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研究壳寡糖(CO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BRL3A细胞)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AFB1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COS对细胞的无损害作用浓度;用试剂盒检测COS预处理细胞6h后再加入AFB1继续培养24h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Nrf2、Keapl、Ho-1、Nq
【机 构】
: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2013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壳寡糖(CO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BRL3A细胞)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AFB1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COS对细胞的无损害作用浓度;用试剂盒检测COS预处理细胞6h后再加入AFB1继续培养24h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Nrf2、Keapl、Ho-1、Nqo1、Bax和Bcl-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RNA-seq研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层次聚类和富集途径.结果:AFB1对BRL 3A细胞的IC50为15.86 μmol/L,COS浓度小于125μmol/L时不会对细胞造成毒性损伤;COS可以缓解AFB1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增强SOD和GST酶活性,进而提高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AFB1可引起促凋亡基因Bax的显著表达(P<0.05),并显著降低Nrf2、Keap1、Ho-1、Nqo1的转录水平(P<0.05),而COS预处理则能显著提高Nrf2、Keap1、Ho-1、Nqo1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Bax的表达水平(P<0.05);在RNA-seq的富集途径结果中,COS还可能通过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途径来缓解AFB1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P<0.05).结果表明:COS预处理对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有关.
其他文献
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精准投喂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深度图的鱼类摄食活动强度评估方法.该方法不以目标跟踪为基础,不受养殖现场光照条件限制,无须依赖于清澈的水体与稳定背景,通过对深度数据直接处理,以最低的计算量实现鱼类前景目标提取及背景图像剔除,用新方法获取清晰的鱼类摄食图像.进而通过深度图的目标像素点总数判断抢食鱼类的数量,结合目标像素点的变化率,实时反映出鱼类摄食活跃程度;与传统的基于二维图像纹理特征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大幅度地降低了计算量,为养殖现场的实时测控提供了可实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近红外深度
根据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鱿钓技术组和公海围拖网技术组提供的2017-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生产统计资料,对灯光敷网、灯光罩网和鱿钓3种捕捞方式的鸢乌贼作业次数、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产量重心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3种捕捞方式的渔场时空分布及其年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表明,2017、2018和2019年印度洋北部鸢乌贼产量分别为28347、68535和180094 t,产量
基于1989-2018年美国冰雪中心海冰密集度数据,分析近30年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及附近海域海冰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部海冰属于1年冰,海冰密集度于2月达到最低,8月达到最高,历史上强厄尔尼诺年份与该区域海冰密集度较低的年份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对30年冰情线性拟合得到年际变化趋势,海峡内结冰月份普遍延迟,年结冰月数以减少为主.3个代表站点的海冰密集度分析结果显示,海峡内A站点海冰变化与海峡口外北部海域B站点的相关性较强,与海峡口外南部靠近威德尔海区域C站点的相关性弱.循环神经网
近年来海洋环境突发污染事件频发,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对于有效规避海洋环境突发污染事件的发生或减轻其破坏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有法律条文涉及海洋环境预警原则和预警体系的规定相对薄弱,海洋环境的分类管理体系增加了预警协调的难度,预警信息系统在监测技术、硬件设施建设、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预警管理的效能.在借鉴国外海洋环境预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法律文件中充分嵌入预警原则和预警体系的内容、健全预警综合协调机制、构建高效的海洋环境预警系统应用平台的政策建议.
为了解休闲渔船体验式拖网标准化改造对乐清湾游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2016年网具改造前和2017年网具改造后的春、夏季于乐清湾海域进行游泳动物底拖网调查.结合相对重要性指数、种类更替率、生态多样性指数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渔获物中游泳动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网具标准化改造前后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2年春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夏季共有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
为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和开发新型益生菌功能性食品,以鱼类加工副产物草鱼鳞为研究对象,利用风味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并以酶解物促嗜热链球菌增殖作用为评价指标,结合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最优酶解条件:酶解时间3.8h,料液比(w/v) 1∶3.2 g/mL,加酶量6.2%.在此条件下,嗜热链球菌增殖量ΔOD600=1.1734±0.0150.同时,将最优酶解条件下得到的酶解物进行膜过滤分离,得到分子量<1 ku、1~ <3ku、3~ <5ku、5~ <10ku、
当今世界各国对渔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以及劳动力等问题日益重视,远洋渔业发展正处于新的变革时期.通过研究近年世界各远洋国家在渔船、产量、加工贸易等方面的变化,总结出世界远洋渔业发展特点:主要渔业国家远洋减船趋势十分明显、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扩大并呈多元化、国际远洋渔业海外基地数量增加且竞争激烈等.在全球渔业资源分配不均的形势下,远洋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进展继续加快,结合目前各国远洋渔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及方向,分析世界远洋渔业的发展趋势:各国无论是在渔船数量、生产规模,还是投资范围、投资主体、海外基地建设
根据2013-2017年1-4月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公海渔场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南极海冰覆盖范围和作业渔场内54、96、193 m的水温等环境数据,利用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表征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适宜性情况,以HSI≥0.6的海域范围占比表示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探究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与不同水层温度的关系,评估南极海冰变动引起的渔场内海水降温效应对阿根廷滑柔鱼栖息地的影响.结果 发现,南极海冰覆盖范围、不同水层温度和阿根
采用植物乳杆菌、酵母菌及复配适度发酵大口黑鲈,研究改善其风味的效果.利用感官分析、电子鼻和新型固相萃取整体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MMSE-GC-MS)检测不同微生物发酵处理后鲈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其脱腥前后风味物质的变化.感官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气味差异明显.GC-MS结果表明,鲈鱼经生物发酵后,辛醛、壬醛、癸醛、1-戊烯-3-醇和6-甲基-5-庚烯-2-酮等腥味物质经微生物转化利用,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显示出脱腥效果.其中,植物乳杆菌处理组产生了2,3-戊二酮、香叶基丙酮等具
为研究不同盐度食盐水腌制过程中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的品质变化.以青鱼为试验对象,分析比较不同盐度(7%、10%、13%)腌制48 h内青鱼鱼肉品质的变化.结果 表明:腌制过程中pH变化幅度较小,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并且随腌制盐度升高而降低;腌制过程中鱼肉含水量随时间增加而减少,随盐度升高而降低,鱼肉中盐含量变化则与之相反;鱼肉游离氨基酸在腌制过程中会有所损失;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在腌制过程中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腌制盐度升高会加快鱼肉脂肪的氧化程度.菌落总数(T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