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时间2010年8月29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决赛中, 21岁的中国选手王琳以2∶1战胜队友汪鑫获得冠军。这个年少成名的杭州姑娘,终于凭借这枚沉甸甸的金牌完成了从“希望之星”到中国羽毛球女队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变身”!
从曾经那个上课爱做小动作的调皮小女生,到赛场上充满自信的新科世界冠军,王琳就这样走到了我们的视野里。
不管作什么决定,都不要后悔
记者:小时候是怎么喜欢上羽毛球的?听说你的父母都是羽毛球教练?
王琳:是的。爸妈年轻的时候都是羽毛球运动员,后来又当教练。所以,我小时候几乎天天都在羽毛球馆里泡着。我妈开玩笑说我连学走路都在羽毛球馆。有时候手痒了,就会向教练要一把羽毛球拍自己在旁边打着玩儿。再大一点,就在地上叠羽毛球,踢羽毛球,找各种方式玩羽毛球,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记者:后来上小学了,有没有继续“玩球”?
王琳:小学是在杭州的文龙巷小学上的。那里也是我爸妈的母校,羽毛球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出过很多优秀的羽毛球选手。我在那一边上学,一边参加羽毛球的兴趣班。不过那时候只是为了玩,为了锻炼身体嘛,没想太多。
记者:你的个性很开朗,有点像小男孩,小时候是不是挺淘气的?
王琳:对,小时候特别淘气。记得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当小组长。有一回,因为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老师一怒之下就把我的小组长职务撤掉了,我伤心了好几天。不过后来好像还是没有改好。呵呵。我觉得很多东西是天性吧,也许我天生就比较适合当运动员。
记者:那时候成绩好吗?
王琳:惭愧惭愧,成绩一般啦。其实我并不笨,老师也经常夸我聪明,就是缺乏积极性,不大愿意循规蹈矩地上课、写作业。那时候,上学对我来说,只是完成任务罢了,汗。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得好好念书,感觉知识还是挺重要的。
记者:5年级下半学期,你就被省体工队选中了。去体工队是父母的意见吗?
王琳:没有。我父亲当了一辈子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知这个圈子的艰辛,竞技体育的竞争也实在太激烈了,他可不希望我走他的老路。不过老妈却希望我能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最好实现他俩没有完成的梦想(世界冠军)。不管怎么说,打好羽毛球也算是一技之长,在这个社会上总会有立足之地。
记者:那你当时一定特别纠结?
王琳:呵呵,还好还好。当时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他们给了我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我当时也没多想,反正上课也坐不住,就干脆一心一意打球吧。他们只是不断地告诉我一句话,就是不管作出什么决定,都不要后悔。
拿更多的冠军,证明我是“一姐”
记者:小小年纪就走上了专业道路,会打退堂鼓吗?
王琳:是的,第一个星期就哭着跑回了家。但我老爸说:“你既然选了这一行,就要好好干,没机会后悔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在体工队,我老妈就是我的教练,要求非常严格。回家吃饭的时候也免不了挨批评,“训练还不够刻苦”“技术动作僵硬”等等。当时自己特别不服气,现在想想,基本功差不多都是那时打下的。
记者:在体工队,在家,都被妈妈管,会不会喘不过气呢?怎么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王琳:还好,他们会给我很多专业方面的建议,这是我比较幸运的地方吧。至于压力嘛,关键要看自己,有的压力能转化成动力的。现在回家机会很少,更多的沟通还是打电话,也不一定都是关于羽毛球的,什么都谈啊,包括平时的生活,我跟他们还是很有天聊的。
记者:从体工队到国家队,早早拿了冠军,年少成名,你似乎一直都挺顺利的。
王琳:其实对于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一般都是少体校,体工队,再到国青队、国家队这样的路。我是直接从体工队跳到了国家队,并且比别人都要来得早,真的还蛮幸运的。但是我始终相信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必须有准备,才能把握住。
记者:作为羽毛球世家出身的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会有人怀疑你所取得的成绩吗?
王琳:优势就是从小生在那个环境里,能得到很多老师、教练的指导,大概比较容易出成绩,也能少走弯路。毕竟是同一个圈子的,有什么困难,他们能真正帮到你的。好像也没什么劣势。这些成绩都是我一点点拼出来的,不会去管别人的看法。
记者:你在北京,父母在杭州,会经常想家吗?
王琳:会啊,几乎天天都要打电话汇报下思想和训练情况。每次比赛结束后,我爸也会给我打一个长长的电话。他们的眼线多,我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如指掌。
记者:2008年奥运会后,你们几个小将开始崭露头角。不过相对来说,你的战绩并不显赫。教练都说:“王琳就是差那么一点,总是对自己不自信。”当时是怎么样的状态?怎么克服的?
王琳:也很难说是什么原因,总感觉关键时刻差了一口气。有技术上的缺陷,也有心理不够成熟的关系。对付这个,也没其他办法,只能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坚持,相信自己。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拿了好成绩,自信心自然会上来的。
记者:教练说,谁拿了这个冠军,就可能是羽毛球女队的领军人物。你怎么看?
