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氏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60例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使用麦氏点横切口及分层缝合减少术后疲痕及切口感染。方法:首先标记好麦氏点斜切位置,然后将标志线旋转至与皮肤纹理一致形成横切口位置,通过该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后,使用斜切口的投影位置切开逐层入腹,阑尾手术方法与常规方法一致。结果:使用横切口及分层缝合切口后。对切口周围组织损伤明显减少,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凹陷及瘢痕增生。结论:通过使用横切口阑尾切除能够减少切口瘢痕增生及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麦氏点横切口 阑尾
  
  资料与方法
  
  材料:2006~2008年,我们随机选取了60例患者行麦氏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患者38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8例,阑尾穿孔患者4例,平均年龄17~35岁,男42例,女18例。
  方法:常规标记麦氏点斜切口位置,切口长度根据腹壁的厚度决定(3~5cm)。将斜切口标志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与皮纹一致后,标记横切口位置,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腹外斜肌腱膜,在此沿斜切口标记线的投影切开逐层入腹。关腹时皮下脂肪组织用可吸收线缝合腹壁两层脂肪交界处组织,然后行真皮层减张缝合,最后予以用5~0缝线连续缝合切口。
  麻醉方法同常规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包扎和换药:术毕用油性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换药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切口处血迹,继续使用油性敷料包扎,5天予以拆线。
  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均随访3~6个月,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伤口Ⅰ期愈合并无红肿增生的痊愈,出现切口红肿、隆起的瘢痕增生。
  
  结果
  
  60例患者经随访3~6个月,57例切口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2例为切口Ⅱ期愈合,局部凹陷,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瘢痕愈合。
  
  讨论
  
  麦氏点横切口:麦氏点横切口的选择及设计充分利用了常规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位置及皮肤的可伸缩性。采用该切口线沿皮纹切开完全符合整形外科手术的原则,减少了对皮肤弹力纤维的横断,减少了对皮肤的损伤,抑制了瘢痕的形成。
  切口分层缝合:切口位置与腹外斜肌腱膜切口不一致,减少了术后切口内瘢痕收缩的程度,从而减少了切口凹陷的发生率,改变了过去对皮下组织缝合时将脂肪缝合造成脂肪的损伤及坏死,而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两层脂肪间的结缔组织,既不损伤脂肪血运,又不致遗留皮下死腔,还可以使皮下脂肪组织准确对位、愈合。采用真皮层减张缝合。可以充分将切口拉拢,减少切口皮肤的张力,也可以减少皮下脂肪之间的间隙,使皮肤及皮下脂肪达到无张力愈合,充分减少脂肪液化感染及皮肤切口瘢痕形成。
  包扎及换药:切口在湿润的环境下最易愈合,因而我们在包扎时采用油性敷料覆盖创面,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切口血迹如同细菌的培养基,术后第1天换药时充分清洗切口处的血迹,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细菌的存活条件,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清除血痂后,避免了切口间形成的凝血块,阻碍上皮细胞向对侧爬伸,促进伤口的早期愈合。
  结论:使用麦氏点横切口及分层缝合切口,不仅减少了组织损伤,明显降低了切口感染率及切口瘢痕增生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4    颈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患者病变部位高,病死率高,我科自2003~2007年共收治32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1例,女l1例,年龄19~68岁,平均34.6岁。病变部位:颈3~4 4例,颈4~5 7例,颈5~6 12例,颈6~7 9例。受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05    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是病程长,常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其基本病变是由于支气管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使支气管壁损坏变形和持久的扩张。本病多发生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我科2003~2005年共收治此类病人32例,在治疗时,我们采取抢救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减少药液外渗,探讨Z型肌肉注射法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36例患者,采用普通方法及Z型法进行肌肉注射,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普通法注射36例,药液外溢31例;Z型法注射,药液外溢1例。两者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Z性肌肉注射法可防止药液外溢,有利于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可减轻注射时的痛苦。  关键词 肌肉注射 Z性肌肉注射 药液外渗  doi:10.3969/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16    患者,女,31岁,身高125cm,体重44kg,2007年10月10日入院。入院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诊断为:孕26周、甲状腺功能减退、孕1产0、中度贫血。孕前间断用药,孕早期在我科门診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在内分泌与产科医师指导下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入院后提检相关检查,心电图:ST段改变;各项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护理。方法:1999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病人16例,通過加强护理,收到较好效果。  关键词 多形红斑型药疹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29    资料与方法    1999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病人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45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28    典型案例    患者,男,57歲,既往身体健康。因胸闷、心前区痛20分钟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差,面色苍白,大汗,呼吸浅快。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卧床、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随即患者发生抽搐,意识丧失,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迟钝,颈动脉搏动消失,叹息样呼吸,
期刊
摘 要 对小儿烧烫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组82例,热液烫伤77例(94%);火焰烧伤5例(6%);热液烫伤中,1~4岁48人(62%),4~10岁29例(38%)。从年龄特点,烧烫伤类型及原因、居住环境和家长的安全意识几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热液烫伤、火焰烧伤、电烧伤、化学烧伤的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  关键词 儿童烧伤 事故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
期刊
摘 要 2008年2月17日收治1名TIA病人,入院后TIA频繁发作,病人情绪极不稳定,紧张、恐惧、焦虑,又时常忧心重重,思想负担重,存在很大的心理问题。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对病人做全面细致的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配合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使病人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解除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机体得以康复出院。  关键词 TIA频繁发作 心理护理  doi:10.3969/j.issn.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34    我们总结了2004年3月~2006年7月对57例急性白血病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臨床资料  本组57例,男45例,女12例,年龄17~58岁,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及部位出血、贫血、发热。9例并发DIC,死于颅内出血,48例住院60~80天后骨髓象完全缓解,缓解率84.2%。    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148    病历资料    患者,女 ,77岁,入院诊断:左下肢动脉血栓。患者入院时神清语明,行走时出现下肢疼痛,之后出现剧烈疼痛,不能忍受,大声喊叫,同时诉左侧肢体麻木似针扎样,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左侧肢体皮温较右侧明显减低,左手及左足皮肤颜色变青紫。血管彩超:左侧颈动脉内膜不光滑,可见小斑块附壁,左侧桡动脉内膜不光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