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来自河北省的王先生本来在国内经营企业,去年10月份,他到非洲考察回来之后,认识到非洲广大市场的无限商机,遂在非洲某国开办了一家水泥厂,获利颇丰。而这只是数量众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办厂、开拓市场的一个缩影。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6.2%,到2007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937亿美元。
日前,由中国贸促会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王胜文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中企海外投资加速
近年来,中兴、华为、新希望、奇瑞等等许多中国企业纷纷把投资触角伸到了国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许多国家直接投资办厂,进行企业并购,掀起了海外投资的一股热潮。
去年年底,普华永道发布了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海外投资已经超越“框架形成和全面发展”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主权基金成立,金融参股兴起。在行业中,除占主力的制造业外,金融企业和资源类并购开始加速,其代表性企业有中海油、五矿、工行等。德意志银行更是预计,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接近1.5万亿美元。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人均GNP达到2500美元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就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据商务部统计,2002~2007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597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60%。截至2007年底,商务部核准的境外合资投资企业已经达到1.2万余家,投资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2005年中国对外并购投资为6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量的53%,2006年为70亿美元,占总量的40%,2007年为65亿美元,占总量的33%。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电信、家电、石油、汽车、资源等领域。其中,很多大型并购案备受世人关注,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业务等等。
同时,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22家企业入选,企业排名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中石化成为第一家进入前20强的中国企业,排名全球第17位。
国内外的时机
上述普华永道的报告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强劲,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整个外部环境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时,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失衡以及资源瓶颈的问题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
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咨询部合伙人黄佳指出:“对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升国内经济结构来说,海外投资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手段。”
目前,国内市场上诸如人民币升值、从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更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中小企业与其在国内市场的夹缝中生存,不如‘走出去’寻找商机。”经济学家丁俊发说。他认为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普遍增加;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家贸易出口总额增幅下降,中小企业产能过剩成为最大的压力。
目前,市场普遍观点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对于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抵御汇率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较高。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认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开拓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币升值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绕过目标国的贸易壁垒和其他管制,有力地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例如受到所在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近期,越南经济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与货币大幅贬值情况,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或分支机构的新希望、湖北宜化等A股公司日前均发布相关公告,称近期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另有一些在越南有所投资的企业诸如苏泊尔、美的电器等也表示影响是有限的,并不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
国外市场抛橄榄枝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拉美和亚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两个地区分别占到中国企业海外直投的48%和43.4%。而其中,开曼、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是吸引中资最多的三个地区。
中国企业的蓬勃活力以及优质的增长潜力使其成为外国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在“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向中国企业发出了邀请,纷纷阐述自己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的优惠政策,描绘未来的投资蓝图。
这其中,中国企业以往较少投资的欧洲国家更为积极和热情。
杜塞尔多夫市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因为展览业而闻名于世。市长 Joachim Erwin亲自挂帅,带领着多名相关官员和投资人士,热情地招揽着中国企业,尤其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更是青睐有加。Joachim Erwin骄傲地宣称中国华为公司总部已经由伦敦迁到了杜塞尔多夫;此外,中国冶金公司、中国五矿、武钢集团的企业地区总部也都设在杜市。他表示,杜市是最适合中国企业的选择,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到欧洲的市场中。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落户于杜塞尔多夫的中国企业数目增加了一倍。
Joachim Erwin表示,对于许多公司来讲,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很难理解欧洲当地市场结构的情况,但是许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有非常好的前景,这些公司需要基础信息和指导,才能够使得他们进行结构性和针对性的改革,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杜塞尔多夫的优势就在于此,“我们给中国公司提供欧洲市场的信息,给他们提供全方位、不同层面的服务。”据了解,杜市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和中国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正宗中国风味的餐饮业、根据中国人需求而衍生的零售业、中国服务商(律师、企业咨询、税务专家、经济审计师、营销和广告专家)、中国酒店等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其对中国企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谈及席卷欧美的次贷危机对杜市贸易的影响时,Joachim Erwin对《经济》记者表示,根据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影响并不大。
英国国家商会在此次研讨会上也派出了包括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在内的多名人员。英国国家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在英国生活了十七年,对中国和英国都很了解。他一语道破:“99%的中国企业对英国市场不了解。”
