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地名也好,村落也好,胡同街道也好,房屋建筑也好,它们无不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窗棂,即窗格(窗子里面横的或竖的格)。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观,好似镶在框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那些精美的雕刻,成就了窗在中国建筑中的审美中心地位,被称作建筑的美丽眼睛。
唯美的窗棂艺术
人类最早居洞为穴,后来学会造房子。据《说文解字》释,窗从囱转化而来,囱是屋顶上开个洞,窗为通风采光之道。随着建筑工艺的发展,窗对房舍的美化作用才被显示出来。窗棂,即窗户上的雕花格子。窗棂的安置,不仅能通风透光,调节室内空气,而且起着支撑建筑、装点宅容、美化环境的作用。窗格的起源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的窗起源于先秦时期,那个时期窗的式样和风格相对简单,因此当时的窗只起到了基本的功能性作用。到了汉代,才开始出现了结构相对简单的窗户——直权窗。受汉代文人化的影响,在魏晋时期,直权窗才得以迅速地发展和广泛地普及开来,窗开始具有了真正的美学意义。到了隋唐时期,直至宋代,随着我国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设计工艺日趋完美,窗的装饰手段才日渐丰富、完善,隔心、绦环板纹样繁复多彩,花式窗开始逐步出现。但宋代窗格仍以直权窗为主,花式窗兼有。到了明代,随着手工艺业以及建筑业的高速发达,中国传统窗格的图案装饰艺术不断改进,并逐渐形成了构造简单、典雅大方、风格朴实、线条流畅的明式风格。清朝时期建筑窗格的图案装饰在风格上延续了明代特点,但同时更加显得丰富饱满,其优良的材质、细腻的做工,尤以复杂的图案纹样装饰见长,传统窗格的装饰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到:“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真惟窗栏二事乎。”可见,古人对窗的追求不遗余力。
窗棂的图案类型
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常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的窗棂,如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极富装饰趣味。然而更多的是让人在窗子中漫游移步观景,犹如在画廊中赏画。我们不难发现窗子不仅是画,也是诗。比如在古典名诗中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等千古名句。窗子绝不仅仅是为了透光和通风,一个好的窗子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室人在面朝窗子时,首先感受到的应当是一幅优美的诗文图画,让人难以忘怀。
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窗格上较为普遍应用的装饰手段,有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六角形、冰裂纹、回纹等,并连续延伸作四方或二方连续状到边框。用横、直、斜、曲的线条构成变化复杂、条理巧妙的几何纹样。菱形、菱格、菱角图案是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之一,在门窗格心权花上,属一种点缀图案,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整体图案及几何形的图案。
动植物图案
动植物图案有龙凤、狮子、喜鹊、蝙蝠、松、藤、梅、石榴、灵芝、蔓草、鲤鱼、各色花卉等,都是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又如“双龙戏珠”、“喜鹊登梅”、“五蝠捧寿”等。人们赋予动植物以文学生命,又具有祈福、祈盼吉祥的寓意和内涵。
人物故事图案
在明朝特别是万历以后带插图刻板的话本小说开始普及流行,对窗格装饰艺术内容产生了影响,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刻板的话本小说。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之类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故事,又如“麻姑献寿”、“群仙祝寿”、“三阳开泰”等民间传说和文学创作,内涵深刻,意味深长。
