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改革中感悟研究性学习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基础教育掀起了研究性学习实践与研究的新一轮热潮。一个多学期过去,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如何?一线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感受、看法如何?在教师们中间,是否出现了新的经验与成果?我们来听听下面几位教师的声音……
  
  研究性学习,任重道远
  ◆吴秀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对综合实践活动做出规定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之一。怎样认识研究性学习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问题,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研究性学习正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至关重要。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从被动的接受转向主动的探究学习。
  
  2.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第一,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和确立。研究性学习课题要立足教学,研究涉及的范围要小而精,目标要明确。比如,“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等。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课程改革中的整合,对于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比如,在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内容中,需要用“力的传感器”来展示“在运动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现代信息技术就更有利于这一教学环节的实现。另外,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第三,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第四,要时刻关注课改的实效性。作为一种改革,课改不免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生用在研究性学习上的时间多了,做练习的时间就少了,学习成绩就可能下降,迫于压力,教师又不得不走回“应试”的老路上去。这里就需要解决课改与成绩的矛盾,保证课改的实效性。有些教师在贯彻新方式和新理念时陷入了误区,认为新课改就是完全抛弃讲解法,因此,在不必用探究方式的教学内容上耗费了大量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研究性学习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满载希望、充满挑战的工程。但我们必须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与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我总感到改革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讲雨点还没有真正落下来。广大教师还是执著地追求学生心目中的命根子——分数。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课改”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为听惯了这个词,陌生是因为在操作过程中,绊脚石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我们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改了吗?我们教师的业务素质能适应新课改吗?我们的家长能接受新课改的理念吗?……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际开设过程中,大家虽然都很有热情,也隐约感觉到了其中包含的更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但缺少理论上的准备,又难以避免操作上的困惑。对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切实把握好推进研究性学习的正确方向与科学策略。
  就现实来说,虽然不能说没有成功的例子,但是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或者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只是图个热闹,有的更是半途而废。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推进与落实,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反对墨守成规,食古不化,又要警惕一味效行,轻率从事,要在继承与革新间找到一条合适的路,从而真正实现课改的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认真分析 乐观面对
  ◆于永茂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新课标中的提法叫做科学探究,并且给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环节,其中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对比传统教学模式与探究性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尽管教学的目的都是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包办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全部过程,学生像一个知识容器,坐等知识往里装。而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求知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和途径,学生则是自主地选择求知的手段和方法,并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究,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亲身体验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从中获取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了操作能力、思维品质和意志品质,强化了创新精神,提高了科学素养。
  
  1.探究从困惑到逐渐清晰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引入课堂,就形成了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它的好处显而易见,然而哪一节的内容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或是一节课中哪一个知识点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并没有现成的结论,当你决定在某一知识点上使用探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时,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怎样的计划、设计什么样的实验、如何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怎样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均无现成的东西可直接使用。
   2007届使用新教材的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虽然所接受的不完全是灌输式教学,但也绝非是现在的探究性教学,吃惯了被老师“咀嚼过的馍”,虽然没有什么滋味,但是很简便,咽下去很顺畅。上了高一,老师突然间变了教法,只告诉今天要“吃馍”,不但不负责“咀嚼馍”,而且连“馍”都没有,只有“加工馍的工具和原料”,至于怎么“加工”,使用什么“加工”,老师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切似乎都变得模糊起来,这使得他们感到很困惑、很迷茫、很不适应。然而,一切的教学活动就这样以模糊为起点开始了。
   大量的事实都说明,一个人如果一直都在做自己很熟悉的事情,那么他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就一定是停滞不前的。但是,如果哪一天他去做自己所不熟悉的事情了,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迷茫、感到困惑、感到困难、感到有很大的压力了,而他又能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做下去了,那么一旦获得成功,他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事实正是这样,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从教师到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都渐渐地熟悉起来了,教师对哪些问题应当使用探究式教学判断得越来越容易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不觉得像以前那么困难了;学生对如何探究问题也越来越熟悉了,探究问题的程序和手段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熟练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逐渐被师生们所喜爱、接受,也正逐渐走向成熟。
  
  2.探究从稚嫩到逐渐成熟
  任何新生事物从产生到成熟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利”和“弊”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总是相伴而生,探究性学习也是如此。
   一个多学期的实践,它的“利弊”也逐渐显现。它的“利”在于,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程序、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探究性学习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影响或者说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其一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意识不尽相同,学优生能较快找到探究问题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能力得到提高,而学困生则显得无所适从,最后既没有得到知识,也没有培养出能力;其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突出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却削弱了应用知识解题的训练,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其三是现在的班级容量都比较大,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辅导不过来,出现了辅导死角,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探究问题的进度和效果;其四是探究过程中有时需要专用仪器,但学校的教学仪器是按以前的教学模式配备的,在数量和种类上都远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这使得有些探究活动无法开展。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同时也有一些相关问题需要解决。我们相信,在相关问题得以解决的不久的将来,课改必将能深入人心,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也必将被所有的教师所认可。□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什么?
  ◆刘海静
  
