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姑娘出嫁的故事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昌傈僳族以前盛行包办婚姻,当年的张生友结婚前不知媳妇是啥样,结婚几年有了孩子还不与妻子说话。而今天女儿的婚事完全是另一回事,女儿自由恋爱找到了心上人,经常背着“永远爱你”的爱情誓言挎包到处跑。今天女儿张顺美出嫁,故事自然多多。
  2月14日,繁忙的永郎火车站迎来了不平凡的一天:100多名着盛装的傈僳族送亲队伍来到了火车站,他们有的吹起了葫芦,有的跳起了传统的脚舞,载歌载舞……美丽大方的新娘子张顺美与同伴们在火车站台影留念,难舍难分。今天,她就要坐火车出嫁了。
  列车隆隆地驶进永郎火车站,送亲队在车站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排队上了车,女人们头上的一朵朵花儿飘进了列车,红红黄黄绿绿的服饰衬得车里亮堂堂的。一名妇女惊叹:“哟,这个新娘子很漂亮嘛!”新娘子张顺美很大方,一会儿看窗外,一会儿玩手机,或与伴娘聊天。傈僳新娘新婚这天仪式多多,很不自由,只有这会儿她是自由的,难得的休闲,使她有些放松。
  每当周围的村子有婚礼时,傈僳姑娘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参加,晚上会打跳不止。打跳是傈僳人的传统舞蹈,对于许多青年人来说,打跳是结识与接触异性的绝佳时机,不少青年人因此结识了自己心爱的人儿。2007年,张顺美就是在这样的活动中认识了一位米易县新山乡的傈僳小伙儿,后来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沉浸在甜蜜爱情中的张顺美因为平时喜欢刺绣,于是在挎包上绣上了“永远爱你!”几个字,在另外一个挎包上还绣上了“爱上你我很快乐!”每天,她总背着这挎包到处走,向人们炫耀着自已的幸福爱情。
  车到站了,新娘下了火车。迎亲的新郎马上送上一束鲜花,新娘张顺美脸上笑厣如花,灿烂无比,手儿紧紧挽着新郎,一副幸福的娇俏模样。新郎是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中心校的一名傈僳族教师,有些腼腆。新郎和新娘坐上了迎亲的轿车,轿车上缀满了花儿。送亲的队伍分乘三辆大客车向26公里的新山傈僳族乡驶去。新山傈僳族乡中心校的坝子里早有上千人在等候,新人一到,只见鞭炮与礼花齐放,煞是热闹。学校里摆满了由课桌拼起的婚宴桌子,一会儿,坝子里便坐满了吃婚宴的人们。
  这天晚上的婚礼请拜习俗是在教师宿合里进行的,伴郎伴娘在其左右,新郎的手紧紧握着新娘的手。在大伙儿的簇拥下,新娘响亮地对新郎说:“我永远爱你!”
