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71-01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讨论环节,在下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导致讨论没有结果,问题没有解决,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使课堂处于无序状态,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因此开展有效课堂讨论是老师们必须加以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一、开展课堂讨论的切入点
1.引入课题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物质的密度》课题引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电工师傅,如何区别两条完全相同的铁线和铝线?如果你是护士,如何区别分别装有生理盐水和酒精的相同且密封的瓶子?
评析:这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不同学生会通过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进行思考,所采用的方法也就会有不同,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展示交流,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引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问题处于似是而非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在学生学习了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着之后,提出问题:停在车站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评析:对于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就比较单调,如果让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参照物,得出结果不同,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得出有关参照物选择方法以及参照物选择的重要性,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请同学们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表格可以自行再添加。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结果,通过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可以发散学生思维,避免片面的看问题。
4.探究课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在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评析:要做好实验必须事先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必须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估测,好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制定出来的实验方案比较完整。
二、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1.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要讨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比如:分析理解重要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问题等等。
案例: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后,提出:(1)压力与压强的区别?(2)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讨论。
2.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讨论的问题太简单不仅没有讨论的价值,而且也浪费时间,讨论的问题太难,讨论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尽量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1)学了重力后,教师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2)学了摩擦力之后让学生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3.讨论的问题要有适用性
讨论的问题要有适用性,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接触较多,较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对于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则不作讨论。
案例:学了惯性之后,除了课本上举出的实例外,提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讨论:在行驶的汽车上为什么人们要绑上安全带? 4.讨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讨论题的设计要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并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在讲光的折射应用时,要选择插入水中筷子会发生弯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而不要选择鱼叉叉鱼的例子进行分析,因为鱼叉叉鱼大部分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组织课堂讨论的要点
1.不打无准备之战
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讨论问题,尽可能地预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对策。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对待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要批评、斥责和鄙视,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参与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方向和进程要适时地引导,在讨论“卡壳”的地方要加以点拨。
4.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举手自主发言、师生共同讨論等不同的方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们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组织课堂教学讨论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讨论环节,在下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课堂中的热闹、动态都是表面的,学生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导致讨论没有结果,问题没有解决,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使课堂处于无序状态,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课堂时间。因此开展有效课堂讨论是老师们必须加以学习和研究的课题。
一、开展课堂讨论的切入点
1.引入课题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物质的密度》课题引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电工师傅,如何区别两条完全相同的铁线和铝线?如果你是护士,如何区别分别装有生理盐水和酒精的相同且密封的瓶子?
评析:这个问题是开放性问题,不同学生会通过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进行思考,所采用的方法也就会有不同,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进行展示交流,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引入《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问题处于似是而非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在学生学习了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着之后,提出问题:停在车站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评析:对于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教师如果直接讲解,就比较单调,如果让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学生会选择不同参照物,得出结果不同,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得出有关参照物选择方法以及参照物选择的重要性,学生会理解得更深刻。
3.答案不唯一或开放时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请同学们将玻璃、水晶、铁、牛奶、水银、白酒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把它们分为两类。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表格可以自行再添加。
评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会有多种不同的分类结果,通过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可以发散学生思维,避免片面的看问题。
4.探究课的实验方案设计可以开展课堂讨论
案例:在教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一内容时,提出问题:你们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评析:要做好实验必须事先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必须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估测,好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互相取长补短,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制定出来的实验方案比较完整。
二、设计课堂讨论问题应遵循的原则
1.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要讨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比如:分析理解重要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容易出错和混淆的问题等等。
案例:学习了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后,提出:(1)压力与压强的区别?(2)举例说明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进行讨论。
2.讨论的问题难易要适度
讨论的问题太简单不仅没有讨论的价值,而且也浪费时间,讨论的问题太难,讨论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难易适度的问题,尽量接近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
案例:(1)学了重力后,教师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2)学了摩擦力之后让学生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摩擦力,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3.讨论的问题要有适用性
讨论的问题要有适用性,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学生接触较多,较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和讨论。对于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则不作讨论。
案例:学了惯性之后,除了课本上举出的实例外,提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讨论:在行驶的汽车上为什么人们要绑上安全带? 4.讨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讨论题的设计要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讨论中,并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案例:在讲光的折射应用时,要选择插入水中筷子会发生弯折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而不要选择鱼叉叉鱼的例子进行分析,因为鱼叉叉鱼大部分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三、组织课堂讨论的要点
1.不打无准备之战
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讨论问题,尽可能地预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做好对策。
2.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对待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要批评、斥责和鄙视,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重要的是参与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方向和进程要适时地引导,在讨论“卡壳”的地方要加以点拨。
4.要根据不同问题采取不同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举手自主发言、师生共同讨論等不同的方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们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组织课堂教学讨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