王琳:(笑)其实都是大家的鼓励。所谓领军人物应该要有持续的顶尖的表现才可以哦。我们这一拨女队员,水平都差不多,谁赢谁都很正常。当然,我很想挑起“一姐”的重担,但只有做好自己,拿到更多的冠军证明自己,才能说我就是“一姐”。
理想,就是先把球打好
记者:你早早就离开校园,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会想念学校的生活吗?
王琳:经常会想念小学同学。不过好在现在通讯发达了,大家联系也方便嘛,每次回杭州我们都会聚一聚,关系仍然很密切。他们现在都基本上读大学了。
记者:有没有觉得知识不够用的时候?将来会考虑重新去读书吗?
王琳:遗憾主要是在英语方面,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太有限了。有时去国外比赛,都不怎么敢出去,怕把自己弄丢了。现在也正在恶补英语呢。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去读大学的。
记者:平时还有些什么爱好?
王琳:训练的时候太枯燥,会听听音乐,反正什么流行就听什么。晚上就上网聊聊天,写写微博。周末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逛街。以前比较喜欢看“加油好男儿”“快男”“超女”这种节目,另外,一直都喜欢收集《星际宝贝》里的史迪仔。
记者:喜欢看时尚杂志吗?
王琳:哈哈,会偶尔看看服装杂志吧。小时候格外讨厌穿裙子,还因为穿裙子和我妈闹别扭。记得有一次周末出去玩,我妈要我穿裙子,我不愿意穿,结果最后干脆不去了。现在好多了,这次比赛,我们都是穿连衣裙上场的,大家普遍反映我穿得好看。所以,接下来准备把头发留长,淑女点。
记者:有没什么偶像?
王琳:比较喜欢陶菲克,很喜欢他的打球风格。不过我们国内的优秀运动员也很多的。其他嘛,以前很喜欢马天宇的,不过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叫做偶像。呵呵!
记者: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不当运动员,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吗?
王琳:好像我从小就没什么其他的梦想……因为一直都是接触羽毛球,所以潜意识里一直把自己当成是运动员。读小学的时候,曾经想过将来考个好大学,但是至于将来毕业了干什么,我觉得自己还是会打羽毛球。现在,就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先把球打好!
编后记:就在本文付样时,传来了王琳受伤、将停赛半年的消息。我们期待这位年轻的“一姐”能早日康复,重返赛场。
从曾经那个上课爱做小动作的调皮小女生,到赛场上充满自信的新科世界冠军,王琳就这样走到了我们的视野里。
不管作什么决定,都不要后悔
记者:小时候是怎么喜欢上羽毛球的?听说你的父母都是羽毛球教练?
王琳:是的。爸妈年轻的时候都是羽毛球运动员,后来又当教练。所以,我小时候几乎天天都在羽毛球馆里泡着。我妈开玩笑说我连学走路都在羽毛球馆。有时候手痒了,就会向教练要一把羽毛球拍自己在旁边打着玩儿。再大一点,就在地上叠羽毛球,踢羽毛球,找各种方式玩羽毛球,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记者:后来上小学了,有没有继续“玩球”?
王琳:小学是在杭州的文龙巷小学上的。那里也是我爸妈的母校,羽毛球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出过很多优秀的羽毛球选手。我在那一边上学,一边参加羽毛球的兴趣班。不过那时候只是为了玩,为了锻炼身体嘛,没想太多。
记者:你的个性很开朗,有点像小男孩,小时候是不是挺淘气的?
王琳:对,小时候特别淘气。记得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当小组长。有一回,因为上课爱说话,爱做小动作,老师一怒之下就把我的小组长职务撤掉了,我伤心了好几天。不过后来好像还是没有改好。呵呵。我觉得很多东西是天性吧,也许我天生就比较适合当运动员。
记者:那时候成绩好吗?
王琳:惭愧惭愧,成绩一般啦。其实我并不笨,老师也经常夸我聪明,就是缺乏积极性,不大愿意循规蹈矩地上课、写作业。那时候,上学对我来说,只是完成任务罢了,汗。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得好好念书,感觉知识还是挺重要的。
记者:5年级下半学期,你就被省体工队选中了。去体工队是父母的意见吗?
王琳:没有。我父亲当了一辈子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深知这个圈子的艰辛,竞技体育的竞争也实在太激烈了,他可不希望我走他的老路。不过老妈却希望我能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最好实现他俩没有完成的梦想(世界冠军)。不管怎么说,打好羽毛球也算是一技之长,在这个社会上总会有立足之地。
记者:那你当时一定特别纠结?
王琳:呵呵,还好还好。当时父母并没有给我太多的压力,他们给了我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利。我当时也没多想,反正上课也坐不住,就干脆一心一意打球吧。他们只是不断地告诉我一句话,就是不管作出什么决定,都不要后悔。
拿更多的冠军,证明我是“一姐”
记者:小小年纪就走上了专业道路,会打退堂鼓吗?