吴克刚介绍说,目前不乏专业服务机构,但缺少对中国企业需求、特点和英国市场形势、策略等都十分了解的中介机构,真正发挥桥梁作用。而英国国家商会正努力搭建贸易平台,希望让那些没有英国市场操作经验的中国企业,通过该平台逐步熟悉、了解英国市场。
吴克刚向记者介绍,作为英国最大的商业网络,英国国家商会下属50多个地方商会,拥有13.5万家公司和500万个雇员。它庞大的网络可以开启快速通道,帮助中国企业迅速打入英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为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英国国家商会制定了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最近,英国国家商会到访北京、上海、广州,还与中国贸促会筹划成立相关服务平台,和商务部商讨能否建立中国企业去英国投资的快速通道。
吴克刚坦言,尽管英国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讲有机会,但签证难、经营成本高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他也非常乐观地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将计划做好、策略定好、成本算好,高成本操作同样可赚钱。
同时,吴克刚还预言,未来三五年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高峰期。
政府的角色
自从2000年企业“走出去”被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初步建立起一套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服务、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上述普华永道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加速的一大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发改委中小企业协调中心主任袁普对《经济》记者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可以利用多种手段为企业提供帮助。
此次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跨国投资研讨会”已经是第二届,很多参会企业对《经济》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一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更多的跨国投资信息,分享更多经验,掌握更多政策,对相关企业很有帮助。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在此次研讨会上表示,国税总局将在企业跨国投资的收益、业务和经营准备等环节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解学智表示,在企业跨国投资收益环节,税收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最大程度地消除国际间的重复征税。世界各国因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导致就同一笔所得对投资来源和投资所在国重复征税,这是企业跨国投资面临的最突出的税收问题。
据记者了解,为鼓励和支持我国有条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中国政府在投资促进、指导服务、协调保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投资促进方面,中国政府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博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平台。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有98厦门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哈尔滨洽谈会,等等。
在指导服务方面,中国政府建立了境外投资环境库,外国招商项目库和外国中介机构项目库,发布外国投资报告,为中国提供外国地区投资环境的信息,发布对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在协调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利用多双边磋商机制,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境外中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依法保护境外投资者和境外资产的合法权益。积极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已经避免了90多个双重征税协定。
来自河北省的王先生本来在国内经营企业,去年10月份,他到非洲考察回来之后,认识到非洲广大市场的无限商机,遂在非洲某国开办了一家水泥厂,获利颇丰。而这只是数量众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办厂、开拓市场的一个缩影。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迅速。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8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6.2%,到2007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937亿美元。
日前,由中国贸促会和商务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上,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王胜文表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几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中企海外投资加速
近年来,中兴、华为、新希望、奇瑞等等许多中国企业纷纷把投资触角伸到了国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许多国家直接投资办厂,进行企业并购,掀起了海外投资的一股热潮。
去年年底,普华永道发布了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海外投资已经超越“框架形成和全面发展”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特点是主权基金成立,金融参股兴起。在行业中,除占主力的制造业外,金融企业和资源类并购开始加速,其代表性企业有中海油、五矿、工行等。德意志银行更是预计,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该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GNP)超过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接近1.5万亿美元。从各国的实践来看,人均GNP达到2500美元之后,对外直接投资就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现在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据商务部统计,2002~2007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597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60%。截至2007年底,商务部核准的境外合资投资企业已经达到1.2万余家,投资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
除了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据了解,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2005年中国对外并购投资为6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量的53%,2006年为70亿美元,占总量的40%,2007年为65亿美元,占总量的33%。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电信、家电、石油、汽车、资源等领域。其中,很多大型并购案备受世人关注,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业务等等。
同时,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22家企业入选,企业排名也有大幅度的提升,中石化成为第一家进入前20强的中国企业,排名全球第17位。
国内外的时机
上述普华永道的报告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企业跨国并购交易强劲,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趋势,整个外部环境促使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时,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失衡以及资源瓶颈的问题也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
普华永道税务及商务咨询部合伙人黄佳指出:“对于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提升国内经济结构来说,海外投资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手段。”
