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旨在强调数学教学的重点是需要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但就目前的数学教学状况来说,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沉溺在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只侧重于知识点的字面讲解和公式的死记硬背,结果往往是学生课上听得懂会做题,但到了课下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不会举一反三,考试连连失分.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种教学方式下,数学教师只是将学生领到了门口,那学生怎么修行呢?教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呢?本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简单阐述了新课标下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高中数学课程包含了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基础.由此可见,学好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新课标虽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数学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容忽视.
一、引导学生正确预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课前预习.相信不仅是数学教师,各个科目的教师应该都深有体会.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听讲的时候注意力也更为集中,甚至是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质疑,学习的质量明显高于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因为提前预习过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内容和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有重点标记,把一个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演变成一个有准备、有目的、有问题的主动求知的过程.
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新内容前,可以要求学生先看课后的练习题,以这些练习题为基础,列出本章节的预习大纲,以便提高学生预习的明确性,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将新章节浏览一遍,费时费力并没有任何收获.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快要下课的十分钟或者五分钟,根据新章节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时教案紧密相关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但是要能够深入浅出,或者与正在学习的章节知识挂钩,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并收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普及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用心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将要讲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抛出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展开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修改.或者,教师可以将学生结论中出现的错误以问题的方式反馈给学生,留给学生课后再次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把复杂又枯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三、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加强课后巩固练习
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权利进行修改、建议甚至是批评,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非常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回答、课下的作业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反馈,学生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加以改进和纠正.
数学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教学策略,与此同时,反馈过学生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课后的练习和巩固.数学教师要帮学生养成一个坚持先复习后做题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复习一遍,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为学生遇到同类题型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复习之后学生再开始做练习题,相对会轻松很多.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练习题,不要过多,但是要重视练习题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练习题,这样对于知识点来说又是一轮巩固加强,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 黄桂坚)
高中数学课程包含了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帮助;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基础.由此可见,学好高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新课标虽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数学教师是带领学生走进数学、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因此,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容忽视.
一、引导学生正确预习,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很大一部分要取决于课前预习.相信不仅是数学教师,各个科目的教师应该都深有体会.预习过的学生,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更加明确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听讲的时候注意力也更为集中,甚至是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质疑,学习的质量明显高于没有提前预习的学生.因为提前预习过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新的知识内容和教师讲到的知识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有重点标记,把一个要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演变成一个有准备、有目的、有问题的主动求知的过程.
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新内容前,可以要求学生先看课后的练习题,以这些练习题为基础,列出本章节的预习大纲,以便提高学生预习的明确性,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将新章节浏览一遍,费时费力并没有任何收获.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快要下课的十分钟或者五分钟,根据新章节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时教案紧密相关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但是要能够深入浅出,或者与正在学习的章节知识挂钩,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并收到预期的预习效果.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提的问题要能够普及于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么样才能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用心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将要讲的知识内容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问题抛出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积极展开探讨、交流,得出结论之后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结论进行补充和修改.或者,教师可以将学生结论中出现的错误以问题的方式反馈给学生,留给学生课后再次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轻而易举地就可以把复杂又枯燥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得更加牢固.
三、及时反馈学生问题,加强课后巩固练习
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权利进行修改、建议甚至是批评,而学生从心理上也都非常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回答、课下的作业问题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反馈,学生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加以改进和纠正.
数学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教学策略,与此同时,反馈过学生的问题后,教师还应加强学生课后的练习和巩固.数学教师要帮学生养成一个坚持先复习后做题的好习惯,因为学生复习的过程其实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地复习一遍,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为学生遇到同类题型举一反三打下基础.复习之后学生再开始做练习题,相对会轻松很多.教师可以精选一些练习题,不要过多,但是要重视练习题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练习题,这样对于知识点来说又是一轮巩固加强,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