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的口头言语行为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既可以改善师幼互动状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又能促进教育者本身教育素质的增强,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以中班为例,通过一日活动,包括教学、生活、游戏、运动等,对幼师的口头言语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口头语言行为的分类
参考《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分类。
1.按照言语的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A.讲授言语行为:包括A1讲述行为、A2提问行为、A3应答行为。
B.评价言语行为:包括B1表扬行为、B2批评行为。
C.情感言语行为:包括C1安慰行为、C2鼓励行为、C3讽刺行为、C4诘问行为。
D.维序言语行为:包括D1命令行为、D2警告行为。
2.根据教师言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
E.积极言语行为:包括B1表扬行为、C1安慰行为、C2鼓励行为。
F.消极言语行为:包括B2批评行为、C3讽刺行为、C4诘问行为、D1命令行为、D2警告行为。
G.中性言语行为:包括A1讲述行为、A2提问行为、A3应答行为。
3.根据交往发起方编码可分为:T1表示由教师发起,T2表示由幼儿发起。
4.按照言语的目的来分,分为四类言语:
第一类:S,陈述言语行为,分为S1(肯定陈述行为)和S2(否定陈述行为)。考虑到师幼言语交往中经常出现告状言语,因此特在此类言语分出S1-1(表示告状行为)。
第二类:N,疑问言语行为,分为N1(一般疑问行为)和N2(反意疑问行为)。
第三类:祈使言语行为,分为D1(命令行为、要求行为)、D2(请求行为、恳求行为)、D3(劝告行为)和D4(建议行为)。
二、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老师:“我们开始上课。”这时课堂还没有安静,老师:“××小朋友的纪律最好,我看谁能像他一样。”(表扬B1),说完之后还是有几个小孩在说话,老师说完“猜猜这是谁来了”后,教室内炸开了锅,老师:“再说话把你们放到小班去,让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中班的大哥哥大姐姐都不遵守课堂纪律。”再没人讲话。
教师发起T1的口头言语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秩序还未完全安静下来,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用了多种口头言语控制课堂。第一次教师口头言语行为是教师上课之前课堂还未安静,教师就用了评价语言B,教师很明确地表扬了×××小朋友,通过表扬B1的语言,希望能引起幼儿的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发现效果不明显时,教师用了维序语言D,运用命令D1的语言制止幼儿的讲话行为,这种语言属于消极语言F,幼儿从教师面部流露出的厌恶表情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因此停止讲话,达到了老师需要的效果。
三、生活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本部分列举按照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顺序。具体顺序为:来园、早点、午饭、午睡、午点、离园。
案例:晨间接待的时候,副班因为发烧隔了一个礼拜才来了,班上某男孩平时和副班关系很好,看到她很开心地说:“严老师,你终于来了,我好想你。”老师随即说:“XXX,几日不见又长帅了,我不在的时候有没有乖啊?”孩子很开心地点点头,一把抱住了老师,脸凑到了老师面前,老师立马闪开了,说:“好了好了。”看到身后的我说:“这孩子差点亲到我。”孩子盯着我俩,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悻悻地走开了。
这是由幼儿发起的T2口头言语行为。幼儿用感叹语气表达对一段时间不在的严老师的想念之情,教师用了情感语言,态度亲切友善,属于积极言语。但当幼儿所求与教师稍亲密的动作时,老师避开了,说话暗含了警告语言D2的意味,男孩没有达到预期的亲近效果。教师这种不稳定的言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师幼之间情感的沟通,幼儿可能感觉教师喜怒无常,捉摸不定。幼儿的心灵非常稚嫩,教师稍有不慎便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四、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在拍皮球游戏活动中,我发现有三种孩子,一种是不会拍皮球的孩子,因为不会玩所以拍了一会就没有心思再玩了,而且看着其他孩子拍得很好情绪会很低落,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第二种就是已经拍得很好的孩子,他玩腻了就不再玩了,第三种就是还很努力地尽心地拍球,针对第一种孩子,老师会亲自示范:“来,我和你一起玩,老师特别想和你一起玩,你能和我做好朋友吗?”第二种孩子老师会找同样拍得很好的孩子说:“那你们两个比比赛,看谁拍得多,谁更加厉害。”这样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拍着,因为没有计时,老师同样夸奖了两个孩子。
此次口头言语行为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T1,教师运用鼓励语言C2让孩子更加专注于游戏。这样的言语可以让幼儿获得安慰,情绪得到安抚。
五、运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拿着手中的塑料杯子想着怎么玩,大多数孩子都是当成投掷玩具,练习投掷,不一会就都放在一旁表现出没有兴趣的样子,一些幼儿甚至开始破坏纸杯。这时老师就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你们看,老师可以把纸杯子顶在头上走路。”很多幼儿开始模仿我,把纸杯子頂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路,还互相探讨怎样才能让纸杯子不掉下来,孩子们又变得兴趣盎然了……
此次活动是由教师发起T1的口头言语行为,由于幼儿对体育游戏没有兴趣,教师则运用丰富的讲述性语言A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情境想象画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间接性地指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不断激励他们开发纸杯的玩法。
