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且认为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率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公司治理制度时,应该把配置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关键词】
股权结构;公司绩效;控股股东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关于股权结构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以及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此试图寻找到更好地处理好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以此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并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总之,各国的学者的研究重点就是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1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1 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
公司经营决策是公司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最优选择的过程。公司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于到公司的发展,甚至影响公司的前途命运。
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决策行为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了公司的股权的归属和公司的控制权的归属,影响公司内部组织的权利分配。在股份制公司中,公司经营决策的最终决策权是股东大会,而董事会作为股东权益的代表,在公司日常经营决策中掌握了公司的决策权。由于股份制公司内实施一股一票的制度,股东持股的多少决定了股东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方案的力量大小,以及决定了红利分配的份额的大小。也就是说,某个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越多,他在公司经营决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和力量就越大,也就是说,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越多,该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行为影响也就越大。当然,如果决策成功,持有股份越多的股东获得的收益也越大,如果决策失败,所承受的收益损失也越大。
1.2 股权结构对公司交易行为的影响
由于股权结构的不一样,持股模式的不同,控股股东与其它大股东之间、大股东与持股母公司之间、大股东与控股子公司之间形成了千头万绪的关系,导致不同的股权结构,公司交易行为也显现出不同的状况。股权结构对公司交易行为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对其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以及内部董事的自我交易上。
1.3 股权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股权结构规定了持股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持股股东获取回报的大小和比例,规定了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所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责权利的匹配的不同和各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的不同,这些最终会引起公司投资行为的不同。也就是说,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对公司投资行为的不同影响。
1.4 股权结构对公司分配行为的影响
股东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股利。股利是投资者从公司内获取的收益的主要形式。股利有很多形式,如公司派发的现金、红利以及转增股等。在进行分配时,控股股东为了自已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对公司的控制而采取低派现策略,因为低派现是按持股的比例大小进行分配的,公司采取低派现,控股股东损失更小比例的股利,却能占有更多的资产,从根源来说,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控股股东与其它中小股东之间存在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冲突。总之,股权结构不同,导致对公司分配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1 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间的关系
如果公司持股的股东其控股比例越高,他们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益与持股比例呈正比例关系,使得公司的绩效也相应的提高;但是如果公司股东控股比例减少,其控制权与现金流开始分离,这时股东所控股的利益侵占动机及寻租激励就能得到增强,现在我国退市机制与控制权机制威胁力度还比较弱小,在投资环境中,小股东缺乏保护机制,而大股东通常都会“捞一把就离开”,这些都将会给公司增添负面影响。
2.2 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股份性质的关系
如果公司股东是法人股东或家族继承人时,因为他们有着明确且强烈的利益动机,有来自于管理公司并监督公司发展的驱动力,就会对内部员工进行比较严厉的约束,所以,公司绩效与法人股东的存在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控股的股东具有国家控股的性质时,因代理链较长且“所有者缺失”,控股的股东不仅没有提升经营状况的权力,也没有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监控的能力,因而会导致代理成本较高。另外,国有股东也存在一些非经济方面的职责,如:就业、社会责任担当等,这些都对公司的业绩提升并没有帮助,所以公司绩效与国家控股的股东存在呈现负相关关系。
如今,很多上市公司依然是由国家来控股的,并且最大的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关很大,这对政企分离、公司管理及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等政策的落实没有帮助。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方法来解决:
在股权平衡的条件下,各方应该得到其他大股东的认可才可以有重大决策的出台,从而使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实行。这时,大股东的监督功能不仅能够避免“最大股东”做出“一言堂”的决策,而且能够对道德风险给予有效的制约,这是对经理或超大股东的权利限制,避免他们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随着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转身战略集中方向发展,对于那些不是由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能够渐渐减少比例,使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得到降低,另外,可以采用增加非国有股权,使公司的投资者呈现多元化机制。在落实国有股权减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配售、公开市场竞标、协议转让及国家回购等方式。
如果股东控股的比例超过绝对控制股的水平,因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益是一致的,则控股的股东就会全身心投入经营,这对公司的绩效提高具有正面影响。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时的风险会出现在控股股东身上,企业的绩效会依赖于大股东的控制理念、经营管理的能力及行为。但是,如果使国有投的比例减少,改变当前国有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及国有股这三者的比例,这对“防患于未然”的股权结构及“把错误消灭在摇篮中”的纠错功能等利益平衡体有着重大帮助,渐渐形成一个新的股权结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和互动[J].会计研究.2006,(10)
