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设计者、引导者、推动者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用较少的教学投入能获得相对较高教学收获的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高效,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也成了教师教学的理想追求。但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教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只要学生动起来了就能达到课堂高效的效果,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计、引导和推进作用。教师在高效课堂中应该起着多元的决定作用,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推动,所谓的高效课堂只能是短暂的有效,不是真正的持久的高效。
  一、教师是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的设计者
  争论一: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缔造者,还是课堂学习的协助者?
  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对于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地位,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什么地位?在课堂的生成中,教师应该起到什么作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的主动学习,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等等。不少学者认为,在新课程条件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从主导者转变为多样化的辅导者;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协助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消解”。我们认为,这一观点有其片面性,是对高效课堂理解的一个误区。
  任何事物的两个方面的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与学矛盾双方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认为,在学生为中心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生成的主要方面。但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在对高效课堂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调控,以及教学过程的测评和检测等过程中,教师则起着多元的决定作用。教师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引导和调控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效果。从教学的全过程来看,教师在高效课堂的许多环节中都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设计师,没有教师的营造,就不会有高效课堂的出现。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是高效课堂的标志,也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并不排斥教师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相反,高效课堂对教师的作用要求更高,教师在课堂的作用更为重要,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缔造者。学生好比是种子,教师好比是阳光、温度和养分。学生要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成课堂学习的中心和探究的主体,需要教师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情境。
  教师的精心设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充分体现和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设计导学案时,一方面要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完成,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要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性,分别让A、B、C层的学生都能接受和理解。让学生实际生活能力和解题方法得到更优化。没有教师的精心设计,高效课堂就是一句空话。
  二、教师是生成性高效课堂的引导者
  争论二:教师的教育智慧决定生成性课堂的方向和效果,还是教师只是生成课堂服务者?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生成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应该有一个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生成中得到认识的提高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课堂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课堂教学的及时调控。生成性课堂既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课堂,也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师是生成性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教育智慧决定了生成性课堂的教学方向和深度发展的速度和广度。
  有教师认为,高效课堂是生成性课堂,学生的生成性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已经消失,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高效课堂的生成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生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态度直接决定着课堂生成的方向和效果。
  高效课堂的每节课的课堂都是动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探究活动,创造性驾驭课堂。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激发学生强烈表达观点的欲望,怎样最大限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每堂课都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艺术的引导。教师要通过适时点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例如,在地理教学关于“保护环境,还我蓝天绿水”的讨论中,有学生突然问:在宇宙中,哪颗星星最大、最亮?这一提问就超出了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回到保护蓝天绿水的主题上来。可以告诉学生,对于宇宙的大探讨,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我们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使天空更蓝、星星更亮。教师的及时引导,可以保证教学中有效生成的利用和无效生成的纠正。
  三、教师是互动性高效课堂的推动者
  争论三:教师是互动课堂动力的源泉,还是被动应付学生的提问?
  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师生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教师应该是互动学习过程的形成和发展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能接受。学习目标要有弹性,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努力目标。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才能引起互动。从互动的形成来看,教师应该是教学互动动力的源泉。
  平等是交往的基础,也是教学互动的基础。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就决定新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必须建立在平等的教学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的态度和教学能力是高效课堂下互动的关键因素。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和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新的课程要求教师采用“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课堂的开放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要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学生成为生成性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去探究和发现知识。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不再局限于只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是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师生互动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的调动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正> 目前,中央和各省市电视台每天都要播出几次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的观众大为增加。但是,观众对播出的电视新闻信任程度又如何呢?这恐怕不是所有的电视新闻工作者都了解的。首都新闻学会曾于1982年在北京地区进行读者、听众和观众的抽样调查。1837人对新闻报道的可信性表示了态度:认为可信的占24%,基本可信的占55%,两者相加为77%。1983年又在浙江省进行一次抽样调查,2532人回答同一问题的结果是:认为可信的占22.7%,基本可信的占43.1%,两者相加为65.8%。抽样调查自然有其局限性,
2013年11月10号上午,“七彩语文”杯第五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在南京落下帷幕。代表福建省参赛的福州市钱塘小学梁琳老师,经过三天的角逐,通过“文本朗读、粉笔字书写
<正> 这次《体育教学大纲修订》的改革实验,是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导下,从提高学生的体质素质,培养高质量的广播电视专门人材考虑所做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尝试。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修订体育教学大纲,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因为它会对整个体育教学的改革产生全局性的影响。同时,体育教学大纲的修订也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修订工作不仅要有大胆的设想,而且还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的问题,软件人才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需要.归纳了软件技术实用分级架构,提出高校应采取理论级为基础、工程级为
本文从出版物上用"O"代替"零"的现象入手,从汉字的演变过程与现行汉字的笔形特点、部首检字法的归部原则和汉字文本中使用外来符号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了"O"不属于
期刊
<正> 在电视剧理论研究中,某些课题在一定时期会成为约定俗成的重点。譬如当前人们似就比较注意电视剧特性问题的研究。但却一直未有较为令人信服的理论突破。我认为若要打破徘徊局面,关键是首先应在研究者头脑中树立方法论意识。纵观迄今散见在报刊上的大多数论及电视剧特性的文章,或就事论事,或以偏慨全,或答非所问。究其因,均在于未注意研究此问题的方法。
<正> 一九八○年夏初,应北京台的邀请,我和哈尔滨台的赵宗婕同志共同播讲了《四世同堂》这部小说。电台要求我们播出老北京味儿来。什么叫“老北京味儿”?我理解:就是要我们充分表现老舍作品的强烈的北京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也就是要再现出老舍作品民族化的特色。所谓作品的民族化,就是要求作者运用本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
<正> 有些人有一种偏见,认为广播编辑工作是无足轻重的,无非就是搬胶带,排计划,作节目,似乎一般人都能作,没什么难的。实际不然,广播编辑工作是整个广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编辑都担负着重任。中共中央在批转广播电视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汇报提纲》的的通知中指出:"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广播编辑工作作为广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同整个广播宣传工作是分不开的,同
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们尝试用“整体—局部—个体”的哲学观点来谋划教学,统筹兼顾课堂教学中全体、小组、个别学生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互相带动、促进的作用,探索把“导、议、辅”三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新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都有与其层次相适应的学习收获。  一、面向全体,着眼引导,教会学习  教师有效的指导是课堂学习的重要保证,“导”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习,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类中药治疗慢性脾肾阳虚性溃疡型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1例予中药溃愈汤(补骨脂、肉蔻、当归、白芍、焦术、地输炭、赤石脂、党参、吴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