王琳:是的,第一个星期就哭着跑回了家。但我老爸说:“你既然选了这一行,就要好好干,没机会后悔了。”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在体工队,我老妈就是我的教练,要求非常严格。回家吃饭的时候也免不了挨批评,“训练还不够刻苦”“技术动作僵硬”等等。当时自己特别不服气,现在想想,基本功差不多都是那时打下的。
记者:在体工队,在家,都被妈妈管,会不会喘不过气呢?怎么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王琳:还好,他们会给我很多专业方面的建议,这是我比较幸运的地方吧。至于压力嘛,关键要看自己,有的压力能转化成动力的。现在回家机会很少,更多的沟通还是打电话,也不一定都是关于羽毛球的,什么都谈啊,包括平时的生活,我跟他们还是很有天聊的。
记者:从体工队到国家队,早早拿了冠军,年少成名,你似乎一直都挺顺利的。
王琳:其实对于一个羽毛球运动员来说,一般都是少体校,体工队,再到国青队、国家队这样的路。我是直接从体工队跳到了国家队,并且比别人都要来得早,真的还蛮幸运的。但是我始终相信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必须有准备,才能把握住。
记者:作为羽毛球世家出身的运动员,和其他运动员相比,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会有人怀疑你所取得的成绩吗?
王琳:优势就是从小生在那个环境里,能得到很多老师、教练的指导,大概比较容易出成绩,也能少走弯路。毕竟是同一个圈子的,有什么困难,他们能真正帮到你的。好像也没什么劣势。这些成绩都是我一点点拼出来的,不会去管别人的看法。
记者:你在北京,父母在杭州,会经常想家吗?
王琳:会啊,几乎天天都要打电话汇报下思想和训练情况。每次比赛结束后,我爸也会给我打一个长长的电话。他们的眼线多,我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了如指掌。
记者:2008年奥运会后,你们几个小将开始崭露头角。不过相对来说,你的战绩并不显赫。教练都说:“王琳就是差那么一点,总是对自己不自信。”当时是怎么样的状态?怎么克服的?
王琳:也很难说是什么原因,总感觉关键时刻差了一口气。有技术上的缺陷,也有心理不够成熟的关系。对付这个,也没其他办法,只能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坚持,相信自己。竞技体育就是这样,拿了好成绩,自信心自然会上来的。
记者:教练说,谁拿了这个冠军,就可能是羽毛球女队的领军人物。你怎么看?
王琳:(笑)其实都是大家的鼓励。所谓领军人物应该要有持续的顶尖的表现才可以哦。我们这一拨女队员,水平都差不多,谁赢谁都很正常。当然,我很想挑起“一姐”的重担,但只有做好自己,拿到更多的冠军证明自己,才能说我就是“一姐”。
理想,就是先把球打好
记者:你早早就离开校园,成为了一名专业运动员,会想念学校的生活吗?
王琳:经常会想念小学同学。不过好在现在通讯发达了,大家联系也方便嘛,每次回杭州我们都会聚一聚,关系仍然很密切。他们现在都基本上读大学了。
记者:有没有觉得知识不够用的时候?将来会考虑重新去读书吗?
王琳:遗憾主要是在英语方面,感觉自己的词汇量太有限了。有时去国外比赛,都不怎么敢出去,怕把自己弄丢了。现在也正在恶补英语呢。将来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去读大学的。
记者:平时还有些什么爱好?
王琳:训练的时候太枯燥,会听听音乐,反正什么流行就听什么。晚上就上网聊聊天,写写微博。周末喜欢跟朋友一起出去逛街。以前比较喜欢看“加油好男儿”“快男”“超女”这种节目,另外,一直都喜欢收集《星际宝贝》里的史迪仔。
记者:喜欢看时尚杂志吗?
王琳:哈哈,会偶尔看看服装杂志吧。小时候格外讨厌穿裙子,还因为穿裙子和我妈闹别扭。记得有一次周末出去玩,我妈要我穿裙子,我不愿意穿,结果最后干脆不去了。现在好多了,这次比赛,我们都是穿连衣裙上场的,大家普遍反映我穿得好看。所以,接下来准备把头发留长,淑女点。
记者:有没什么偶像?
王琳:比较喜欢陶菲克,很喜欢他的打球风格。不过我们国内的优秀运动员也很多的。其他嘛,以前很喜欢马天宇的,不过我不知道这能不能叫做偶像。呵呵!
记者: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如果不当运动员,想过将来要做什么吗?
王琳:好像我从小就没什么其他的梦想……因为一直都是接触羽毛球,所以潜意识里一直把自己当成是运动员。读小学的时候,曾经想过将来考个好大学,但是至于将来毕业了干什么,我觉得自己还是会打羽毛球。现在,就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先把球打好!
编后记:就在本文付样时,传来了王琳受伤、将停赛半年的消息。我们期待这位年轻的“一姐”能早日康复,重返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