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理念与追求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以赛促研;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76-0019-03
  对于通过教学大赛提升职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目前有哪些计划和举措?
  答:作为我省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制度设计,将过去的职业学校“两课”(研究课与示范课)评比改成“课堂教学大赛”,并与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等整合成“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是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每年一届。目前是由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省妇联、团省委四家联合主办,省教科院职教所具体承办。这项重要赛事设计的基本宗旨是服务于“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广大职业学校教师回归真实课堂,聚力教学创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我们想把省职业学校的教师教学大赛做成与学生技能大赛并驾齐驱的两个“车轮”之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教学大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有技能大赛,双轮驱动,能有效地促进全省职业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有效地推进江苏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
  省政发〔2018〕68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文件精神明确了教学大赛的办赛宗旨:“要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适合教育理念,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实施差异化教学,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重视开发学生特长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中职课堂教学要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智慧课堂,适应学生智能化学习需求,推行翻转课堂、行走课堂、慕课教学、虚拟仿真实训、在线学习,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新体系。特别是要建立省、市、校三级竞赛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我们计划,自2016年起的5年内,全省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大赛努力做到两个“全覆盖”。一是比赛范围覆盖中职和五年制高职所有专业(学科)、所有的课程;二是比赛对象覆盖我省职校所有45周岁以下的教师(45周岁以上的教师,鼓励他们以上校内公开课的形式积极参与)。要在“十三五”期间,把教学大赛发展成江苏省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群众性教研活动,以大赛为抓手,真正做到“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全面提升。我们要求做到“人人参与、校校发动、层层选拔”,省、市、校、教研室四级联合举办教学大赛,省赛分初赛和复赛,复赛按专业大类集中到赛点学校举行,由教研专家基于课标规定的科目和内容现场命题。复赛现场教学要求贯彻最新的教学理念,体现最新的教学思维,取得良好成效。这几年,全省职业学校教师通过教学大赛赛出了真水平,日常课堂教学的课堂生态得以改观,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在省赛的基础上推荐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教师选手也屡创佳绩、连年夺冠。
  我们希望,通过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推动广大职校教师学习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理念。比如:基于标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融于情境,寓于活动;理实一体,工学交替,做学教合一;关注学生发展必备的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及必备品质、核心素养等,促使选手真正理解并将这些新理念付诸教学实践。同时也希望通过教学大赛引导全省职业学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将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将来的职场生活。比如英语教学不能只关注纯粹的学科英语内容,而应该转变为生活英语或职场英语。引导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模式,比如线上线下交互式、混合式学习,等等。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大赛的组织程序,我们将在组织全省评审专家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出台更为完备的职业学校教学大赛指导手册;同时,建立省内外相结合的评审专家库,实行更加严格的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大赛信息化评审平台,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大赛举办期间,赛点学校还展示与所承办赛项相关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成果,立足学校,面向大市,采取公开课、成果宣讲、实物展览、学生活动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展示,有效促进了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与转化,这项举措今后也将制度化。此外,我们还有全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成果巡讲、分片区课堂教学教研交流活动等。近期计划把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以典型课例的形式,进一步开发成职业学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资源,通过全省教师培训,进一步推动教学成果的转化,发挥教学大赛促进与引领全省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效益。
  教学大赛暴露出来的当前职校课堂教学问题主要有哪几类,如何加以解决?
  答:第一类问题是,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标准”的意识还不强,创新意识还不够。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基于课标”,但这一块的意识还需要强化。理论上讲,教师教学一定要基于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新课标和传统大纲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新课标不仅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还关注了“为何而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對于课程内容学生需要掌握的程度。因此,课程标准理应是教师备课、上课,考试命题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和尺度,这是符合职业学校教学规律的必然逻辑。而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一经公布,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忠实地贯彻、创新性地落实,这既是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精神的体现。然而目前职业学校无视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有标不依、无标教学、非标教学的情况较为严重。一种现象是教师把教科书作为课程唯一的载体,导致教师们习惯于照本宣科地“教教材”,学生们习惯于被动机械地“学教材”。另一种现象是教师教学“基于经验”,造成学生学习质量、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第二类问题是,部分职校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即便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或者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的形式包装,所使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或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很高级,教学课件设计、制作得美轮美奂,近乎好莱坞大片,但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仍然是落后的。课堂上充斥的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根本体现不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新理念,体现不出“启发式”的教学思维。其实,即使是教学大赛中信息化教学项目,要比的也并不是教学手段多么高科技,而是比教学理念、教学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应用的能力。   第三类问题是,职校教师对先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理解有待进一步深化,实践与应用还缺乏锻炼。比如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对项目教学的理解、对情境教学的理解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知半解,有些还是生吞活剥,不能融会贯通,甚至连这个“半解”也是片面的、错误的。比如许多教师以为翻转课堂就是玩技术,就是要用信息化平台、微视频、云技术,把本应在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其实,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让这个目标更容易实现。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基于掌握的学情重新定位教学目标,进而对后续教学的内容、进程及策略等进行适当调整。
  针对上述这几类问题,第一,要进一步倡导加强全省职校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培训、研讨和使用。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是符合職业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选择。目前,教育部教材局统一制定的中职公共课新课标将陆续修订出台;我省已开发出各专业大类的几百门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还将进一步完善,争取做到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发专业课的技能教学标准和考试标准。健全标准是前提,用好标准是关键。当前要针对教师的无标、非标教学进行纠正,通过培训、研讨引导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在全省职业学校掀起“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的热潮,真正将基于标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第二,要进一步增强市、校层面的教研力量,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针对我省基层职教教研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纵向上建立省、市、校三级教研机构,横向上建立30多个教科研中心组,构成网格化的职教教研管理机制。目前校一级教研组织这一层面还相对薄弱,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和引领,通过校本教研的推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针对在教学大赛中出现的功利性操作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淡化对大赛奖项本身的宣传,重在引导教师正确看待比赛,认识到大赛是为了促进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将大赛的获奖成果转化成教学生产力;另一方面要完善教学大赛制度,在评审标准的导向上进行调整,不把教学比赛的重心放在追求形式、追求技术“新、奇、特”这些表面功夫上,以免本末倒置。
  对提升个体(教师)及集体(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有什么建议?
