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由青少年过渡到成年的关键期。本文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分析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给与心理辅导的建议。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2
从一名新进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经历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从刚入校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常会想“学生会听我话吗?”、“工作上有没有犯错?”,到适应工作环境后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组织好班集体参与的每一次校内、校外活动。一切稳定后,我又将努力的方向、关注的目标锁定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學生的个性和才能,创设学生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自我价值。除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之外,最值得努力的就是如何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给予学生健康的内心体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
中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年龄有所增长的同时不再对家长的话唯命是从了,但是思想上却停留在幼稚的阶段,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明显不够,致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2015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则新闻,题目为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事件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一)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明显变化,学生的智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意志力迅速发展、情绪、情感和言行趋于成熟、性意识有所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升学压力和校外精彩世界的诱惑,每一位中职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烦恼,致使中国各地的校园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和中学生“门”事件层出不穷。除了身体外形、生理机能、脑发育之外,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
从施暴者的心理动机和被欺凌者的性格分析,双方都体现了人格发展不健全,施暴者表面强势实则内心软弱,想以暴力的方式掩盖自己缺失。受害者性格懦弱、孤僻、处事偏激。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毛毛虫蜕变为蝴蝶经历着艰辛与痛苦;青少年们,等待他们的除了青春之路上的欢声笑语,还有面对诱惑时的迷茫;遇见困难时的徘徊;面临抉择时的不知所措。中学生的心理在不停的发展和变化。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抱有切合实际的希望,自信心是生命活力的内在动力;对学校的学业及生活环境有兴趣,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从学习和工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喜欢与同学交往,关心长辈;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遇到挫折和困难,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感于面对成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二、中职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旧观念不断碰撞,伴随而提高了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
徐立峰教师随机抽取自己学校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共419名学生进行了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问卷调查[2],该测量表主要针对10种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心里不平衡、强迫症、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共60个条目,每题选项分为五个等级,能相对准确地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反馈出学生本阶段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本论文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本校某系部二年级210个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柱形图我们可以看出,心里健康水平正常的仅有105人占总体的50%,这也说明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心理发展存在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87人占比41.4%,中等心理问题的学生15人占比7.2%,偏重心理问题的学生2人占比1.1%,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1人占比0.3%。总体来说,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正常与轻度占总体的91.4%,该部分学生心理状况良好。同时,存在1.1%的偏重和0.3%的严重,需要教师重视。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心理问题数据表1,反映了被测试的210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
此次从10个心理问题中选取5个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及陈述如图2所示。图2以5种心理问题为基础坐标,展示了每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的比例。
其中强迫症状相对严重,正常与轻度之和占总体83%(最低),而中度、偏重和严重之和占17%(最高);其次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正常与轻度之和占总体85.7%,而中度、偏重和严重之和占11.5%。
三、心理辅导方法
(一)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作为教师应循序善诱,顺其自然,使心理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恢复正常。在进入商校的两年里,通过与各式各样学生的接触,我不多摸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踏入社会。因此,心理辅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辅导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但是,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辅导教师应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法
该方法就是肌肉做“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保证每日练习。此方法可应对焦虑、紧张不安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当事人置于会引起敏感的环境当中,逐渐淡化敏,直到不再发生敏感。此方法可应对心理恐惧、焦虑。
(3)肯定性训练法
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不敢直视对方,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敢拒绝别人无理要求,通过肯定性训练法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他那个过训练当事人可以降低焦虑程度,发挥应对事情的能力。
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根据实验证明,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的在发生率就会提高。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替代金钱的一种奖励,通过它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3)行为塑造法
对于某些复杂的行为,采取不断强化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4)自我控制法
此种方法要求当事人研读方法原理,自我分析监督,自我惩罚并改善自身行为。对当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性要求极高。
四、思考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难忘时期,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点燃了自己理想的火炬,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N】;南方都市报;2015年1月15日
【2】徐立峰,卢卫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关键词】 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7-00-02