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尽量用积极的言语与幼儿沟通,语气亲切,态度柔和,有耐心,这样孩子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师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开展难度不同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一、口头语言行为的分类
参考《幼儿园师幼言语交往的研究》,我进行了以下分类。
1.按照言语的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分为:
A.讲授言语行为:包括A1讲述行为、A2提问行为、A3应答行为。
B.评价言语行为:包括B1表扬行为、B2批评行为。
C.情感言语行为:包括C1安慰行为、C2鼓励行为、C3讽刺行为、C4诘问行为。
D.维序言语行为:包括D1命令行为、D2警告行为。
2.根据教师言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
E.积极言语行为:包括B1表扬行为、C1安慰行为、C2鼓励行为。
F.消极言语行为:包括B2批评行为、C3讽刺行为、C4诘问行为、D1命令行为、D2警告行为。
G.中性言语行为:包括A1讲述行为、A2提问行为、A3应答行为。
3.根据交往发起方编码可分为:T1表示由教师发起,T2表示由幼儿发起。
4.按照言语的目的来分,分为四类言语:
第一类:S,陈述言语行为,分为S1(肯定陈述行为)和S2(否定陈述行为)。考虑到师幼言语交往中经常出现告状言语,因此特在此类言语分出S1-1(表示告状行为)。
第二类:N,疑问言语行为,分为N1(一般疑问行为)和N2(反意疑问行为)。
第三类:祈使言语行为,分为D1(命令行为、要求行为)、D2(请求行为、恳求行为)、D3(劝告行为)和D4(建议行为)。
二、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老师:“我们开始上课。”这时课堂还没有安静,老师:“××小朋友的纪律最好,我看谁能像他一样。”(表扬B1),说完之后还是有几个小孩在说话,老师说完“猜猜这是谁来了”后,教室内炸开了锅,老师:“再说话把你们放到小班去,让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中班的大哥哥大姐姐都不遵守课堂纪律。”再没人讲话。
教师发起T1的口头言语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秩序还未完全安静下来,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用了多种口头言语控制课堂。第一次教师口头言语行为是教师上课之前课堂还未安静,教师就用了评价语言B,教师很明确地表扬了×××小朋友,通过表扬B1的语言,希望能引起幼儿的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但发现效果不明显时,教师用了维序语言D,运用命令D1的语言制止幼儿的讲话行为,这种语言属于消极语言F,幼儿从教师面部流露出的厌恶表情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因此停止讲话,达到了老师需要的效果。
三、生活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本部分列举按照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顺序。具体顺序为:来园、早点、午饭、午睡、午点、离园。
案例:晨间接待的时候,副班因为发烧隔了一个礼拜才来了,班上某男孩平时和副班关系很好,看到她很开心地说:“严老师,你终于来了,我好想你。”老师随即说:“XXX,几日不见又长帅了,我不在的时候有没有乖啊?”孩子很开心地点点头,一把抱住了老师,脸凑到了老师面前,老师立马闪开了,说:“好了好了。”看到身后的我说:“这孩子差点亲到我。”孩子盯着我俩,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悻悻地走开了。
这是由幼儿发起的T2口头言语行为。幼儿用感叹语气表达对一段时间不在的严老师的想念之情,教师用了情感语言,态度亲切友善,属于积极言语。但当幼儿所求与教师稍亲密的动作时,老师避开了,说话暗含了警告语言D2的意味,男孩没有达到预期的亲近效果。教师这种不稳定的言语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师幼之间情感的沟通,幼儿可能感觉教师喜怒无常,捉摸不定。幼儿的心灵非常稚嫩,教师稍有不慎便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四、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在拍皮球游戏活动中,我发现有三种孩子,一种是不会拍皮球的孩子,因为不会玩所以拍了一会就没有心思再玩了,而且看着其他孩子拍得很好情绪会很低落,静静地躲在角落里。第二种就是已经拍得很好的孩子,他玩腻了就不再玩了,第三种就是还很努力地尽心地拍球,针对第一种孩子,老师会亲自示范:“来,我和你一起玩,老师特别想和你一起玩,你能和我做好朋友吗?”第二种孩子老师会找同样拍得很好的孩子说:“那你们两个比比赛,看谁拍得多,谁更加厉害。”这样孩子们都很积极地拍着,因为没有计时,老师同样夸奖了两个孩子。
此次口头言语行为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T1,教师运用鼓励语言C2让孩子更加专注于游戏。这样的言语可以让幼儿获得安慰,情绪得到安抚。
五、运动中幼儿教师口头言语行为列举与分析
案例: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拿着手中的塑料杯子想着怎么玩,大多数孩子都是当成投掷玩具,练习投掷,不一会就都放在一旁表现出没有兴趣的样子,一些幼儿甚至开始破坏纸杯。这时老师就需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你们看,老师可以把纸杯子顶在头上走路。”很多幼儿开始模仿我,把纸杯子頂在头上,小心翼翼地走路,还互相探讨怎样才能让纸杯子不掉下来,孩子们又变得兴趣盎然了……
此次活动是由教师发起T1的口头言语行为,由于幼儿对体育游戏没有兴趣,教师则运用丰富的讲述性语言A1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根据情境想象画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间接性地指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不断激励他们开发纸杯的玩法。
每个幼儿的发展程度水平都是不同的,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对能力弱一点的幼儿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尽量用积极的言语与幼儿沟通,语气亲切,态度柔和,有耐心,这样孩子才能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师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开展难度不同的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提高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