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跨学科”是比较文学视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对比较文学的身份认同必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姜哲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学的语境之下,“世界文学”的研究必然以“比较文学”为前提,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出场,必须是将其自身呈现于历史的、审美的和科际的关系系统中的出场。郭西安认为,比较视域概念是理解比较文学后设学科特性与研究定位的枢机;从视域到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乃乔认为,比较文学的学科边界凭借语际与跨界两个维度的优势迅速向外扩张,最终比较视域与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相呼应,成为比较文学研究者的身份标志。曹洪洋认为,“跨学科”是比较文学视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其对比较文学的身份认同必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姜哲认为,在中国语言文学的语境之下,“世界文学”的研究必然以“比较文学”为前提,即“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出场,必须是将其自身呈现于历史的、审美的和科际的关系系统中的出场。郭西安认为,比较视域概念是理解比较文学后设学科特性与研究定位的枢机;从视域到比较视域的推进,也在很大程度上标识出传统人文研究向后人文研究过渡的理念特征。梁丹丹认为,中西方文学的互动对话是一种含有比较文学互文性质的典范文本,这一文本是研究主体在中西方文化精神的汇通与融合中生成与创造出的新的诠释意义的文本,即比较文学所倡导的“第三种诗学”。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学家、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陆有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1月12日凌晨3时在上海逝世,享年76岁。陆有铨同志是《教育研究》的优秀作者和忠实读者,为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和教育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陆有铨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民国元年,辜鸿铭曾给一位名叫赫尔的德国牧师写过一封题为“雅各宾主义的中国”的长信,借用马太·阿诺德有关“群氓”的概念,以及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激进共和主义的“恐怖统治”,评说辛亥革命及袁氏当国是一场“群氓的狂欢”。在辜鸿铭看来,中国真正的灾难不是革命,也不是伴随革命的流血和财产破坏,而是革命以袁世凯成为共和国总统而告终;他身上,集中了所有的“群氓精神”,不仅毁弃中华民族的廉耻和责任感,而且毁弃了大清王朝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政教、文明。
陈元晖作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从多学科的视角重视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并以《中国教育学史遗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为我国教育学史研究奠基。陈元晖认为,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回到古代教育思想中去,以借古开今,守正出新。基于此,陈元晖以史为基,考据训诂,通过类比中外,激荡争鸣,探寻中国教育学的来源、变革与发展。陈元晖倡导中国教育学要善于总结自己的优秀遗产,并从不同的哲学维度审视中国教育学史,为反思重构中国新教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他指出,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之学,要使学生通过"比物
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是指知识学习不纯粹是靠理解和记忆来进行的理性活动,亦是需要通过体验才能完成的一种亲历性、情感性、领悟性的活动。知识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转化为素养,否则它只是以信息的方式存储在大脑中。知识学习的体验属性是知识学习的价值所在,它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提供了方向,为教师优质化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亦为学生个性化地发展提供了空间。为增强知识学习的体验性,教学中应倡导直接参与,强调具身性体验;创设适当情境,引发替代性体验;释放创造活力,建构想象性体验;活化知识情境,促进移情性体验。
在1922—1923年第一届民国国会制宪过程中,国会各政党在省宪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支持省宪的反直系议员不仅主张联省自治,而且坚持省有制宪权。亲直派与直系政权保持一致,反对省宪立场非常鲜明,多数反省宪派议员认为中国的国情宜于地方自治,但不适合联邦制度。在制度建构层面,省宪论争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国家认同的问题。正如许纪霖先生所指出,现代民族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文化与政治的结合。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多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丰富。在4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重点政策为引领,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三足鼎立的形态呈现,四个模块构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完型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互动的结果,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完善质量保障"中国模式",总结经验、植根本土,守正创新、持续优化,乃是未来发展之道。
减贫是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的重要挑战。以"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为样本,把"一带一路"来华留学人才培养与缓解生源国贫困相联系,分析中国留学教育影响生源国贫困的内在逻辑机制。研究发现,发展中国留学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吸引外商投资以及技术溢出等渠道对生源国产生显著的减贫效应,来华留学生规模每增加1%,贫困人口比例将降低0.02,贫困差距将降低0.005;而且这种减贫效应在中低收入国家和贫富差距较小国家更为显著。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时,应更好地发挥"中
教师的社会理性表现为教师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理解教育,以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引领教学,致力于提升教学的社会功能的实践理性。教师的社会理性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健全的理性思维是教学认识的基础,良好的社会情感是教学交往的关键,积极的理性精神是教学伦理的根基。现代教师本应是社会价值的代言人和澄明者,却因社会理性缺失而在纷繁的价值困扰中迷失方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决策与教学生活层面出现问题。解决教师社会理性缺失带来的教学问题,需要重新确立教学认识的社会基础,增强教学价值的社会体认,积极介入社会生活,承担知识分子应有的社会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角色化和行业化。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职业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这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健康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不足、对职业道德的价值与功能认识不充分、教师职业道德缺少教师道德外烁行为的强有力支持、对教师不良职业行为缺乏有效及时监管等问题。推进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应提高教师群体职业道德的内源性发展动力,构建各方协同参与的教师职业道德治理体系,推进教师道德内修与外烁行为协调发展,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近三十年学术传统的重建与回溯”是我们这一代学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新三届”学人,即1977、1978、1979级的大学生,入校后,下意识的责任就是“拨乱反正”,重建学术史。复旦大学历史系近代史、思想文化史的师生提出“重写近代史”;中文系章培恒先生、骆玉明先生在重写文学史;1983年,吴晓明等“七君子”在桂林“发难”,也是要重估哲学史。大家一开始就有学术重建的企图,是因为面对的是一片思想废墟。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重建过程并没有结束,也很难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完成。而且,我们中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