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晓的《法华经》观初探r——兼与智者大师比较

来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罗学僧元晓非常重视《法华经》,一方面,他对《法华经》的注释较多,仅次于《大乘信论》;另一方面,他在自己的其他注疏中引用了《法华经》“一大事因缘说”“一乘说”和“久远佛说”等核心观点.元晓的《法华经》观受到了智者大师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有很大的不同.元并没有如智者大师一样将《法华经》置于极高的位置,而是认为《法华经》和其他佛教经典一样,都是佛陀所说之法,都是真实之义.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二人各自面对的问题不同.
其他文献
大力推进农林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当前农林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思想观念陈旧、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教学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问题。校友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后备军”“方向标”“推进器”及“黏合剂”等价值耦合作用。基于“校友+”视角高校可以从教育理念、培养体系、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和评价机制构建“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发挥的作用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正式落实之后,国有企业所面对的监管环境就逐渐变得越发复杂。在这种较为特殊的情形下,国有企业想要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就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原有的监督体系做出相应的完善,而这也就需要将内部审计监督和财会监督做出协同化的发展,因此围绕这一点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减税降费”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济效应也在不断增强,对企业降低成本、减轻税负和科技创新等均产生重要促进作用。但政策实施过程中,“减税降费”在“去”“降”“补”三个层面仍存在些问题,影响政策落地。因此,应当加大清理僵尸企业和供给冗余,推进结构性去杠杆;深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补足科技创新进步、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短板,以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述了小说家格林厄姆· 格林是如何成功地展现英国本土风貌的.人性因素包含着众多可能,格林想要表达的是当天真者遇到堕落、欲望或经验者时,后者必将被前者所击倒,想象力终
《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句关键语词“施”,历来有“易”“与”“劾”“弛”等解说,遂致此章语义异说纷繁、扞格难以畅达。从《论语》文本内证入手,辨析其所见六处“施”之语义,分析《微子》“君子不施其亲”章四个不同层次事项的逻辑关联,参合周公治国用人理念的历史文献,“施”释为“施行”更为合理,全句意为“君子不应该无缘无故施惠于家庭亲戚”。
随着社交媒体的进一步普及,衍生出了结合社会化特征和电子商务特征的社会化商务,并且成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而社会化商务意愿因其能够预测消费者行为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研究利用Citespace从WOS(Web of Science)中搜集了674篇关于社会化商务意愿的学术论文,对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以期对该领域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2015年发布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下文简称《商英国标》)给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办学指明了方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经济全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的高度融合和资源的深度共享缩短了知识传播时间,拓宽了知识传播路径,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并带来新机遇,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拓展了理论研究平台,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扩大了宣传传播渠道。网络媒体技术融合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加剧境外敌对势力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我国传统意识形态建设的话语权,增加了融媒体平台的监管难度,使得教育队伍对网络媒介的驾驭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面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校要以融媒体技术为载体,通过加
“舟”和“水”组合在一起,构成中国文化传统里独特的意象。从作为普通自然物与交通工具,到运用于文学艺术典籍中,“舟水”意象逐渐被比拟到执政者与老百姓的关系上来,并演变成一个政治历史上关于执政规律的定律。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深谙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舟水关系”:列强蚕食的中国近代史中,一条“红船”开启了至暗时刻的探索前行之路;山河破败的革命时期,党群同乘“冲锋之舟”共战激流;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撑起“和平之舟”,逆水而行争上游;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乘着“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之舟”,坚定不移地带领
《草枕》是夏目漱石早期代表作之一,主题围绕“美”展开,颇受学界关注。以往研究多强调其艺术审美的纯粹性,主张其美学的核心理念是“非人情”。基于文学发生学的立场,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和美学诠释,则可发现《草枕》中核心话题并非对“美是什么”的解答,而是寻找“发现”美的方法,即确立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观照”美学,而且这一美学理念是在东西、古今比照的框架下展开的,具有一种向外的指涉,也借此完成了由小说美学向伦理学的延展和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