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刺槐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分析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1990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柏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一带,欧洲、非洲、日本均有栽培。1601年由法国宫廷园艺师鲁宾引种到法国宫廷庭院种植。1877~1878年,中国驻日本副使张鲁生先生将刺槐种子带回南京种植,取名“明石屋树”,当时只作庭院观赏,很少有人知晓。1897年,德国入侵山东半岛以后,从德国引种刺槐并在胶济铁路两侧大量种植。因刺槐这一物种来自国外,故常被人们称为“洋槐”或“德国槐”。刺槐于民国时期作为行道树开始在北京种植,1949年建国后,刺槐被迅速推广开来。
  [关键词]刺槐;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7-0197-01
  1 刺槐的特性
  刺槐系属落叶阔叶乔木,树高最高可达30m,最大胸径达110cm。树皮深纵裂至浅裂,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光滑,无顶芽,具柄下芽。小叶7~25枚,长1.5~5.5cm,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平滑无毛,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2个大小、软硬不等的托叶刺。蝶形花,腋生总状花序长10~20cm,花冠白色,有清香气,花序轴细而下垂,雄蕊10枚。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cm,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常带较淡色的斑纹。4~6月开花,7~9月荚果成熟。刺槐系喜光树种,不耐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很耐寒冷。原产地为湿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000~1500mm,7月份平均气温20.0~26.5℃,1月份平均气温1.7~7.2℃,全年无霜期140~220d。在我国年平均气温8~1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干形通直;在年平均气温5~7℃、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区,幼龄刺槐及1~3a生枝条常遭受冻害,树干分叉早而弯曲;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方,地上部分年年因冻害致死,翌春再重新萌发新枝,多呈灌木状态。
  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但它并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白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
  2 刺槐的栽培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
  刺槐对土壤适应性很强,在多种立地条件下都能够生长。但要营造速生丰产林,达到年平均材积生长量9~15m3/hm2的指标,就必须严格选择造林地。根据试验和生产实践,应选择有水浇条件的壤质间层细砂河漫滩地,阶地或在40~80cm以下质地为砂壤至壤土的山坡下部和山沟两侧排水良好、不积水地方造林。
  2.2 密度控制
  造林密度系指初植密度。刺槐顶芽萌发力弱,往往由第2或第3个侧芽萌发出旺枝,代替顶梢,因此造林密度过小常出现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圆满。初植密度适当加大,能促进树高生长,提早郁闭,培养优良干形。营造速生丰产林,一般造林密度2220株/hm2(株行距1.5m×3m)。
  2.3 造林技术
  2.3.1 细微整地
  最好于造林前一个季节整地,或再提前一些。全面整地特别适用于采伐迹地和地形不平、杂草丛生的造林地。整平地面后,全面深耕25cm以上,再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在坡地造林,带状整地一般带宽1~1.2m,深0.6~0.8m。在山地造林,穴状整地长宽各为1.0m,深0.8m;山坡下部和山沟两侧的整地应采用水平阶整地。水平阶的阶面宽0.8~1.0m,整地深0.8m。整地时,表土和生土或沙要分开,造林前表土先回填“穴”或“带”,种植后,再将生土或沙放在表层。
  2.3.2 栽植技术
  刺槐春、秋季造林皆可。带干栽植可在芽苞刚裂开露绿时。栽植深度比苗木原根颈高2~5cm,栽植过深,会降低成活率。放苗入栽植穴,根系要舒展,栽后踩实并立即浇水。当远距离运苗或考虑到生产计划安排,也可在秋季落叶后至土壤上冻期间截干造林。留干高度1~3cm,埋土高出根颈2~3cm。如遇干旱或土壤水分较少,在栽培后立即灌水。
  2.4 幼林抚育
  2.4.1 浇水
  刺槐对水分很敏感,适时浇水极为重要,一般每年浇水2~3次,雨季前1~2次,越冬前1次。
  2.4.2 间作
  林中间作农作物是以耕代抚的重要措施。一般间作低矮的豆类、花生、地瓜、棉花、瓜类等均能收到好的效果。但间作时要防止破坏刺槐根系生长。
  2.4.3 整形修剪
  主要是去掉竞争枝,对各类枝条进行适当修剪处理,控制侧枝粗度在着生主干的1/3以下,保留适宜的树冠长度,达到树冠内保持顶端生长优势,主侧分明,侧枝分布均匀,强弱均衡,通风透光,以维持林木的旺盛生长。修枝时间一般在生长季节进行。
  2.5 施肥及地力维护
  刺槐是固N力强的豆科树种,刺槐叶子含N比杨树、泡桐叶子含量高1~3倍,含P量高2~3倍;叶、根中的Cu、Zn、Fe、Mn、B均高于其它树种,尤其是MO的含量比杨、柳、泡桐、松、柏等高出5~10倍,可见MO对根瘤发育和树体速生的特定的意义。具体施肥技术与维持刺槐林地力的措施如下:
  2.5.1 施P肥是刺槐速生的关键措施
  每公顷施P2O5肥料量150kg。P素能促进内生菌根的生理活性,增加对N、P、Zn、Cu、MO的吸收,试验证明:施P肥4mg/100g,菌根侵染率为35%;施P肥2mg/100g,菌根侵染率为30%;不施P肥,菌根侵染率仅为13%。
  2.5.2 喷施稀土肥