吉祥字符图案
民间在窗格图案上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泉”、“安”、“状元及第”、“三星在户”、“寿考维棋”、“祀”等。人物故事纹饰则楷、行、篆、草,潇洒自如。“福”字是其中变化最多,应用最广的文字,往往被图案化、艺术化,变成了一种吉祥符号。
精美雕刻的窗棂
古代的窗子,大致分为六类,一为板棂窗,即花格窗,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中有横棂,或二条或三条,窗背糊纸,不可开启;二为隔扇,即落地长窗,也称格子门,开门通风、采光,窗棂图案多种,至今仍采用;三是隔断,亦称屏风,妙在轻巧典丽而可移动,其窗棂精雕细刻,成为居室中的精美摆设品;四为槛窗,也称半窗,浙江东阳卢宅现存明式槛窗多种花色;五为支隔窗,多见于北方建筑,分上下两层,皆可上下开启,北京四合院中今存“井字格”支隔窗;六为遮羞窗,以装饰性窗棂来遮挡路人视线,窗上有精美的图案,古朴雅致。
窗棂是木雕匠人施展艺术才华的天地。在南方和北方的众多窗棂样式中,有几处是最为精彩的。徽州窗棂是安徽黄山脚下古徽州民居中颇有特色的窗棂样式,它是徽派建筑的组成部分和装饰的重点所在。一般为厅堂两侧厢房的窗户,面向天井,两侧对称布置,有时为四扇对称。徽式花窗由两扇横向开启的小木窗、固定的飞罩和雕刻精美的窗栏板三部分组成。飞罩除了作装饰外,还有实际的用途,梁思诚曾说:在槛窗或支摘窗的外面常有安固定纱屉一层的。纱屉又名飞罩,是用来糊纱的。梁思诚没有提供纱屉的实物图片,不知道他说的纱屉与徽州所见的飞罩是否为同一物,但在徽州确实看到住户将纱窗布蒙在飞罩上,这样开窗时可以防止蚊蝇进入内室。窗栏板是徽式花窗所特有附属装饰配置,是一块雕刻特别精致的花板(有时由相对独立的上下两组雕刻组成,上部较窄),雕刻的内容常与同一建筑中其他窗栏板组成连环故事。除了装饰以外,窗栏板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它或许是由遮羞窗的装饰外框演变而来,因为安装窗栏板后,窗的位置自然向上抬升了许多,这样外人的视线也就不可能进入内室了。徽式花窗当地又称“小姐窗”,或许与窗内居住者的身份有关。“小姐窗”常与相邻的隔扇(当地称“莲花门”)形成90度的对景,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山西民居与皖南民居齐名,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在山西民居中又以汾河流域的祁县和平遥为代表。平遥窗扇具备了北方特点,有代表性。中国北方风沙大、天气寒冷,为达到防风沙和保温的目的,民居都安装三层窗来防护,这在南方是见不到的。第一层是外扇(当地又叫风窗)糊以麻纸,可以挡风;第二层通常是支摘窗,主要功能是采光,平时并不开启;第三层叫实扇(当地又叫室门)是可以向室内开启的全封闭木板窗扇,夜晚关上实扇,有较好的保温、隔音功能,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外扇和支摘窗是装饰的重点,棂条图案多样,花结有蝙蝠、佛手等造型,木雕与南方比较显得粗犷。
北方以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的窑洞窗棂最有代表性。窑洞由穴居发展而来,在多风沙和寒冷的北方气候条件下,窑洞显示了良好的建筑功能,即人们常说的冬暖夏凉和遮挡风沙的功能。明清两代山西多巨富大户,窑洞装修的精美程度出乎人们的想象。窑洞窗棂通常只在顶部安一对可开启的天窗通风,其它多为摘窗,与现代的幕墙玻璃颇为相像。为获得更多的光照,窑洞花窗棂条的间隔较大,由成组的方型和扇型图案连缀而成,为了增加牢度在窗与窗、窗与框之间安置了较多的动物和花卉图案的结子,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其中王家大院桂馨书院的窗棂最为华丽精美,是窑洞窗棂的上乘之作。
当然还有故宫的窗棂,金碧辉煌显示了皇家气派,裙板上雕刻的龙凤图案代表了中国建筑装饰的最高等级,在那个时候,这一等级的图案百官与平民百姓家是绝不敢擅用的。
除了木窗,还有砖窗与石窗。苏州院子的漏窗,由白色镂空砖窗配以青砖镶边,或以青砖砌窗,院内绿树成荫,由外观之,极富诗意。在上海的沪南钱业公所,砖雕门楼上有镶嵌的两扇古雅的石窗,其用青石雕刻而成,线条流畅而造型生动,可与木窗、砖窗媲美。
窗棂的美好意义
窗棂的雕刻内容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价值取向。这些木雕并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的摆设,它是人们在满足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后,进入更高层次——追求精神审美功能的具体表现和物化形式。从内容上大略可以分为教化、祈福、故事(戏雕)和日常生活几种类型。
