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中国是怎样将自己设定为“天下之中”的?对古代中国天下观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它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的探讨,促成了这本书的写作。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古代中国的世界观是独立于世界之外而自成一体的。虽然,古代中国长期以“王即天下”来看待世界,但它无法阻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或者说,开放的世界不会因此而不与中国发生关系,或产生冲突。比如,“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英使马戛尔尼访问大清”……所以,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也在变化中演进,在演进中碰撞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地图是空间表达的直观反映。我们能见到相对完整一点的“全国地图”是宋代的地图,而古代中国的“世界地图”则出现得更晚。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力追求扩张的一朝,但元朝的“世界地图”也仅描绘了亚洲的西部以及靠近这一区域的非洲和欧洲的一小部分。
真正的世界地图自西方传来,即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大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使中国学者,甚至皇帝,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与此同时,这位传教士也以地图的形式迎合了中国在世界中央的帝国心理,并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版世界地图的定式。
其实,以版图而论世界的中央,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地图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反映的不是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归纳;更多的时候,它呈现的是政治现实,即权力现实。在帝王的眼里,地图甚至是流动的,每每构成新的延伸,给世界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
恺撒时,罗马版图最大,天下是罗马的。
成吉思汗时,中国版图最大,天下就在蒙古人的马蹄之下。
大航海时,葡、西两国版图最大,地球一分为二,他们各取其一。
拿破仑时,法国版图最大,炮弹落到哪里,哪里就归了小个子的帝国。
“王即世界”是所有帝国的世界观,并非中国独有。正如台湾学者傅佩荣教授所说:文化有4个特色,其中一个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文化的中心,而是边缘,这个民族存在的理由就有困难了。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文化倾向,要肯定自己在天地之间生存的价值。
自大不是古代中国独有的毛病,只是古代中国在这种自大中,止步不前。在我们的先人以天朝为中心构想“万国来朝”的和美图景时,其他自大的国家,已开始用炮舰丈量和拓殖世界了。在中国人以“华夷贵贱”来区分文明的高下之时,西方人已开始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了。
以大清王朝而言,已不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模样的问题,而是害怕和无法应对新观念对王权对帝国的颠覆。皇帝以为旧的天下观是“王道”与“道统”的保证和靠山。这才是古代中国最要命的与世界相处的态度。所以,“开眼看世界”也好,“师夷长技以制夷”也罢,这些皮毛之变,都没能让这个封建王朝摆脱挨打的境地。
世纪之交时,有新锐地理学者拟将中国从世界地图中央移开,构建新的中国版世界地图,后来没有付诸现实。因为,各国的本国版世界地图都是将本国放在中央,这是通用的读图方式,它便于观察本国与他国的空间关系。那种以东西半球为描绘基准的世界地图,通常是作为国际版世界地图来使用的。当然,观察世界空间关系的最佳工具是地球仪,转动它就会明白,我们该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古代中国的世界观是独立于世界之外而自成一体的。虽然,古代中国长期以“王即天下”来看待世界,但它无法阻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或者说,开放的世界不会因此而不与中国发生关系,或产生冲突。比如,“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英使马戛尔尼访问大清”……所以,古代中国的天下观,也在变化中演进,在演进中碰撞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地图是空间表达的直观反映。我们能见到相对完整一点的“全国地图”是宋代的地图,而古代中国的“世界地图”则出现得更晚。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力追求扩张的一朝,但元朝的“世界地图”也仅描绘了亚洲的西部以及靠近这一区域的非洲和欧洲的一小部分。
真正的世界地图自西方传来,即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为大明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使中国学者,甚至皇帝,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但与此同时,这位传教士也以地图的形式迎合了中国在世界中央的帝国心理,并成为延续至今的中国版世界地图的定式。
其实,以版图而论世界的中央,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地图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它反映的不是自然,而是对自然的一种归纳;更多的时候,它呈现的是政治现实,即权力现实。在帝王的眼里,地图甚至是流动的,每每构成新的延伸,给世界一个必须接受的现实。
恺撒时,罗马版图最大,天下是罗马的。
成吉思汗时,中国版图最大,天下就在蒙古人的马蹄之下。
大航海时,葡、西两国版图最大,地球一分为二,他们各取其一。
拿破仑时,法国版图最大,炮弹落到哪里,哪里就归了小个子的帝国。
“王即世界”是所有帝国的世界观,并非中国独有。正如台湾学者傅佩荣教授所说:文化有4个特色,其中一个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一个民族不认为自己是文化的中心,而是边缘,这个民族存在的理由就有困难了。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文化倾向,要肯定自己在天地之间生存的价值。
自大不是古代中国独有的毛病,只是古代中国在这种自大中,止步不前。在我们的先人以天朝为中心构想“万国来朝”的和美图景时,其他自大的国家,已开始用炮舰丈量和拓殖世界了。在中国人以“华夷贵贱”来区分文明的高下之时,西方人已开始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了。
以大清王朝而言,已不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模样的问题,而是害怕和无法应对新观念对王权对帝国的颠覆。皇帝以为旧的天下观是“王道”与“道统”的保证和靠山。这才是古代中国最要命的与世界相处的态度。所以,“开眼看世界”也好,“师夷长技以制夷”也罢,这些皮毛之变,都没能让这个封建王朝摆脱挨打的境地。
世纪之交时,有新锐地理学者拟将中国从世界地图中央移开,构建新的中国版世界地图,后来没有付诸现实。因为,各国的本国版世界地图都是将本国放在中央,这是通用的读图方式,它便于观察本国与他国的空间关系。那种以东西半球为描绘基准的世界地图,通常是作为国际版世界地图来使用的。当然,观察世界空间关系的最佳工具是地球仪,转动它就会明白,我们该怎样与这个世界相处。