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中学化学教育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探索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这一模式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化学教学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培养有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最终转变。
关键词教学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90-01
初中化学是到初三才开设的新课程,内容浅显且较少,是今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面将从五方面来谈谈在初中化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习惯不是生来就会的,教师采用“自主学习”“自学辅导”“课前五分钟小测”等教学模式加以引导。课前预习也是学生自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学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前,教师要将精心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提示,如,掌握所要预习的知识点;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不了的问题,用笔记下自己存在的疑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预习,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具有了很强的目的性——解决那些疑难问题。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它的目的性,观察前教师应注意强调该实验应重点观察的地方,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时候往往只被某一方面的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观察,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仔细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用实验结果分析解决化学原理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特征,总结有关事物表象的简单规律。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按顺序地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这样才可以巩固观察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手段,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崇实、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具有特殊意义。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的解决问题阶段,靠的就是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在第一课上,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鸡蛋跳舞”“清水写红字”“纸花变色”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实验题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源于疑,疑则思,思则明,明则进,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设疑,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CO2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先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①在电影和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③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现象?”
(三)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Cl-、SO42-、CO32-的鉴别方法后,不妨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实验习题: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应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它们?究竟哪种方案最科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其步骤的多少、现象的明显程度等最终得出最佳方案。
教师应通过这些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经常性的锻炼。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教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引导、培养创造性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形成“大胆求异”的习惯,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如用石墨和可乐瓶制作简易的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自制简易装置制取H2等实验。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求同求优的思维训练。
(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道化学题往往有各种不同解法,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化学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这样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
关键词教学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2-0090-01
初中化学是到初三才开设的新课程,内容浅显且较少,是今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应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面将从五方面来谈谈在初中化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自学能力的培养,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习惯不是生来就会的,教师采用“自主学习”“自学辅导”“课前五分钟小测”等教学模式加以引导。课前预习也是学生自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学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上课前,教师要将精心编写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就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点,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同时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提示,如,掌握所要预习的知识点;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不了的问题,用笔记下自己存在的疑问。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有针对性的预习,还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使听课具有了很强的目的性——解决那些疑难问题。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任何一个实验都有它的目的性,观察前教师应注意强调该实验应重点观察的地方,由于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有时候往往只被某一方面的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其它方面的观察,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正确引导学生全面仔细观察现象,从而达到用实验结果分析解决化学原理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大量现象的观察中归纳同类事物的特征,总结有关事物表象的简单规律。因此,在观察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按顺序地做好观察记录,同时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作出总结,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这样才可以巩固观察的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是作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手段,实验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崇实、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作风,实验研究的科学方法,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具有特殊意义。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的解决问题阶段,靠的就是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
(一)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应从第一节课开始,在第一课上,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鸡蛋跳舞”“清水写红字”“纸花变色”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实验题材,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学源于疑,疑则思,思则明,明则进,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设疑,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CO2的性质和用途》一节时,先提出这样一组问题:“①在电影和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样拍摄出来的?②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为什么要做灯火实验?③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现象?”
(三)运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Cl-、SO42-、CO32-的鉴别方法后,不妨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实验习题: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l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应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它们?究竟哪种方案最科学?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其步骤的多少、现象的明显程度等最终得出最佳方案。
教师应通过这些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经常性的锻炼。
五、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创新教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引导、培养创造性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学生形成“大胆求异”的习惯,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如用石墨和可乐瓶制作简易的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自制简易装置制取H2等实验。应多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求同求优的思维训练。
(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道化学题往往有各种不同解法,在教学中应多启发学生广开思路,积极思维,充分运用化学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思考,这样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使学生思维得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