教化类强调儒家的忠孝思想,主要的图式是岳母刺字和二十四孝等。祈福类通过象征与谐音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如莲荷多子,又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质柔而能穿坚;梅兰竹菊清雅而不畏寒,象征文人的气节与高洁;牡丹象征高贵富丽。还有多种事物的组合象征,松、桃与鹤都有长寿的含义,将松树与仙鹤组成画面,寓意“松鹤延年”。石榴、桃子、佛手三大吉祥果,意为多子、多寿、多福。狮与“事”、莲与“年”、荷与“和”、鱼与“余”、盒与“合”、蝠与“福”、瓶与“平”等。梅与“眉”谐音,喜鹊与梅花组合喻意“喜上眉梢”;狮子与绶带组合喻意“好事不断”,配上钱纹就是“财事不断”。鱼与“余”谐音,余与欠相对,含有多的意思,多福多财多寿是常人所求。民间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喻意平民通过科考等方式求取功名,福禄俱得。鱼又是卵生动物,繁殖力强,象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
故事(戏雕)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大闹天宫》、《三打祝家庄》等都是窗栏板和绦环板上最常见的雕刻题材。
走近乡间你会在窗栏板和绦环板雕刻中看到大量反映乡土生活的内容,有耕读渔樵、山水风光和琴棋书画;有牧童、织女;有城廓、田野。如果说祈福类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直接描绘现实生活内容的木雕作品,就是对农耕文明和桃园般乡土生活的赞美和歌唱。
除此之外还有表现文人情趣的竖琴、棋盘、书函和画卷,并形成了统一的程式。民居建筑还喜欢用八仙的传说作装饰内容,常被简化为张果老的道情简、种离权的掌扇、曹国舅的尺板、蓝采和的笛子、李铁拐的葫芦、韩湘子的花篮、何仙姑的莲花和吕洞滨的宝剑八件器物来替代,俗称“暗八仙”。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窗格图案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不可分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在艺术设计领域和美学领域中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研究价值。
(编辑 刘小苏)
窗棂,即窗格(窗子里面横的或竖的格)。窗子的传统构造十分考究,窗棂上雕刻有线槽和各种花纹,构成种类繁多的优美图案。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外面的不同景观,好似镶在框中挂在墙上的一幅画。那些精美的雕刻,成就了窗在中国建筑中的审美中心地位,被称作建筑的美丽眼睛。
唯美的窗棂艺术
人类最早居洞为穴,后来学会造房子。据《说文解字》释,窗从囱转化而来,囱是屋顶上开个洞,窗为通风采光之道。随着建筑工艺的发展,窗对房舍的美化作用才被显示出来。窗棂,即窗户上的雕花格子。窗棂的安置,不仅能通风透光,调节室内空气,而且起着支撑建筑、装点宅容、美化环境的作用。窗格的起源与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的窗起源于先秦时期,那个时期窗的式样和风格相对简单,因此当时的窗只起到了基本的功能性作用。到了汉代,才开始出现了结构相对简单的窗户——直权窗。受汉代文人化的影响,在魏晋时期,直权窗才得以迅速地发展和广泛地普及开来,窗开始具有了真正的美学意义。到了隋唐时期,直至宋代,随着我国建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筑设计工艺日趋完美,窗的装饰手段才日渐丰富、完善,隔心、绦环板纹样繁复多彩,花式窗开始逐步出现。但宋代窗格仍以直权窗为主,花式窗兼有。到了明代,随着手工艺业以及建筑业的高速发达,中国传统窗格的图案装饰艺术不断改进,并逐渐形成了构造简单、典雅大方、风格朴实、线条流畅的明式风格。清朝时期建筑窗格的图案装饰在风格上延续了明代特点,但同时更加显得丰富饱满,其优良的材质、细腻的做工,尤以复杂的图案纹样装饰见长,传统窗格的装饰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了最高峰。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到:“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真惟窗栏二事乎。”可见,古人对窗的追求不遗余力。
