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中学生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手段。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一些,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课件、幻灯片、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
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可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利用“情景设置法”,大胆想象,借助谐音,将不相干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进而编制歌诀和利用挂钩,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地壳的八大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借助谐音: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
二、结合身边科学现象,激发求知欲望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蔚蓝色,那么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呢?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巧用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就会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引用以下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毫米,地球半径则为0.0064毫米,日地距离仅15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12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星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也并非唯一人类居住的星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月球进军,不久,人类可望移居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计划分六步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生存的又一故乡。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关注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欲望。
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创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曾作了安康城区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并且,试图通过地理及其他相关知识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此,我们从以下步骤来完成:背景分析;明确内容和目的,分配各组调查的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居民采访);课题开展进程安排(指导老师关于研究性学习辅导讨论选题,确定调查对象、内容、目的、方法和任务分配实地调查范围、任务确定;居民采访问题设置;实地调查实践和居民采访资料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乡土地理的调查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通过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资源观、道德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 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手段。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一些,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课件、幻灯片、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
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可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一边画略图,一边用兴奋的情绪感染学生,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利用“情景设置法”,大胆想象,借助谐音,将不相干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进而编制歌诀和利用挂钩,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地壳的八大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借助谐音:养(氧)闺(硅)女(铝),贴(铁)给(钙)哪(钠)家(钾)美(镁)。
二、结合身边科学现象,激发求知欲望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蔚蓝色,那么阴天为什么呈乳白色呢?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必要性,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巧用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就会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引用以下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毫米,地球半径则为0.0064毫米,日地距离仅15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12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星球。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也并非唯一人类居住的星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月球进军,不久,人类可望移居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计划分六步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生存的又一故乡。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关注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欲望。
四、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配合第一课堂教学,创设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引伸和辅助,积极开辟地理第二课堂的活动是目前深入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利用乡土地理调查研究,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们曾作了安康城区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并且,试图通过地理及其他相关知识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此,我们从以下步骤来完成:背景分析;明确内容和目的,分配各组调查的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居民采访);课题开展进程安排(指导老师关于研究性学习辅导讨论选题,确定调查对象、内容、目的、方法和任务分配实地调查范围、任务确定;居民采访问题设置;实地调查实践和居民采访资料整理;分析报告撰写)。
乡土地理的调查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也助于学生加深对其它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与记忆,可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形象、直观、具体、扎实,通过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对学生进行环境观、资源观、道德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通过调查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