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人物传记阅读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下面我们来熟悉人物传记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回忆录等形式。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
(1)时间。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 初,如:绍兴初;②年号 具体年代,如:绍兴三年;③年号 中,如:天监中;④年号 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如“甲子”、“乙卯”“丙寅”、“壬辰”、“癸丑”等等。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外,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新安”就是“担任新安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段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高考以及我们平时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
明确了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和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选文的这个特点后,那么,有助于我们寻踪觅迹,“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的内容呢?笔者认为,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明确谁是主要人物,明确谁是次要人物,明确谁是对比人物,明确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明确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明确对比人物的可比性明确,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语文考查试题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对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还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
具体说来,我们阅读人物传记感知传记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通读 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文本,要从头到尾,仔细通读。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认真读完。
2.圈画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3.跨“难” 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大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是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对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4.借助 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怎样解答人物传记阅读题呢?
(1)对于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试题,主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并将词语置于文本整体环境中理解。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要注意细节描写;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
(2)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也可大胆质疑,比如,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3)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还应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4)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
总而言之,要想透彻地阅读理解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文本,准确地解答好人物传记阅读类题目,我们必须准确清楚阅读文本的“六境”,即时间情景、地点情景、官职情景、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时间情景要依据年号和干支来判断;地点情景要注意籍贯和任职地;官职情景要了解职分与权力,因为事与职权密不可分;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阅读时,只有把这些理解透了,才能对实词的意思作出准确地推断,对虚词的用法作出合理的分析。翻译时,也才能将文句的意思及语气确切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来熟悉人物传记这类文章的基本写法。
一般来说,现代人物传记有自传体、回忆体、采访体、诗体、评传、小传、特写、年谱、回忆录等形式。而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所选文本,大多是选取史志上那些以记述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翔实史事)为主的传记文字。古代人物传记,通常都有下面这几部分内容:
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主要是介绍说明传主的:(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家庭经济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学识;(5)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情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素:
(1)时间。要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文献中的纪年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两种。年号纪年的标志是:①年号 初,如:绍兴初;②年号 具体年代,如:绍兴三年;③年号 中,如:天监中;④年号 末,如:建安末。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那些词儿,如“甲子”、“乙卯”“丙寅”、“壬辰”、“癸丑”等等。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那里做官。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外,还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新安”就是“担任新安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在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做什么事情。这“时、地、职”是事情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做的事一般也会不同。据此,可以把事情分开层次。
(4)人物。特别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在人物传记中,因为许多人物多是朝廷官员,所以,他们涉及的关系主要有:①与皇帝及上级之间的关系。②与事件涉及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③与下属之间的关系。④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是一般人物,就会涉及到与他(她)直接相处之人及间接影响之人的关系,很多与家庭背景有关系,比如受祖父、父亲影响等。
(5)事件。特别要注意是什么事件,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态度、观点,处理后的反映与效果,得到的评价等。
三、人物的性格作风
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三种情况,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要注意以下内容:(1)作者的直接评价。(2)注意对其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3)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文本而言,一般都包含下列这些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高考试题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二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结尾部分常交待人物或事件的结局。
通常说来,人物传记文段中出现的人物主次分明。文段开篇先介绍的人物的“姓名、籍贯、遭遇、经历、官职、品行”等,那么这个人就是选文的主要人物,其他的人物都是为写这个主要人物作的陪衬。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所做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只有篇幅长短之分,内容上概莫能外。高考以及我们平时文言文阅读训练中所接触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大多也是按此顺序来写的。
明确了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和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选文的这个特点后,那么,有助于我们寻踪觅迹,“快速阅读、了解人物的情况”,把人物事迹读个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作好信息判断题和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再能够把实词、虚词放到语境中加以推导,也一定能够准确地判断出实词、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正误,进而去理解句意,也一定会比较准确地翻译好文句。
阅读题作题的关键是阅读,不要本末倒置,光在作题技巧上打圈圈。一定要在阅读方法上下功夫,读懂了文章,技巧才起作用。
怎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文本的内容呢?笔者认为,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知人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是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明确谁是主要人物,明确谁是次要人物,明确谁是对比人物,明确谁是陪衬人物等;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明确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明确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明确对比人物的可比性明确,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语文考查试题所选文本,一般思想教育性较强,对考生具有正面影响作用,例如常选岳飞传就不选秦桧传,常选廉吏传就不选佞臣传,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质、才能、贡献、才华、特长等是完成人物传记阅读命题的重点。在行为的爱民、善于狱断、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长、教育风化,荐才、惩恶、勤政、农桑等方面品评其行为。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例如《史记》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还有其他文章中的“异史氏曰”等这是作者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要体味。此外很多传记类文章还夹杂对事件的一些议论、说明性的文字,诸如对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评价;对事件意义及社会影响的评价;对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简易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对事件的认识。这些都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还要分析文章的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理清情节线索,理清地点转换。史传文学中,人物的表现常在于它的不同地点中的不同表现,依地点理出事件——依事件带出事迹——依事迹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会价值、事件的社会意义。
具体说来,我们阅读人物传记感知传记内容时,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通读 对于人物传记阅读文本,要从头到尾,仔细通读。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认真读完。
2.圈画 对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要圈画出来,各层意思之间可以用竖线断开。“重要信息”主要指传主的姓名、官职及其变动情况、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等等;“可能干扰阅读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词术语,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官府宫廷名、科举考试和官职升降专用术语等,这些词语往往有特点含义,如果误以为是普通词语,那就会在理解上出差错。
3.跨“难” 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会选用浅易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词语都是常见或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句式大多为跟现代汉语相同的句式或是几种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写之景、所记之事、所说之物、所议之理比较好懂;专用名词术语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对那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先“跨”过去。整体感知文本时,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
4.借助 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问题,善于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这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善于借助上下文的内容和句式,善于借助试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阅读材料有出处说明或疑难注释,有时也可以借助理解。
怎样解答人物传记阅读题呢?
(1)对于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试题,主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并将词语置于文本整体环境中理解。要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要注意细节描写;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
(2)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也可大胆质疑,比如,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
(3)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还应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4)认真品读题干,抓题干中的题眼。高考文言文命题核心常表现在题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阅读就要抓住这个开门的钥匙。
总而言之,要想透彻地阅读理解古代人物传记阅读文本,准确地解答好人物传记阅读类题目,我们必须准确清楚阅读文本的“六境”,即时间情景、地点情景、官职情景、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时间情景要依据年号和干支来判断;地点情景要注意籍贯和任职地;官职情景要了解职分与权力,因为事与职权密不可分;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的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另外还需要分析表达语体色彩,是记叙、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阅读时,只有把这些理解透了,才能对实词的意思作出准确地推断,对虚词的用法作出合理的分析。翻译时,也才能将文句的意思及语气确切而恰当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