  答:在教师个人层面,首先应该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大赛;第二,建议从努力更新教学理念开始,主动学习最新教学理论,主动参加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第三,教学活动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从做中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只能基于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倡导教学做合一;第四,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研讨,主动、积极地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通过同伴学习促进自身技能的提升;最后,建议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团队建设,主动争取校内外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在学校层面,第一,希望职业学校的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领导要像重视技能大赛一样重视教学大赛,真正把教师教学大赛作为抓内涵发展、抓质量提升的抓手和契机。第二,积极创设学校整体的教研氛围。第三,积极组建校内学习和研究团队,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激励机制,引起教师的重视,吸引广大教师参与。第四,重视校本研究,同时积极争取在省、市各级教学改革课题规划中申报专项课题,引导广大教师聚焦课堂教学真问题,做能解决教学问题的真研究,而不是仅为了大赛获奖而做虚功夫,从而引导教师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提升教学整体水平与质量。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言文教学;对偶与对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6-0075-02  中职学生通常是初中甚至小学阶段文化课学习的落后者,他们文化基础差,课堂上想“吃”也“吃”不进,语文水平不高,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更是他们的弱项。进入职业学校后,由于受到专业课、各类专业比赛的冲击,文化课地位降低,语文尤其处于“鸡肋”地位。在此背景下
什么是职场人生的通行证?  有人说,美貌是通行证,所以不少人忙着整容。也有人说,礼仪是通行证,所以很多人注重入职交际训练。还有人说,技能是通行证,所以不少人苦练过硬的专业技能。更有人说,关系是通行证,所以很多人花钱找门路。甚至有人说,权钱是通行证,所以有“官二代”“富二代”的“拼权”“拼钱”等等。从多维的角度看,上述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都是构成职场人生通行证的“要素”,但不是全部。只有卓越的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评价学生由考分转向了素养,开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包容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受先天素质与后天发展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产生了学困生这一群体。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优生、中等生身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对学困生这一群体缺乏关注,导致他们情绪消极。因此,教师要遵循学困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他们的
如何才能做好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优秀”的结果源自什么?  匡家庆 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衔接起来,促进人才的培养。这正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要彰显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
【摘 要】以江苏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素,总结学校实践现代学徒制的经验,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建议和改进措施: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综合考核、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保障学徒权益。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药品经营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68-0058-
摘要:汉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着绚烂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书法教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小学硬笔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写好汉字,更应注重德、智、美等教育的渗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探究了小学硬笔书法教学现状,以及与家长的联合教育机制,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硬笔书法 教学现状 家长 联合教育机制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
[关键词]以情动人;学法用法;以理服人;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4-0047-0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天理、人情和国法,是以“通达治体于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皆到,虽老于吏事者,不能易也”。情、法、理是处理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中,我们往往追求事件处理得合情、合法、合理,但在具体操作中,尤其是学生出现伤害
在《烹饪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课改方面的大胆尝试,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了英语学科知识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的结合。例如,在让学生懂得了“扬州蛋炒饭”的制作过程和技巧的同时。又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实用单词和制作过程的口语表达。    一、打破教材的条框。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    目前,我校使用的《烹饪英语》教材是由宿辉昌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是国内贸
[摘要]一直以来,教育公平都是社会各界争相议论的话题,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受多方因素影响,教育公平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其中,职普不平等一直是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核心,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与技术的不平等以及制度、政策的设计偏差,不容忽视的还有社会与文化问题。总而言之,想要解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不能仅仅致力于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或实训能力,而应号召社会各界携手,多角度解决职普不平等问题。  [关
我们的施助如何让学生既不失尊严又切实得到帮助?  一、通过班主任教育。逐渐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特别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在日常教育中不断地渗透“贫困不耻辱”的观念,在学生中营造贫困不自卑、劳动最光荣的氛围,使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理性对待贫困问题的心态。  二、注意资助的方式。呵护学生的尊严  我校对贫困学生的施助一直都是单独进行,而且是在小范围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