  2002年9月,北京开始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推行研究性学习课程,2007年9月,高中课改又使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得到推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亲身参与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想。
  
  1.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传统教学是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知识;而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手段更多元,教学目的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发现能力。
  研究性学习也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变得积极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研究性学习更向教师提出了挑战。一个适应研究性学习需求的优秀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掌握本学科领域内更深、更广的知识,并且能以一种严谨的研究精神、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科学的研究。
  
  2.研究性学习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
  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出现会给传统教学模式以创新的机会。传统教学在挑战面前,如果“不思进取”,势必会被淘汰,而那些抱有传统教学思想却不知变通的教师也必将被淘汰。所以,在挑战面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弊端,发扬长处。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在传统教学模式里,考试能取得高分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种做法大大扼杀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研究性学习的出现,让许多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了。
  例如,我去年指导的研究性课题小组中,有一个题目是“金庸小说研究”。这个小组吸引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通过交流,我发现那些学生对于金庸的书看得真不少,而且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在老师的鼓励与指导下,他们深入地阅读作品,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撰写论文。最后,经过一学期甚至一年的研究,学生的观察、感受、分析和批判能力,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探究的意识、兴趣和方法,以及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潜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研究性学习也给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学校语文组的各位教师就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各自擅长的课题,如钱钟书与《围城》、苏轼诗词研究、品读《红楼梦》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主题研究、张爱玲小说研读、新诗欣赏、诗歌诵读指导、新词新语解析等,研究课题多达90余个。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苦于课本束缚性太强,很难有创新,而研究性学习却使我们看到了教师们不同的才华。□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
  
  难以割舍的“高效阅读”情结
  ——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张洪燕
  
  经过“高效阅读”课题组的现场培训、专家讲座以及观摩现场课,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从2007年11月开始进行“高效阅读”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以期彻底解决本校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的难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实施设想
  “语文高效阅读能力培养”(以下简称“高效阅读”)有相对完整的一套教学体系,而且伴有配套的教材,重在研究如何使高效阅读教学与必修阅读教学有机融合,顺利完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
  首先,精简时间。因为课时有限,“高效阅读”不能独立于必修阅读之外单设课时,因此,我们决定将“高效速读”中的“快速记忆能力训练”和“快速阅读能力训练”分配到课前5分钟内完成;“高效精读”部分的“快速理解”与“快速解题”训练则取其方法,运用于40分钟的必修阅读讲授。这样,从时间的分配角度讲,“高效阅读”与“必修阅读”就做到了合二为一,整体训练,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
  其次,整合教材。因为教材多样,教师必须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高效阅读”教材与“必修阅读”教材。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将两部分教材加以取舍、融合,做到不重复、有针对性、重点突出、训练有效。如“高效速读”部分的内容由于不受必修教材的限制,就可以从高效阅读教材中选取,如有必要的话,也可从必修教材或与课堂相关的内容中选取;而“高效精读”部分的内容如果也从高效阅读教材中选取,则势必会造成教材内容的附加,这就无形中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因此,应主要从必修教材中选取,如有必要,再考虑从高效阅读教材中选取相关训练内容。
  另外,分清“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必修阅读教学好比我们的主阵地,我们首先必须站稳这个主阵地,但要想在这个主阵地上打个漂亮仗,光靠自己的土法子不行,还要去取“高效阅读”教学的经。因此,我们要“以必修阅读为主体,以高效阅读为指导”,让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实施中的困难
  首先是来自学生方面的。本校学生属中等以下程度,阅读除了上边提到的“少、慢、差、费”的问题外,主要还存在着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持之以恒、坚持阅读的毅力等问题,这些势必影响训练过程。有教师统计,开始训练的时候,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加入训练,但是四、五次过后,能够继续保持兴趣的学生不到50%,最后能坚持到底且成绩稳步提高的学生只占20%左右。这种状况普遍存在。
  其次是来自教材方面的。“高效阅读”训练有一套配套教材,它需要教师将高效阅读教材与必修阅读教材内容有机融合,交叉选取两套教材上的训练内容,在“高效”上做文章。教材的整合需要时间,更需要教师的精力,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再次是来自教师方面的。首先,教材的整合需要教师将两部教材内容分别吃透,然后再将两部教材的内容重新裁剪、缝合,这样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即便是几位教师分工合作,也会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其次,“高效阅读”训练需要大量的统计工作,教师既要将学生每阶段的训练成绩进行精细的汇总,以便从中发现规律,还要及时记录训练过程中的得与失,以便总结提高。琐碎的工作往往更牵扯精力。因此“高效阅读”每走一步,都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艰辛!
  最后是时间方面的难题。经过必修模块Ⅰ、Ⅱ的学习之后,大家都知道,即便是不向外做任何知识拓展,想轻松地完成必修阅读教学任务也是难上加难。因为必修教材本身就存在着阅读内容繁多,难度偏大,文言文教学增量等诸多压力。如此形势之下,还要让“高效阅读”在夹缝中生存,无疑难上加难。
  
