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渗透“让学引思”理念,才能積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情境,才能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简要阐述了“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值得大家予以适度关注与深层次探讨。
【关键词】 问题情境;生活实际;以生为本;读写结合;让学引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的本质就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引思”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充分体现“让”与“引”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引”主要是为了“让”,“让”是实现“引”的前提条件,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渗透“让学引思”理念,才能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情境,才能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借此机会,就如何践行基于“让学引思”理念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浅谈一些感想,渴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提出与学生脑海里的认知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荡起创新思维的情感涟漪,学习兴趣倍增。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利学生的心中产生悬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
例如:笔者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导入时,就开门见山地提问:“一张厚度约为0.1mm的白纸 ,如果对折20 次叠加起来,那么最后的高度是多少?”顿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突然,数学课代表提出大约有35 层楼高的答案时,其他学生都表示不可思议,惊叹不已。我跷起大拇指表扬了这个学生,并拿起红色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有理数的乘方”六个大字,同学们也迅速开启阅读本课的内容,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求知
数学既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又是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工具,由于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很强。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让学引思”的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深层次感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才能树立数学问题意识,解题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授“圆”的知识时,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问题情境: 小海村里住着三户渔民,他们的宅基地位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方便取水,三户渔民的主人打算共同挖掘一口井,试问新挖掘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能使三户渔民与挖掘的井具有一致的距离呢?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之间的逻辑联系,由于他们在课前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预习,因此,有些学生应用圆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在三户渔民所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挖出一口井是最佳的”的结论;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地追问:“你们能否知道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迅速挥笔草稿纸反复圈画,最终轻松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三、坚持以生为本,凸显互动优势
数学教学属于一门变幻莫测的艺术,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指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国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开放式、启发式、课堂讨论式情境下的自主探究是学生最佳的学习形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符合边、角要求的三角形硬纸片,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就微笑着提出问题:“大家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哪些符合全等条件的三角形硬纸片呢?现在请你继续仔细对照、观察与分析,是否发现了这些硬纸片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啊?”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活动,逐步得出了符合SAS相等、三角形ASA相等、SSS相等原理的结论,并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注重读写结合,拓宽知识视野
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定理、定义等数学基础知识离不开学生通过阅读来感知,学生只有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借助准确的定义、严密的推理和逻辑的演绎理解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基础知识时,逐步让他们学会把一些重要的几何语言、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进行合理性的转化。
例如,有关几何定理的内容都是文字语言表达的,教师应让学生除了正确感悟文字内容的本义以外,还要掌握画出相应的图形的办法,并做出简明扼要的归纳;所有公式中列出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具有科学性,学生不仅要是牢牢记住,而且学会正确使用;凡是采用文字形式表述的概念,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转化成直观图形的办法来表示。
基于“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愿大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地在践行“让学引思 ”课堂教学改革者中大胆尝试与总结,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新一轮课程改革成为一场心灵相约的革命,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
【关键词】 问题情境;生活实际;以生为本;读写结合;让学引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的本质就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引思”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充分体现“让”与“引”二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引”主要是为了“让”,“让”是实现“引”的前提条件,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合理渗透“让学引思”理念,才能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师生互动情境,才能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借此机会,就如何践行基于“让学引思”理念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浅谈一些感想,渴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师提出与学生脑海里的认知水平之间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荡起创新思维的情感涟漪,学习兴趣倍增。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利学生的心中产生悬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发展。
例如:笔者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导入时,就开门见山地提问:“一张厚度约为0.1mm的白纸 ,如果对折20 次叠加起来,那么最后的高度是多少?”顿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突然,数学课代表提出大约有35 层楼高的答案时,其他学生都表示不可思议,惊叹不已。我跷起大拇指表扬了这个学生,并拿起红色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有理数的乘方”六个大字,同学们也迅速开启阅读本课的内容,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求知
数学既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又是服务于生产实际的工具,由于初中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很强。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让学引思”的氛围,才能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深层次感悟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才能树立数学问题意识,解题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笔者在讲授“圆”的知识时,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下问题情境: 小海村里住着三户渔民,他们的宅基地位置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方便取水,三户渔民的主人打算共同挖掘一口井,试问新挖掘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能使三户渔民与挖掘的井具有一致的距离呢?同学们一边仔细观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之间的逻辑联系,由于他们在课前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预习,因此,有些学生应用圆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在三户渔民所构成的圆形的圆心处挖出一口井是最佳的”的结论;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地追问:“你们能否知道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位置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迅速挥笔草稿纸反复圈画,最终轻松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
三、坚持以生为本,凸显互动优势
数学教学属于一门变幻莫测的艺术,正如美国教育家罗杰斯指出:“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我国有关学者研究认为,开放式、启发式、课堂讨论式情境下的自主探究是学生最佳的学习形式。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应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积极营造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动口、动脑、动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例如:笔者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准备好符合边、角要求的三角形硬纸片,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就微笑着提出问题:“大家在课前精心制作了哪些符合全等条件的三角形硬纸片呢?现在请你继续仔细对照、观察与分析,是否发现了这些硬纸片具有怎样的共同特征啊?”各学习小组立即展开了活动,逐步得出了符合SAS相等、三角形ASA相等、SSS相等原理的结论,并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四、注重读写结合,拓宽知识视野
阅读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定理、定义等数学基础知识离不开学生通过阅读来感知,学生只有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借助准确的定义、严密的推理和逻辑的演绎理解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基础知识时,逐步让他们学会把一些重要的几何语言、文字语言和数学符号语言进行合理性的转化。
例如,有关几何定理的内容都是文字语言表达的,教师应让学生除了正确感悟文字内容的本义以外,还要掌握画出相应的图形的办法,并做出简明扼要的归纳;所有公式中列出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具有科学性,学生不仅要是牢牢记住,而且学会正确使用;凡是采用文字形式表述的概念,学生在初步阅读的前提下,可以采取转化成直观图形的办法来表示。
基于“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愿大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地在践行“让学引思 ”课堂教学改革者中大胆尝试与总结,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新一轮课程改革成为一场心灵相约的革命,一场课堂技术的革命,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
【参考文献】
[1]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