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我发言的题目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于成就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他具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知人者如鮑叔方能举荐贤才,不致使贤才有怀才不遇之憾。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落得几十年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劝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劳,智退秦国军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难成大业,就因缺一知己。正因如此韩昌黎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
自知者明。自知者如鲍叔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致有刚愎自用之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所以只有先自知之明,才能有知人之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邦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概率才大一些,却在太子丹的催促下贸然上路。还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武阳还需荆轲帮他打掩护。由此观之,荆轲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之智,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构筑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没有人能自成孤岛,唯有自知与知人齐飞,才能无憾。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大家好!非常荣幸在此分享我的读书心得。我发言的题目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昔有鲍叔,有知人之智,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终于成就齐国一代霸业。他人皆赞誉管仲匡扶之功,独有司马迁有知人之明,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司马迁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之中,我最敬佩的便是鲍叔,因为他具有知人之智,自知之明。
知人者智。知人者如鮑叔方能举荐贤才,不致使贤才有怀才不遇之憾。
《论语》有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知人实为不易。昔有烛之武心怀凌云之志,能言善辩,然而无伯乐举荐,只落得几十年湮没无闻。后来,郑国临难,佚之狐慧眼识珠,他向郑伯举荐烛之武,并劝说如果烛之武面见秦伯,一定能凭借口舌之劳,智退秦国军队。烛之武感念佚之狐的举荐和郑伯的信任,于是“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历史会铭记烛之武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会镌刻下佚之狐的知人之智。
揆诸历史,多少贤才没有遇到鲍叔、佚之狐这样的伯乐而“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李太白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遭赐金放还,杜子美高歌“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志向难遂,陆放翁悲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壮志难酬,辛稼轩悲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而君主不知。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难成大业,就因缺一知己。正因如此韩昌黎才会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哀叹。
自知者明。自知者如鲍叔方能发现别人亮点,才不致有刚愎自用之憾。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灵魂发问引人深思。处在鲍叔之位,如果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刚愎自用,发现不了管仲的治国才能,恐怕齐桓公难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所以只有先自知之明,才能有知人之智。刘邦就有自知之明,他自知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邦抚民不如萧何,行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将这三杰收之麾下,自知与知人配合无垠,终开创汉朝之基业。
而反观荆轲,明知要等友人上路,刺杀秦王的概率才大一些,却在太子丹的催促下贸然上路。还对自己的剑术预估过高,陶渊明曾感叹“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此外,秦武阳还需荆轲帮他打掩护。由此观之,荆轲可谓既无自知之明,又无知人之智,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构筑世界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没有人能自成孤岛,唯有自知与知人齐飞,才能无憾。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