马上说类似这样一句:我理解张处长的意思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1、2、3,不知道我理解得对不对。
这样说话需要点功力,因为客户说话的条理性通常都比较乱,基本都是想起什么说什么。但是你一旦总结出来,客户立马对你刮目相看。
总结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客户补充。如果客户说:“还有一点我要补充一下。”记住,补充的这点最重要。
3.重复强调式。
当客户说出一个重要事实的时候,比如,客户说:“我们今年的业务增长了27%”,你马上重复强调27%这个数字,“27%啊,真不容易!”这时候,客户就知道你和他关心的事情是一致的。
4.一定要记录。
不管客户说什么,只要是正式的拜访,客户一张嘴,你立马就应该拿出一个本子来做记录状。
记住,本子越大越显尊重。千万不要拿个小学生作业本去充门面,那会让客户感觉你在应付他。
当然,至于你是不是真的记了,不重要,哪怕是在画小人,也没关系。有时客户也是瞎说,真的没必要记录。但是一定要让他感觉你是在认真听。
5.设身处地地听。
不但要听出客户的谈话内容,还要听出客户的感受。感受比内容重要。
比如,客户说:“小李真是个人才,可惜总是改不了臭脾气,又和老板杠上了。”这句话你听出什么?
如果你仅仅听出小李脾气不好,爱吵架,那就错了。客户真正的意思是:我很爱才!
你要理解你的客户的感受,而不是小李的感受,然后顺竿爬。
6.听话听音。
这个很难,需要点经验。“听音”的意思是听出客户话里的背景。一旦你了解背景,针对背景解决问题,就比较容易了,上面的案例就是典型的听话听音。
简单易学的提问招数
这是最难的部分了。销售中讨论“问”这个字的书可谓车载斗量,可见其重要性和难度。当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PIN了。不过SPIN学起来太麻烦,咱们今天说几个简单易行的提问招数。保证一看就会,一学就懂。
事实与感受类提问法
如果我问你,海飞丝牌矿泉水是什么滋味?你十有八九会告诉我:洗发水味。
宝洁公司真出矿泉水,也绝不会往矿泉水里放洗发水。可我们仍然认为它就是那个味道。这就是销售中“认知大于事实”的理念。
简单解释就是:面对一个问题,客户认为重要才重要,而不是你认为的那样。这个理念应用到提问上,可以分为两个相关的提问模式:
首先问事实类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每个月的话费是多少?你的准时交货率是多少?等客户回答完毕,比如,客户说话费是25万,准时交货率是87%。
你接着问一句感受类问题:你对这个费用满意吗?你怎么看87%这个数字?客户认为费用太高,或者87%这个数字太低,问题才成立,也才需要解决。
如果客户说了25万,你马上说,太高了!用我们的肯定能降低,这就错了。因为你根本没照顾客户的感受。客户可能回答,“25万说明我的业务红火,这不算多,我们一个月招待费就250万”,你是不是就傻了?
他想解决的问题才是问题,否则再大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跷跷板式提问法
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问完后,客户承认了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掏出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然后大叫一声:俺的东西正好能解决这个问题?
简单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这样做,比如手机套餐方案。但如果是复杂的产品或方案,比如一套控制系统,就不行了。
这时候还有一种提问方法,也是两个组合,叫跷跷板提问法。
客户承认了问题后,马上这样问:“李处长,你觉得这个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这样提问可以让客户先分析原因。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提出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因为即使同样的问题,也往往可能是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准时交货率很低,可能是客户原因,可能是设备原因,可能是管理原因。贸然提出解决方案,很可能驴唇不对马嘴。
这是第一次跷,向问题一端倾斜。
客户回答完原因之后,马上再接上一句:“你觉得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好呢?”
这个问句,威力巨大,很可能直接把客户拉成你的同盟。面对问题,客户十有八九想过怎样解决,他有满腹的想法想告诉你。如果你方案里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立马就会支持你。
人们都会誓死捍卫自己说出的话和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是向另一边跷了。
反问提问法
新销售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当客户问他问题的时候,他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答案,然后迫不及待地告诉客户。
比如,客户问:最快多长时间可以送货?他马上答曰:七天。
答完了呢?客户可能默不作声地离开了。
客户问你问题,往往有一个背景。比如,刚才问多长时间,他可能是希望三天后用你的产品。这时候,如果你反问一句:王老师,很着急吗?这时候客户很容易说出原因,一旦说出原因,你就可以针对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比如说:王老师如果很着急,我们可以提供加快服务。
做销售要相信一个道理:很多事情后面都有一个背景。反问提问法就是要挖掘出这个背景是什么。当然了,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反问,关键点上反问几次就可以了,否则客户会认为你有毛病。
这是几个简单的提问技巧,比较容易上手。但是提问是一项复杂的学问,它涉及文化问题、语言环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它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好的销售都是好的提问者。
销售永远不是客户的答案,相反,客户是销售的答案。你想寻找答案,就需要拿起提问和倾听这两个武器。无论你知道什么,也无论你面对什么样的客户都要记住,真正的销售都是从提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