从一名新进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经历一个主动的学习过程,从刚入校关注自己生存适应性,常会想“学生会听我话吗?”、“工作上有没有犯错?”,到适应工作环境后关注学生整体发展,维护班级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秩序,组织好班集体参与的每一次校内、校外活动。一切稳定后,我又将努力的方向、关注的目标锁定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尊重學生的个性和才能,创设学生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自我价值。除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之外,最值得努力的就是如何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给予学生健康的内心体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中学生心理发展
中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年龄有所增长的同时不再对家长的话唯命是从了,但是思想上却停留在幼稚的阶段,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明显不够,致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2015年1月15日《南方都市报》刊登一则新闻,题目为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江门市新会区一名9岁小学生疑因踢倒几名中学生的自行车,竟被逼吞下一枚5厘米长的自行车钥匙,所幸经医院治疗后,服药排出脱险[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校园暴力事件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
(一)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生长发育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明显变化,学生的智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增强、意志力迅速发展、情绪、情感和言行趋于成熟、性意识有所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升学压力和校外精彩世界的诱惑,每一位中职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烦恼,致使中国各地的校园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和中学生“门”事件层出不穷。除了身体外形、生理机能、脑发育之外,我们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
从施暴者的心理动机和被欺凌者的性格分析,双方都体现了人格发展不健全,施暴者表面强势实则内心软弱,想以暴力的方式掩盖自己缺失。受害者性格懦弱、孤僻、处事偏激。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毛毛虫蜕变为蝴蝶经历着艰辛与痛苦;青少年们,等待他们的除了青春之路上的欢声笑语,还有面对诱惑时的迷茫;遇见困难时的徘徊;面临抉择时的不知所措。中学生的心理在不停的发展和变化。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抱有切合实际的希望,自信心是生命活力的内在动力;对学校的学业及生活环境有兴趣,认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从学习和工作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喜欢与同学交往,关心长辈;具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遇到挫折和困难,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感于面对成长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挫折容忍力。
二、中职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旧观念不断碰撞,伴随而提高了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教育各方面的关注重视。
徐立峰教师随机抽取自己学校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共419名学生进行了王极盛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问卷调查[2],该测量表主要针对10种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适应不良、学习压力感、心里不平衡、强迫症、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共60个条目,每题选项分为五个等级,能相对准确地测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反馈出学生本阶段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本论文运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问卷,对本校某系部二年级210个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柱形图我们可以看出,心里健康水平正常的仅有105人占总体的50%,这也说明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心理发展存在问题。其中,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87人占比41.4%,中等心理问题的学生15人占比7.2%,偏重心理问题的学生2人占比1.1%,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1人占比0.3%。总体来说,心理健康水平良好,正常与轻度占总体的91.4%,该部分学生心理状况良好。同时,存在1.1%的偏重和0.3%的严重,需要教师重视。下面是此次调查的心理问题数据表1,反映了被测试的210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
此次从10个心理问题中选取5个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对比及陈述如图2所示。图2以5种心理问题为基础坐标,展示了每种心理问题不同程度的比例。
其中强迫症状相对严重,正常与轻度之和占总体83%(最低),而中度、偏重和严重之和占17%(最高);其次是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正常与轻度之和占总体85.7%,而中度、偏重和严重之和占11.5%。
三、心理辅导方法
(一)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作为教师应循序善诱,顺其自然,使心理问题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恢复正常。在进入商校的两年里,通过与各式各样学生的接触,我不多摸索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让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踏入社会。因此,心理辅导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
(二)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辅导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但是,必须以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前提。辅导教师应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感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1.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法
该方法就是肌肉做“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保证每日练习。此方法可应对焦虑、紧张不安和气愤。
(2)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简单来说就是将当事人置于会引起敏感的环境当中,逐渐淡化敏,直到不再发生敏感。此方法可应对心理恐惧、焦虑。
(3)肯定性训练法
实际生活中许多学生不敢直视对方,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不敢拒绝别人无理要求,通过肯定性训练法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他那个过训练当事人可以降低焦虑程度,发挥应对事情的能力。
2.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根据实验证明,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的在发生率就会提高。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替代金钱的一种奖励,通过它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
(3)行为塑造法
对于某些复杂的行为,采取不断强化直至达到预期目标。
(4)自我控制法
此种方法要求当事人研读方法原理,自我分析监督,自我惩罚并改善自身行为。对当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性要求极高。
四、思考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难忘时期,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学生点燃了自己理想的火炬,身为教师的我们应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生疑因踢倒中学生自行车被迫吞下钥匙【N】;南方都市报;2015年1月15日
【2】徐立峰,卢卫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