目前,国内市场上诸如人民币升值、从紧货币政策等因素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影响更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中小企业与其在国内市场的夹缝中生存,不如‘走出去’寻找商机。”经济学家丁俊发说。他认为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中小企业劳动力成本普遍增加;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家贸易出口总额增幅下降,中小企业产能过剩成为最大的压力。
目前,市场普遍观点认为,人民币加速升值对于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抵御汇率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市场风险较高。
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认为,中国企业在国外开拓市场,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币升值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绕过目标国的贸易壁垒和其他管制,有力地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实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例如受到所在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近期,越南经济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与货币大幅贬值情况,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或分支机构的新希望、湖北宜化等A股公司日前均发布相关公告,称近期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另有一些在越南有所投资的企业诸如苏泊尔、美的电器等也表示影响是有限的,并不会影响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
国外市场抛橄榄枝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拉美和亚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两个地区分别占到中国企业海外直投的48%和43.4%。而其中,开曼、中国香港、英属维京群岛是吸引中资最多的三个地区。
中国企业的蓬勃活力以及优质的增长潜力使其成为外国市场眼中的“香饽饽”。在“第二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来自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等许多国家的代表都向中国企业发出了邀请,纷纷阐述自己的投资环境、对中国企业的优惠政策,描绘未来的投资蓝图。
这其中,中国企业以往较少投资的欧洲国家更为积极和热情。
杜塞尔多夫市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因为展览业而闻名于世。市长 Joachim Erwin亲自挂帅,带领着多名相关官员和投资人士,热情地招揽着中国企业,尤其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更是青睐有加。Joachim Erwin骄傲地宣称中国华为公司总部已经由伦敦迁到了杜塞尔多夫;此外,中国冶金公司、中国五矿、武钢集团的企业地区总部也都设在杜市。他表示,杜市是最适合中国企业的选择,可以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到欧洲的市场中。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落户于杜塞尔多夫的中国企业数目增加了一倍。
Joachim Erwin表示,对于许多公司来讲,特别是来自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很难理解欧洲当地市场结构的情况,但是许多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都有非常好的前景,这些公司需要基础信息和指导,才能够使得他们进行结构性和针对性的改革,来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杜塞尔多夫的优势就在于此,“我们给中国公司提供欧洲市场的信息,给他们提供全方位、不同层面的服务。”据了解,杜市目前已经建立了许多和中国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正宗中国风味的餐饮业、根据中国人需求而衍生的零售业、中国服务商(律师、企业咨询、税务专家、经济审计师、营销和广告专家)、中国酒店等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其对中国企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在谈及席卷欧美的次贷危机对杜市贸易的影响时,Joachim Erwin对《经济》记者表示,根据他们所了解的情况,影响并不大。
英国国家商会在此次研讨会上也派出了包括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在内的多名人员。英国国家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在英国生活了十七年,对中国和英国都很了解。他一语道破:“99%的中国企业对英国市场不了解。”
吴克刚介绍说,目前不乏专业服务机构,但缺少对中国企业需求、特点和英国市场形势、策略等都十分了解的中介机构,真正发挥桥梁作用。而英国国家商会正努力搭建贸易平台,希望让那些没有英国市场操作经验的中国企业,通过该平台逐步熟悉、了解英国市场。
吴克刚向记者介绍,作为英国最大的商业网络,英国国家商会下属50多个地方商会,拥有13.5万家公司和500万个雇员。它庞大的网络可以开启快速通道,帮助中国企业迅速打入英国市场。
据记者了解,为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英国投资,英国国家商会制定了战略规划,并付诸实施。最近,英国国家商会到访北京、上海、广州,还与中国贸促会筹划成立相关服务平台,和商务部商讨能否建立中国企业去英国投资的快速通道。
吴克刚坦言,尽管英国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讲有机会,但签证难、经营成本高等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他也非常乐观地表示,如果中国企业将计划做好、策略定好、成本算好,高成本操作同样可赚钱。
同时,吴克刚还预言,未来三五年将是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高峰期。
政府的角色
自从2000年企业“走出去”被中国政府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并初步建立起一套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政策、服务、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上述普华永道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导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加速的一大重要因素。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发改委中小企业协调中心主任袁普对《经济》记者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可以利用多种手段为企业提供帮助。
此次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跨国投资研讨会”已经是第二届,很多参会企业对《经济》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应该多搞一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了解更多的跨国投资信息,分享更多经验,掌握更多政策,对相关企业很有帮助。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解学智在此次研讨会上表示,国税总局将在企业跨国投资的收益、业务和经营准备等环节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解学智表示,在企业跨国投资收益环节,税收政策完善的重点在于最大程度地消除国际间的重复征税。世界各国因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导致就同一笔所得对投资来源和投资所在国重复征税,这是企业跨国投资面临的最突出的税收问题。
据记者了解,为鼓励和支持我国有条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中国政府在投资促进、指导服务、协调保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在投资促进方面,中国政府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博览会、洽谈会、交易会等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平台。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有98厦门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哈尔滨洽谈会,等等。
在指导服务方面,中国政府建立了境外投资环境库,外国招商项目库和外国中介机构项目库,发布外国投资报告,为中国提供外国地区投资环境的信息,发布对外投资产业导向目录,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在协调保障方面,中国政府利用多双边磋商机制,加强与东道国政府的交流,及时协调解决境外中资企业遇到的困难,依法保护境外投资者和境外资产的合法权益。积极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已经避免了90多个双重征税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