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时间减少了,这使许多老师深感困惑:“不用老师教学生能学好吗?”其实问题并不是这样,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时间为学生系统讲述“完整”的化学知识,他们真的学会了吗?除了完成考试,他们又有多少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此我们不得不反思,目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多大?
1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有效的课堂活动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2.1有效教学的前提——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整体结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获得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认知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意义建构的关键因素。从内容上看,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组织上看认知结构是一系列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整和成的一种网络结构,是知识经验的组织化和层次化程度的表现。
2.2有效教学的核心---关注交往与沟通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所以,研究的视角也对准了课堂内外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
2.3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衡量课堂效率的高低可以用学生的思维量为标准,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思维量大、参与度高的课堂。新课改提倡课堂组织模式的多样化,比如教师讲授,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基础模式都必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问题设计技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化学学习和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探究。总之,学生踊跃、主动,学习充实、轻松、高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目标,而如何实现则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和调控,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并怀着“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忙个不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改的目标达到了,而学生乐学,高考也会考好的。
2.4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4.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2.4.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2.4.3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2.4.4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常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必字字珠玑,但应该准确、简洁、明晰;活动不必很多,但要做实,以便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2.4.5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不光光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还要对他们接收知识以后所产生的态度及时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
希望以后,我们的教学能越来越注重实效,越来越有生命力。大家共同努力,在每一节精心授课中做到“应景而生、应机而变、因时而动、因人而异!”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思维飞翔的天空!
1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什么是“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通过对课堂中师生活动过程的有效的课堂活动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导向、激励、反思、改进的作用,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的有效性
2.1有效教学的前提——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化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而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联系的整体结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获得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认知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学习的结果,也是影响学生意义建构的关键因素。从内容上看,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组织上看认知结构是一系列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整和成的一种网络结构,是知识经验的组织化和层次化程度的表现。
2.2有效教学的核心---关注交往与沟通
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教学不再被看成是由教师决定而是取决于双方,所以,研究的视角也对准了课堂内外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已经强调了合作、交流、“共同体”对教与学的作用,强调文化与社交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此外,社会文化理论和活动理论也扩展了教与学的定义,以强调教与学的社会、语言、文化和政治环境。
2.3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衡量课堂效率的高低可以用学生的思维量为标准,高效率的课堂就是学生思维量大、参与度高的课堂。新课改提倡课堂组织模式的多样化,比如教师讲授,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探究学习等,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其基础模式都必须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大力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通过问题来组织、引导和调控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问题设计技术,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或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化学学习和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便于师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探究。总之,学生踊跃、主动,学习充实、轻松、高效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目标,而如何实现则需要老师正确引导和调控,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中关注学生并怀着“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忙个不停,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课改的目标达到了,而学生乐学,高考也会考好的。
2.4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4.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
2.4.2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2.4.3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2.4.4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者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没有什么比调整教学进度、利用这可贵的教学时机更值得做的事情了。只要有可能,把新话题与你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效果往往非常好。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必字字珠玑,但应该准确、简洁、明晰;活动不必很多,但要做实,以便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而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2.4.5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作为一名老师,在课堂上不光光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还要对他们接收知识以后所产生的态度及时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
希望以后,我们的教学能越来越注重实效,越来越有生命力。大家共同努力,在每一节精心授课中做到“应景而生、应机而变、因时而动、因人而异!”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思维飞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