[2]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重点阐述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且认为合理的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效率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公司治理制度时,应该把配置一个合理的股权结构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上。
【关键词】
股权结构;公司绩效;控股股东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关于股权结构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以及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此试图寻找到更好地处理好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以此提升公司的整体绩效,并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总之,各国的学者的研究重点就是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1 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1 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
公司经营决策是公司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最优选择的过程。公司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于到公司的发展,甚至影响公司的前途命运。
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决策行为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影响了公司的股权的归属和公司的控制权的归属,影响公司内部组织的权利分配。在股份制公司中,公司经营决策的最终决策权是股东大会,而董事会作为股东权益的代表,在公司日常经营决策中掌握了公司的决策权。由于股份制公司内实施一股一票的制度,股东持股的多少决定了股东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方案的力量大小,以及决定了红利分配的份额的大小。也就是说,某个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越多,他在公司经营决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和力量就越大,也就是说,股东所持有的股份越多,该股东对公司经营决策的行为影响也就越大。当然,如果决策成功,持有股份越多的股东获得的收益也越大,如果决策失败,所承受的收益损失也越大。
1.2 股权结构对公司交易行为的影响
由于股权结构的不一样,持股模式的不同,控股股东与其它大股东之间、大股东与持股母公司之间、大股东与控股子公司之间形成了千头万绪的关系,导致不同的股权结构,公司交易行为也显现出不同的状况。股权结构对公司交易行为的影响包括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对其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的影响以及内部董事的自我交易上。
1.3 股权结构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
股权结构规定了持股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持股股东获取回报的大小和比例,规定了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所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责权利的匹配的不同和各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的不同,这些最终会引起公司投资行为的不同。也就是说,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对公司投资行为的不同影响。
1.4 股权结构对公司分配行为的影响
股东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股利。股利是投资者从公司内获取的收益的主要形式。股利有很多形式,如公司派发的现金、红利以及转增股等。在进行分配时,控股股东为了自已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对公司的控制而采取低派现策略,因为低派现是按持股的比例大小进行分配的,公司采取低派现,控股股东损失更小比例的股利,却能占有更多的资产,从根源来说,由于股权结构的不同,导致控股股东与其它中小股东之间存在收益分配上的矛盾冲突。总之,股权结构不同,导致对公司分配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2.1 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间的关系
如果公司持股的股东其控股比例越高,他们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益与持股比例呈正比例关系,使得公司的绩效也相应的提高;但是如果公司股东控股比例减少,其控制权与现金流开始分离,这时股东所控股的利益侵占动机及寻租激励就能得到增强,现在我国退市机制与控制权机制威胁力度还比较弱小,在投资环境中,小股东缺乏保护机制,而大股东通常都会“捞一把就离开”,这些都将会给公司增添负面影响。
2.2 公司绩效与控股股东股份性质的关系
如果公司股东是法人股东或家族继承人时,因为他们有着明确且强烈的利益动机,有来自于管理公司并监督公司发展的驱动力,就会对内部员工进行比较严厉的约束,所以,公司绩效与法人股东的存在呈现正相关关系;当控股的股东具有国家控股的性质时,因代理链较长且“所有者缺失”,控股的股东不仅没有提升经营状况的权力,也没有对经营者实行有效监控的能力,因而会导致代理成本较高。另外,国有股东也存在一些非经济方面的职责,如:就业、社会责任担当等,这些都对公司的业绩提升并没有帮助,所以公司绩效与国家控股的股东存在呈现负相关关系。
如今,很多上市公司依然是由国家来控股的,并且最大的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相关很大,这对政企分离、公司管理及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等政策的落实没有帮助。对于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下面几种方法来解决:
在股权平衡的条件下,各方应该得到其他大股东的认可才可以有重大决策的出台,从而使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实行。这时,大股东的监督功能不仅能够避免“最大股东”做出“一言堂”的决策,而且能够对道德风险给予有效的制约,这是对经理或超大股东的权利限制,避免他们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随着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转身战略集中方向发展,对于那些不是由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能够渐渐减少比例,使国有股权的集中程度得到降低,另外,可以采用增加非国有股权,使公司的投资者呈现多元化机制。在落实国有股权减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式有:配售、公开市场竞标、协议转让及国家回购等方式。
如果股东控股的比例超过绝对控制股的水平,因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其现金流权益是一致的,则控股的股东就会全身心投入经营,这对公司的绩效提高具有正面影响。然而,我们需要注意到,这时的风险会出现在控股股东身上,企业的绩效会依赖于大股东的控制理念、经营管理的能力及行为。但是,如果使国有投的比例减少,改变当前国有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及国有股这三者的比例,这对“防患于未然”的股权结构及“把错误消灭在摇篮中”的纠错功能等利益平衡体有着重大帮助,渐渐形成一个新的股权结构平衡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有红,胡燕.试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对接和互动[J].会计研究.2006,(10)
[2]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