窗棂的图案类型
在传统的房屋建筑中,常会出现一些形状不同的窗棂,如仙桃葫芦、福寿延年、石榴蝙蝠、扇状瓶形等等,极富装饰趣味。然而更多的是让人在窗子中漫游移步观景,犹如在画廊中赏画。我们不难发现窗子不仅是画,也是诗。比如在古典名诗中就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梦觉隔窗残月尽,五更春鸟满山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等千古名句。窗子绝不仅仅是为了透光和通风,一个好的窗子应当是一个好的画框。室人在面朝窗子时,首先感受到的应当是一幅优美的诗文图画,让人难以忘怀。
几何图案
几何图案是窗格上较为普遍应用的装饰手段,有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六角形、冰裂纹、回纹等,并连续延伸作四方或二方连续状到边框。用横、直、斜、曲的线条构成变化复杂、条理巧妙的几何纹样。菱形、菱格、菱角图案是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之一,在门窗格心权花上,属一种点缀图案,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整体图案及几何形的图案。
动植物图案
动植物图案有龙凤、狮子、喜鹊、蝙蝠、松、藤、梅、石榴、灵芝、蔓草、鲤鱼、各色花卉等,都是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又如“双龙戏珠”、“喜鹊登梅”、“五蝠捧寿”等。人们赋予动植物以文学生命,又具有祈福、祈盼吉祥的寓意和内涵。
人物故事图案
在明朝特别是万历以后带插图刻板的话本小说开始普及流行,对窗格装饰艺术内容产生了影响,许多故事情节取材于刻板的话本小说。如“桃园结义”、“岳母刺字”之类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故事,又如“麻姑献寿”、“群仙祝寿”、“三阳开泰”等民间传说和文学创作,内涵深刻,意味深长。
吉祥字符图案
民间在窗格图案上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泉”、“安”、“状元及第”、“三星在户”、“寿考维棋”、“祀”等。人物故事纹饰则楷、行、篆、草,潇洒自如。“福”字是其中变化最多,应用最广的文字,往往被图案化、艺术化,变成了一种吉祥符号。
精美雕刻的窗棂
古代的窗子,大致分为六类,一为板棂窗,即花格窗,由窗框和竖向排列的棂条组成,中有横棂,或二条或三条,窗背糊纸,不可开启;二为隔扇,即落地长窗,也称格子门,开门通风、采光,窗棂图案多种,至今仍采用;三是隔断,亦称屏风,妙在轻巧典丽而可移动,其窗棂精雕细刻,成为居室中的精美摆设品;四为槛窗,也称半窗,浙江东阳卢宅现存明式槛窗多种花色;五为支隔窗,多见于北方建筑,分上下两层,皆可上下开启,北京四合院中今存“井字格”支隔窗;六为遮羞窗,以装饰性窗棂来遮挡路人视线,窗上有精美的图案,古朴雅致。
窗棂是木雕匠人施展艺术才华的天地。在南方和北方的众多窗棂样式中,有几处是最为精彩的。徽州窗棂是安徽黄山脚下古徽州民居中颇有特色的窗棂样式,它是徽派建筑的组成部分和装饰的重点所在。一般为厅堂两侧厢房的窗户,面向天井,两侧对称布置,有时为四扇对称。徽式花窗由两扇横向开启的小木窗、固定的飞罩和雕刻精美的窗栏板三部分组成。飞罩除了作装饰外,还有实际的用途,梁思诚曾说:在槛窗或支摘窗的外面常有安固定纱屉一层的。纱屉又名飞罩,是用来糊纱的。梁思诚没有提供纱屉的实物图片,不知道他说的纱屉与徽州所见的飞罩是否为同一物,但在徽州确实看到住户将纱窗布蒙在飞罩上,这样开窗时可以防止蚊蝇进入内室。窗栏板是徽式花窗所特有附属装饰配置,是一块雕刻特别精致的花板(有时由相对独立的上下两组雕刻组成,上部较窄),雕刻的内容常与同一建筑中其他窗栏板组成连环故事。除了装饰以外,窗栏板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它或许是由遮羞窗的装饰外框演变而来,因为安装窗栏板后,窗的位置自然向上抬升了许多,这样外人的视线也就不可能进入内室了。徽式花窗当地又称“小姐窗”,或许与窗内居住者的身份有关。“小姐窗”常与相邻的隔扇(当地称“莲花门”)形成90度的对景,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山西民居与皖南民居齐名,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在山西民居中又以汾河流域的祁县和平遥为代表。平遥窗扇具备了北方特点,有代表性。中国北方风沙大、天气寒冷,为达到防风沙和保温的目的,民居都安装三层窗来防护,这在南方是见不到的。第一层是外扇(当地又叫风窗)糊以麻纸,可以挡风;第二层通常是支摘窗,主要功能是采光,平时并不开启;第三层叫实扇(当地又叫室门)是可以向室内开启的全封闭木板窗扇,夜晚关上实扇,有较好的保温、隔音功能,同时也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外扇和支摘窗是装饰的重点,棂条图案多样,花结有蝙蝠、佛手等造型,木雕与南方比较显得粗犷。
