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是否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能否实现的关键,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主体 表现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而要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窄,特别是面对抽象的代数的几何知识,很难转过弯来。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和聪明,表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强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爱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势利导结合得自然而和谐,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通过意境的营造,鼓励学生说感受、谈见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设计有意思的内容,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这就是提高可显示正确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也很难圆满完成。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引入负数,是初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我按课本的安排,细心讲完这节教材之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让学生回忆比赛计分的例子:在篮球赛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一位学生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
我马上表扬了他,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正负数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要,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对正负数认识的距离。紧接着,又要求每位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例子。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意识到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垂线段定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去春游的最短路线。从学校到车站的最短路线,让他们想尽可能多的路线来。学生兴趣很浓,但是并没从几何的思维来考虑。在我的提示下,有几个学生渐渐深入,终于找到了规律,我及时鼓励他们,并开玩笑说这个定理是他们发现的,学生们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只是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往往导致表现失当。因此对学生的小失误,要多鼓励,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化解,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活跃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是否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能否实现的关键,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纲要》
[2]《中学教学心理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学习 学习主体 表现欲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而要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窄,特别是面对抽象的代数的几何知识,很难转过弯来。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和聪明,表现自己的价值。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味性强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爱学;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因势利导结合得自然而和谐,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主动。通过意境的营造,鼓励学生说感受、谈见解,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设计有意思的内容,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这就是提高可显示正确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也很难圆满完成。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引入负数,是初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我按课本的安排,细心讲完这节教材之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和突破认知障碍,让学生回忆比赛计分的例子:在篮球赛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勾来。一位学生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
我马上表扬了他,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此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正负数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要,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对正负数认识的距离。紧接着,又要求每位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例子。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意识到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在学习"垂线段定理"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去春游的最短路线。从学校到车站的最短路线,让他们想尽可能多的路线来。学生兴趣很浓,但是并没从几何的思维来考虑。在我的提示下,有几个学生渐渐深入,终于找到了规律,我及时鼓励他们,并开玩笑说这个定理是他们发现的,学生们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十三岁到十五岁之间,这是人生表现欲最强的年龄段。只是他们底子薄,知识容量小,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多层次问题的驾驭,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因而往往导致表现失当。因此对学生的小失误,要多鼓励,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化解,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处于活跃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表现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是否真正承认学生是主体、学习主人的问题,是否认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能否实现的关键,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纲要》
[2]《中学教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