  德昌傈僳族过去盛行包办婚姻和近亲结婚,而今天这些传统已经成为历史,青年男女们大胆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婚姻。张顺美的“永远爱你!”只是众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幸福婚姻的一个典型。
其他文献
出发·寻找    北国的早春,乍暖还寒,柳绿未均。    透过车窗,举目远眺,毫无遮挡的村村落落,在远方广阔的地平线上起伏跳动。初醒的大地像一位晨妆中的塞外公主,丰娆的身体淋浴在晨曦之中。近处村头的细柳虽只呈现出一小抹微微的淡绿,但在北方大地素雅的背景上却分外惹眼了。这时我的视野里已经有牛或几只羊的影子,我们已经进入乡村原野,回归自然了。心情也如嫩草的颜色,一下子明亮了许多。  坐在车内,“阿里郎
期刊
满族,是一个提起来大家都觉熟悉的民族。这种熟悉源于满族人1644年纵马越山海关,进北京城,由偏安一隅的少数民族一跃成为国家的统治者,并缔造了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大清王朝。  被清顺治皇帝封为“本朝发祥之圣地”的乌拉街镇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它是吉林市永吉县境内的一个小镇,是满族人聚居地区之一。  早上9点多钟,我和小李、阿克孜一行三人从吉林汽车总站出发去乌拉街镇。三十多岁的满族汉子阿克孜是我和小李请的一
期刊
20世纪初,古老的中国尚未从昏睡中醒来,长江流域的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还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一个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钟情于长江文化的日本人山根三倬,用相机记录了那个时代,他后来从千余张照片中整理出150余张,加上搜集来的稀有图片,汇集成《长江大观》,那是用珂罗版印刷,厚重而精致的游记式图集,出版于1916年。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尤其是20世纪的历史),这本书中的许多著名建筑和城市如杭州的雷峰塔、原黄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周代是礼仪集大成的时代,中国古代婚制的定型就是在周代,在《仪礼》中对婚礼有详细规制。此后各朝婚礼虽有特色,但都是以周礼为基础,在漫漫三千年的岁月中成华夏婚礼之模板,贯穿始终。  中国古代举行婚礼的时间是在黄昏时分,因此故称“婚礼”。此时日月交替,含阴阳调和之意。华夏婚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天地相合,从此后生死相依家族延续。这样的婚礼成了中华礼仪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
期刊
素有“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嘉定,是一座融悠久历史文化和浓厚现代气息于一体的旅游城。今日嘉定,古树、古庙、古塔、古园、古镇与高楼大厦、别墅家园、时尚商街、动感赛场、科技园区交相辉映,似一幅古典与现代和谐共融的色彩画,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陆俨少(1909—1993)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自幼即拜前清翰林王同愈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后拜在海派名家冯超然之嵩山草堂门下,专习山水。一生甘于淡泊,不
期刊
在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有座与越南接壤的小城市,它的名字叫东兴。  东兴,是京族在中国的唯一聚居地。据说大约在15世纪,越南涂山等地的渔民到北部湾追捕鱼群时,来到了东兴的巫头岛,发现这里人烟稀少,又有很好的渔场,于是在这里定居了下来。建国初期,这些越南后裔被称为“越族”。直到1958年才被正式定名为“京族”,为“心向北京”之意。  京族是一个极富感情的民族,有着十分独特的恋爱、婚娶习俗。京族男女
期刊
天海之旅 千佛它山归泉
期刊
吉时一到,迎亲的队伍出发了。走在前面的是由四人扛着的一座古色古香的红轿子。跟在后面的是伴娘和伴郎,他们有的手提礼品、有的肩挑着嫁妆。紧接着是乐队和放鞭炮的队伍,欢快的乐声和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响久久地回荡在这个小山村里。  在2004年1月7日,我应朋友的邀请,到广西贺州市莲塘镇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客家人婚礼,这场全部按客家传统婚俗礼仪进行的婚礼,在有“江南紫禁城”之称的百年古屋江氏客家围屋内举行,围
期刊
“换童裙”是凉山彝族妇女由孩童入成年社会的礼仪习俗。彝语称为“沙娜洛”。由于凉山彝家给女孩举行“沙娜洛”,往往十分稳秘,不事张扬,直到1991年深秋,我主编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摄影画册《凉山彝族》时,才在“彝诺”大裤脚聚居的美姑县寻访一次“沙娜洛”——换童裙的仪式。  “沙娜洛”换童裙,一般在女孩15-17岁之间举行,也有在女孩月事潮后举行的,仍取单岁视为吉利。凉山彝族十分重视女孩的成年礼,
期刊
博物馆是一座城,从远古的时空踏歌而来,带着沧桑、载着厚重,为人们讲述一个个生命过往的故事。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人们通过它与历史对话,通过它穿越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雨。或许,可以这样说,博物馆就是一个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的重要见证,是“记忆之城”。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公元2008年,它山修馆,称“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自此,中国百代千年发生的或壮丽或缠绵的故事在它山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