北方以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的窑洞窗棂最有代表性。窑洞由穴居发展而来,在多风沙和寒冷的北方气候条件下,窑洞显示了良好的建筑功能,即人们常说的冬暖夏凉和遮挡风沙的功能。明清两代山西多巨富大户,窑洞装修的精美程度出乎人们的想象。窑洞窗棂通常只在顶部安一对可开启的天窗通风,其它多为摘窗,与现代的幕墙玻璃颇为相像。为获得更多的光照,窑洞花窗棂条的间隔较大,由成组的方型和扇型图案连缀而成,为了增加牢度在窗与窗、窗与框之间安置了较多的动物和花卉图案的结子,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其中王家大院桂馨书院的窗棂最为华丽精美,是窑洞窗棂的上乘之作。
当然还有故宫的窗棂,金碧辉煌显示了皇家气派,裙板上雕刻的龙凤图案代表了中国建筑装饰的最高等级,在那个时候,这一等级的图案百官与平民百姓家是绝不敢擅用的。
除了木窗,还有砖窗与石窗。苏州院子的漏窗,由白色镂空砖窗配以青砖镶边,或以青砖砌窗,院内绿树成荫,由外观之,极富诗意。在上海的沪南钱业公所,砖雕门楼上有镶嵌的两扇古雅的石窗,其用青石雕刻而成,线条流畅而造型生动,可与木窗、砖窗媲美。
窗棂的美好意义
窗棂的雕刻内容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价值取向。这些木雕并不是为了装饰而装饰的摆设,它是人们在满足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后,进入更高层次——追求精神审美功能的具体表现和物化形式。从内容上大略可以分为教化、祈福、故事(戏雕)和日常生活几种类型。
教化类强调儒家的忠孝思想,主要的图式是岳母刺字和二十四孝等。祈福类通过象征与谐音表达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如莲荷多子,又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质柔而能穿坚;梅兰竹菊清雅而不畏寒,象征文人的气节与高洁;牡丹象征高贵富丽。还有多种事物的组合象征,松、桃与鹤都有长寿的含义,将松树与仙鹤组成画面,寓意“松鹤延年”。石榴、桃子、佛手三大吉祥果,意为多子、多寿、多福。狮与“事”、莲与“年”、荷与“和”、鱼与“余”、盒与“合”、蝠与“福”、瓶与“平”等。梅与“眉”谐音,喜鹊与梅花组合喻意“喜上眉梢”;狮子与绶带组合喻意“好事不断”,配上钱纹就是“财事不断”。鱼与“余”谐音,余与欠相对,含有多的意思,多福多财多寿是常人所求。民间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喻意平民通过科考等方式求取功名,福禄俱得。鱼又是卵生动物,繁殖力强,象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
故事(戏雕)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说岳全传》、《大闹天宫》、《三打祝家庄》等都是窗栏板和绦环板上最常见的雕刻题材。
走近乡间你会在窗栏板和绦环板雕刻中看到大量反映乡土生活的内容,有耕读渔樵、山水风光和琴棋书画;有牧童、织女;有城廓、田野。如果说祈福类内容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那么直接描绘现实生活内容的木雕作品,就是对农耕文明和桃园般乡土生活的赞美和歌唱。
除此之外还有表现文人情趣的竖琴、棋盘、书函和画卷,并形成了统一的程式。民居建筑还喜欢用八仙的传说作装饰内容,常被简化为张果老的道情简、种离权的掌扇、曹国舅的尺板、蓝采和的笛子、李铁拐的葫芦、韩湘子的花篮、何仙姑的莲花和吕洞滨的宝剑八件器物来替代,俗称“暗八仙”。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窗格图案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不可分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在艺术设计领域和美学领域中具有多方面的艺术研究价值。
(编辑 刘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