  3.教师心语
  如此繁重的教学,如此紧迫的时间,还要让教师们去完成那颇具难度的教材“整合”,使对阅读索然无味的学生们嚼出“兴味”来,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培养“高效”之法,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但是,身为教师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们一次次地在阅读面前摔跤。眼看着他们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读不懂文章,抓不住信息,表达上词不达意,甚至犯低级幼稚的错误,教师们心里着急,总得为学生们想些法子。于是,“语文高效阅读”这座黑暗中的灯塔便又一闪一闪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吸引着我们走近它、仰望它,并撷取它微弱的光芒,去努力照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那段暗淡的路程。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中学通州分校)
  特约编辑 莲 子
其他文献
技术课程作为新课改八大领域之一,是新课改的亮点和难点。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我校将通用技术作为新时期的新课程、新挑战、新亮点。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反思。    一、夯实课内基础,展坝新课改风采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是主战场。学校在夯实课内基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1.劳动技术创新教育为通用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基础  20
1996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波兰著名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四位获此殊荣的波兰作家。瑞典文学院说她“用诗歌对生活作出回答”。对一名普通人来讲,我们也自觉或是被迫地要用我们的精神状态来对生活作出自己的回答。  希姆博尔斯卡在接受瑞典国王授奖后,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诗人与世界》的演讲。在演讲中,这位73岁的“老太太”说;“关于这世界,我们还要说些什么呢
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阵地,是教师实践教育理念、形成并展示教育技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石景山中学在绿色教育实践中,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过程,致力于由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的教学,由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转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由只研究教材转向重点研究学生,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绿色课堂的课前“两分析”、“三准
2008年10月1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95华诞之际,共和国的总理温家宝致函我校:“祝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短短十余字,字字含情。这是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深切关怀和祝福,是党和国家对各少数民族青年一代的殷殷期望。  从1913年贡王始创蒙藏学校至今,民大附中已经走过了96年。96年风雨沧桑,弦歌不辍、学术精良;96年薪火相承,代代不息、人才辈出。它是我国最早开办的民族高等学校,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一贯重视科技教育,组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如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和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风力发电机建造场,走进自然博物馆达尔文主题展,走进松下公司环保展厅开展“动动手爱地球”活动等。学校召开“做脚踏实地的追梦人,节能环保我能行”的主题少代会,根据学生的优秀提案建设了“节能减排自动喷灌系统”、“节能饮水机”等,改造了卫生间冲水开关等许多低碳、节能的学校设施。在2011
2007年11月20日,我学区“同课异构、共同发展”数学协作组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来自学区内不同完小的A老师和B老师同时执教五年级的《生活中的数字》一课。A老师的课进行了块状设计,每块内容的设计相对比较“开放”,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B老师的课以线型设计为主,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小结,特别是通过4次“比较”,对知识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和自身知识结构存
深吟浅唱地走过书中的每一页,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走进了“生命化教育”。这是一本让人啼哭并微笑着、痛苦并快乐着的书,但不管你是欢喜还是流泪,这本书都会让你对生命有新的感悟,迷恋上人的成长……  《迷恋人的成长》由张文质老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谈到了生命教育的特征以及怎样构建促进生命发展的生命化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不断提升。书中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亲情
1980年9月,北京市育英学校开始探索实践九年一贯的办学体制。回顾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具有这样三个效应。    “1 1=1”效应  “1 1=1”,这是数学领域内不存在的一个关系式,但在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践中却是不争的事实。  九年一贯制统整了学校的育人目标  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体制,学校可以从整体上思考规划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避免了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两张皮”现象
那天突然被拽出教室,按一个通知要求必须在既定时间赶到一个地方听课。  小学四年级三节课。大自然的奇观:大榕树、火烧云、瀑布。  光润异常的课,孩子们真可爱,不知疲倦地读书、写短文、说自己的感想、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手抄报、PPT,喊“老师好”、“老师再见”都整齐而且洪亮。没有杂音,精神特别饱满,甘脆纯净的童声,一粒粒珍珠一样。一起按规定涌动的时候,就是珍珠的喷泉珍珠的水渠,珍珠的人工湖。  但不是草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内,毗邻皇家园林颐和园。如何使社会大课堂综合实践活动在广泛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实现学生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实现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课外延伸、拓展,实现社区教育的优化发展、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挖掘社区资源优势,组织“颐和园小导游”实践活动,成为了西苑小学依托社区资源开发学校大课堂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究的动力。  “颐和园小导游”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