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课是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重要途径,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开展好中学生课外活动,提高活动课质量,使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只限于到器材保管室领取体育器材自由活动,或者是在体育教师要求下进行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室内从事文化学科的学习。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体育”。所以,变革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在每天都有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投入,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个人认为,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要重视以下方面: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根据活动类课程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一特点,在活动形式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安排要有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既可以个别活动,也可以分组、分班活动。一次课外活动既可以安排一个项目的练习,也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项目的练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生理机能变化的特点,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基本技能、战术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这一局面必须改观,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明确职责,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四、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五、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达到引导的目标。
六、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七、巩固教学,拓展技能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是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们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巩固和运用。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各种运球、传球、掩护、上篮等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学生们虽可以在课堂中基本掌握,但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只有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消化吸收。活动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篮球项目单人练习或多人配合练习,经常性地开展三人制球赛等,将更好地掌握该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从而达到课外活动课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课外活动课是体育教学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也是体育教学在课堂外的拓展与延伸。但要把体育课外活動的组织形式和实际效果提高、发展,教师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意经常沟通师生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为原则,否则,将适得其反。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
体育课外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展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体能,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从而形成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学生体质健康。长期以来,学生对体育课外活动的认识只限于到器材保管室领取体育器材自由活动,或者是在体育教师要求下进行锻炼,还有部分学生在教室内从事文化学科的学习。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体育”。所以,变革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使每个学生在每天都有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投入,不仅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我个人认为,开展体育课外活动要重视以下方面:
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根据活动类课程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这一特点,在活动形式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安排要有较强的弹性和灵活性,既可以个别活动,也可以分组、分班活动。一次课外活动既可以安排一个项目的练习,也可以安排两个或更多项目的练习。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生理机能变化的特点,安排一些具有竞争性、游戏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应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运动基本技能、战术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体育课外活动
在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大都充当管理者,主要任务在于管理学生活动秩序、安全等。研究表明,这一局面必须改观,教师应当合理组织学生、认真启发学生、积极鼓励学生,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与学生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活动、集思广益,自主、自觉地开发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内容、新形式。学生参与研究的全过程不仅是课外体育活动改革的关键,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另外,初中体育课外活动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不到保证,被视为“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甚至是“课余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在“重智轻体”、“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体育活动名存实亡。为了抓升学率,一些学校擅自占用或停止课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影响和制约体育活动的不正常现象。因此,要使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具有实效性,教师首先必须端正师生对活动的态度。只有重视才会研讨,有了研讨才会改革提高。
三、合理安排体育课外活动课
体育组配合教导处安排好体育活动课。体育活动课严格做到时间、场地、班级、项目等由专人负责。如果体育场地、器材不足,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活动的项目。为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各班需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体育活动课。体育组事先做好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统计工作,根据参加的人数、场地、器材等的数量合理安排,提高场地、器材等的使用效率,由一些有体育特长的教师协助,明确职责,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四、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要多种多样
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如健身操、武术、习舞、跳绳、踢毽、游戏以及其他各种小型体育活动皆可。基于以上活动内容,教师就需要有一套好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做到“乐中练”“练中乐”。除传统的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形式外,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现更新、更有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熟练带不熟练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交流、提高。这样不但使学生身体得到了锻炼,更强化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学习、比赛等手段,这样可以在学生中树立竞争意识,同时避免练习的枯燥性、单一性。
五、以小型体育竞赛引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绝大部分学生参与,集健身、娱乐、培养兴趣等为一体的具有终身锻炼特性的淡淡的活动,会把学生过多的空闲时间引入其中。而以班级为单位的年级、校际等小型体育赛事只是扮演着促使目标积极顺利实现的角色。学校计划的体育竞赛活动内容,在学期初公布于班级学生,时间性和目的性均要明确。班级和学生对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责任,主动地参与其中,积极训练,并以此带领其他学生加入其中,达到引导的目标。
六、充分发挥体育小组长的作用
体育干部和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得力助手,又是各班组织各项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加者。他们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班级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课中要善于观察和培养体育积极分子,让他们成为体育骨干,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助手,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校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学生到指定地点集合,由体育小组长领器材,活动结束后也由他们送还。这样既能帮助器材管理员迅速分发器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活动,又能在活动结束后保证器材的归还。
七、巩固教学,拓展技能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教学是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课堂教学能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们都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巩固和运用。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各种运球、传球、掩护、上篮等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学生们虽可以在课堂中基本掌握,但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只有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消化吸收。活动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篮球项目单人练习或多人配合练习,经常性地开展三人制球赛等,将更好地掌握该项目的各种技术、技能,从而达到课外活动课促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体育课外活动课是体育教学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也是体育教学在课堂外的拓展与延伸。但要把体育课外活動的组织形式和实际效果提高、发展,教师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必须得到全校教师的支持。为此,一方面体育教师要注意经常沟通师生关系,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另一方面决不能搞“体育至上”,必须把握好课外活动的度,必须以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为原则,否则,将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