  镧(La)系,钪(Sc)系、钇(Y)系等稀土元素均能促进光合作用加速光合产物的积累。如5月下旬、6月中旬喷施0.02%的La和MO螯合剂(即螯合稀土)刺槐叶绿素可增加11%,CK为3mg/g,喷施稀土为3.35mg/g,高生长增16%~22%,地径增长28%,并使根瘤激活。
  2.5.3 喷施硼(B)肥、锌(Zn)肥
  由于刺槐花耗B较多,种子又需要大量B、Zn元素,如欲增加产种和产蜜收益,就需于秋季(9月中)或花前半月喷施0.05%~0.1%B、Zn混合液或B溶液。这样可促进采蜜、生长、收种。
  2.5.4 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用基肥非常重要。一般每公顷施有机肥37500~75000kg、化肥400kg。追肥从造林当年即可进行,一般在6~7月份施2次,每株每次追尿素、P肥各0.05kg。第2~4年,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每株施尿素、P各0.2kg,第5年以后视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情况继续进行追肥。
  2.5.5 保留枯枝落叶
  刺槐殘落物对林地培肥和维护地力具有重要意义。刺槐残落物的营养元素吸收量、占树体各器官年吸收量的15%~20%。
  3 结论
  目前,在城市绿化中,刺槐是最佳选择。但是,刺槐具有一定的特征特性,栽培人员应有效把握栽培技术,以更好种植刺槐树种,推动城市绿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厚凡霞,王芳玲.紫叶小蘖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7):15-16.
  [2] 王国利.刺槐的特性、栽培技术及作用[J].绿色科技,2010(4):80-82.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学”课程定位,然后提出了疫情防控时期“学前教育学”线上教学策略,包括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尝试多元的在线实践实操教学渠道、创新并优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连续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从数学的入门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就当前阶段来 看,学生愈发向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这对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
针对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研究,主要从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把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指引学 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运用多媒体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大幅度增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随之提升,汽车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之一,逐渐在大众的生活当中普及, 汽车在日常行驶过程当中人们不仅需关注其各项功能性能的使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不同卒中部位及卒中后时间与抑郁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症的老年患者105例,依据梗死灶部位分为大脑半球、小脑、脑干及
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可以获得许多财务指标的数据.由于众多的财务指标在衡量企业经营状况时存在信息重叠的现象,因此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财务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
针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在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需求相脱节问题,分析其表现形式,提出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机制、柔性化课程体系、质量评价系统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有效举措。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专业建设与市场产业发展协同的问题,提高了专业培养人才的吻合度。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强龙联合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严重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创伤性ARDS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均行常规治疗;A组行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但是,中职学生的成绩相对较差,且学生不易于管理,但是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不能松懈。因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对于学
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建筑时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于10月18日~19日在北京举办。这次论坛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讨建筑业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